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桂兰

作品数:15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咸宁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语言文字
  • 6篇文学

主题

  • 5篇文学
  • 4篇翻译
  • 3篇叙事
  • 3篇教育
  • 2篇艺术
  • 2篇英美文学
  • 2篇英美文学教学
  • 2篇英译
  • 2篇语言
  • 2篇人文
  • 2篇人文素质
  • 2篇人文素质培养
  • 2篇文学教学
  • 2篇美文
  • 2篇教学
  • 2篇翻译批评
  • 2篇博雅
  • 2篇博雅教育
  • 1篇短篇
  • 1篇短篇小说

机构

  • 14篇咸宁学院
  • 2篇咸宁职业技术...
  • 1篇长江大学

作者

  • 14篇刘桂兰
  • 2篇吴志杰
  • 2篇刘磊夫
  • 1篇谈宏慧

传媒

  • 6篇咸宁学院学报
  • 3篇重庆工学院学...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Sino-U...
  • 1篇湖北函授大学...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英译《红楼梦》的“深度翻译”被引量:7
2012年
《红楼梦》的两个英语全译本风格各异,但异译同工。身份不同的翻译家,秉承不同的翻译主旨和翻译目的,都尽可能全面、充分、完美地再现原著的风采和文学魅力。在对原著进行文化阐释的过程中,两个翻译文本通过"深度翻译"的不同方式和具体的释译、化译、变译技巧,同样实现了文化翻译学理论上的译文"可接受性"和"充分性"之间的融合。
谈宏慧刘桂兰
关键词:深度翻译可接受性《红楼梦》英译
关于语言文化对比课程的建设被引量:1
2007年
主要探讨英语专业的语言文化对比课程的建设及其可行性实施方案。针对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实行"通识教育"的办校宗旨,结合外语学习的特点和地方院校英语专业的定位,在当前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大潮中,逐步调整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加快语言文化类课程建设,落实语言文化对比课程教学,编著适合地方院校外语专业特点的教材,进一步促进我院评建工作的开展及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刘桂兰
关键词:课程设置通识教育语言文化
玄学诗人邓恩“感知统一”的文化旨趣解读被引量:1
2009年
邓恩是17世纪英国玄学派的代表诗人,他的爱情诗和宗教诗都独具一格,别出心裁,尤其以巧智见长。邓恩的诗通过抽象的语言、充满哲理的思辨、感知统一的敏锐,积淀生活的体验和生命的感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动荡,充分体现了玄学诗歌深刻的文化旨趣。
刘桂兰
关键词:文化批评
回归话语本身,重建语言家园——汤亭亭《女勇士》中的语言策略被引量:2
2008年
华裔作家汤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以语言为文化批判的切入点,建立文本存在的家园,成为作家话语身分的注脚。本文通过审察作家在小说《女勇士》中对语言本身的关注以及诸多叙事行为的把握,揭示女作家汤亭亭对现代小说"讲故事"方式的颠覆和实行回归语言本身的倡导。《女勇士》在语言层面的词语、句式、俗语、意蕴修辞和表达方面打破了美国文学传统的小说叙述方式,在作家个性化的语言运用中确立了作家的言说身份和话语地位。
刘桂兰
关键词:文化批判《女勇士》叙事语言策略
比照文化元典的实用选译与文学经典的艺术迻译
2008年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由佛经翻译的繁荣到明末清初科技翻译的普及,曲折多姿的千年翻译史基本上都是文化交流性质的翻译,极少纯文学性的翻译。文化文本的传播、文化元典的翻译影响较大,因为经书典籍可以作为实用性的工具通过传教士、汉学家们有选择性的节选、翻译加以利用而远播海外;诗歌之类高雅的文学经典作品的翻译则迟缓得多,往往经过或间接或隐曲的艺术变形、适应、迻译得以传承。这种翻译现象无疑是由为当下的时政服务的翻译目的决定的。本文通过简单对照文化元典的实用性选译和文学经典的艺术性迻译,以及这种先后历程阐明翻译目的论规范下的翻译发展。
刘桂兰
关键词:文学经典选译功能主义理论
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的五象建构——《元曲一百五十首》的英译解读被引量:2
2009年
英译《元曲一百五十首》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较大规模的元散曲英译本,是辜正坤教授在其诗歌鉴赏五象论指导下的翻译力作。通过解读《元曲一百五十首》英译本了解本书译者的诗歌翻译理论和翻译原则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进而感受元曲翻译中视、音、义、事、味五象共融的翻译实效,由此来探讨辜先生在诗歌可译与不可译的揣度中寻求到的平衡,及其对于诗歌翻译理论与元曲翻译实践之间的互补互构。
刘桂兰
关键词:诗歌翻译
博雅教育与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被引量:3
2007年
现在大学教育改革提出的"博雅教育",旨在实现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而其中人文素质教育成为核心,英美文学即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实现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因为文学教学以文学为依托,既训练语言能力又培养人文精神;英美文学则通过英语语言把文学与文化结合起来,是英语语言艺术与西方人文精神的整合体;英美文学教学渗透文化素质教育,实施人文精神培养,方得以实践现代教育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博雅教育。
刘桂兰吴志杰
关键词:博雅教育英美文学人文素质
文本细读:从文学批评到翻译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文本细读作为文学批评理论的一个方法论,提倡对文本从词藻、修辞、结构、叙事作多方位的体察和辨别,以澄清对原文本的创作及文体主旨的理解和欣赏,这一方法在评价翻译作品时同样具有建构价值。文学批评中的文本细读注重内部研究,而翻译批评的文本细读重在外部关联研究,不管是文学批评还是翻译批评,文本细读都不失为一种必经的恒久之路。
刘桂兰
关键词:文本细读文学理论翻译批评叙事学
译诗的生命在求真求美中延续被引量:2
2005年
本文针对中英诗作中存在的虚实特征,即对尚质求真的英文诗和尚意求美的中文诗的审美特质略作分析,揭示中西诗歌对译中的互通性和互补性。进而探求译诗“传真”与“传神”的关系和运用以及对译作“后起生命”的意义。
刘桂兰刘磊夫
关键词:求真求美相辅相成
共创“重要瞬间”的诗性叙事——比较分析曼斯菲尔德和伍尔夫的两篇短篇小说被引量:1
2008年
曼斯菲尔德和伍尔夫是现代小说的大师,同时又是女性作家的代表,她们对现代主义叙事技巧的娴熟驾驭及个性化创新在短篇小说中彰显无遗。从曼斯菲尔德的《布里尔小姐》与伍尔夫的《邱园》的比较和分析中可以看出两位女性作家对主题、人物和叙事结构的处理和对意识流技巧"顿悟"的处理上的异曲同工之处;两作家在短篇小说中以"存在瞬间"为其叙事中心:曼斯菲尔德围绕"闪耀的时刻",伍尔夫聚焦"重要瞬间",各自尽显叙事风采和魅力。两者又都以自己的方式凸现现代小说的艺术特征、现代社会的生存状态,在艺术手法上两作家相互照应、相互承托。
刘桂兰
关键词:精神顿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