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皮龟头炎患者的真菌感染情况和敏感性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调查包皮龟头炎患者的真菌感染情况及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为包皮龟头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医院临床收治的包皮龟头炎患者中选取504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真菌感染情况和真菌耐药性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04例患者,真菌感染患者168例,真菌感染率为33.33%。168例真菌感染患者共检出真菌168株,其中白念珠菌127株,感染率为25.20%;非白念珠菌41株,感染率为8.13%。41株非白念珠菌中,光滑念珠菌15株、热带念珠菌11株、近平滑念珠菌8株、克柔念珠菌6株、季也蒙念珠菌1株,分别占36.59%、26.83%、19.51%、14.63%、2.44%。白念珠菌对制霉菌素、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0%、96.85%、93.70%、57.48%。非白念珠菌对制霉菌素、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咪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2.68%、85.37%、58.54%、39.02%和39.02%。结论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能为临床治疗包皮龟头炎提供较为准确的临床依据,可以有效的控制和减少真菌耐药性的产生,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斌
- 关键词:包皮龟头炎真菌感染敏感性
- 后腹腔镜下射频消融与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肾癌效果比较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射频消融与肾部分切除对于小肾癌(直径不超过4 cm)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接受后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小肾癌患者60例记作实验组;另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接受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和随访情况。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后腹腔镜射频消融组手术时间为(52.92±6.11)min,短于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组[(65.92±7.22)min,t=10.64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为(5.22±1.42)d,短于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治疗组[(10.87±2.61)d,t=14.7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腹腔镜射频消融组术中失血量为[(20.71±7.25)ml],少于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组[(51.05±10.82)ml,t=18.04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治疗组(15.00%,χ2=4.9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腹腔镜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肾癌可获得较为明显的疗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术后随访效果与肾部分切除术类似。
- 张宏伟刘斌党强蔡甄波付冬冬
- 关键词:小肾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射频消融
- 铥激光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铥激光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选择膀胱肿瘤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电切术,研究组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铥激光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和随访1年后复发情况及闭孔反射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闭孔反射率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铥激光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手术时间虽长于等离子电切术,但疗效优于等离子电切术疗效。
- 刘斌
- 关键词: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疗效
- 汽化电切治疗女性膀胱颈硬化症临床探讨
- 2014年
- 目的探讨汽化电切治疗女性膀胱颈硬化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本院接受汽化电切治疗的66例女性膀胱颈硬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治手术情况、疗前后排尿通畅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患者随访期内尿流量及复发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相较治疗前患者术后排尿通畅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患者随访期内尿流量平均为(17.18±2.02)ml/s;未出现复发患者。结论汽化电切治疗女性膀胱颈硬化症操作简单,有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复发率低,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刘斌翟国炜
- 关键词:气化电切术女性膀胱颈硬化症
- 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抗雄激素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膀胱出口梗阻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抗雄激素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膀胱出口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86例晚期前列腺癌膀胱出口梗阻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86例,观察组采用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抗雄激素治疗,参考组单纯采用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后最大尿流率(Qmax)、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随访观察两组患者3年内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排尿困难现象均得到有效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后Qmax、TPSA、IPSS均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年内存活率明显大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抗雄激素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膀胱出口梗阻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患者排尿功能,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刘斌翟国炜
- 关键词:等离子电切术抗雄激素
- 膀胱阴道瘘的临床诊治分析
- 2014年
- 目的分析膀胱阴道瘘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78例膀胱阴道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膀胱阴道瘘的临床诊治方法。结果 78例患者入院后,有28例经阴道修补;11例双侧输尿管经皮造瘘术;39例经腹部膀胱修补,放置输尿管导管。4例使用自身腹膜做补片,12例使用去细胞生物补片。67例行修补术患者,58例经一次修补成功,9例失败,其中4例患者行二次修补后成功,2例患者因肿瘤因素放弃二次修补,3例患者因膀胱坏死因素行经皮双侧输尿管造瘘术。结论使用美蓝试验及膀胱镜检查可对阴道膀胱瘘进行确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手术前积极进行准备,手术后严格管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刘斌翟国炜
- 关键词:膀胱阴道瘘
- 比较分析不同药物联用对急诊泌尿系结石患者的镇痛效果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药物联用对急诊泌尿系结合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05月~2017年05月收治的88例泌尿系统结石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镇痛药物联用情况进行分组,其中42例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栓联合曲马多进行治疗,设置为A组;46例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栓联合丁溴莨菪碱以及盐酸丙帕他莫治疗,设置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显著高于A组,且B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泌尿系统结石疼痛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栓联合丁溴莨菪以及盐酸丙帕他莫治疗时的镇痛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刘斌
- 关键词:泌尿系统结石联合用药
- 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针对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评估其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治疗的28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统计其血浆纤维蛋白原及其他临床病理和随访信息,评估血浆纤维蛋白原与临床病理因素及肿瘤复发、进展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中位年龄57岁(20~82岁),纤维蛋白原值中位数为3.37g/L(3.15~3.56μg/L)。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纤维蛋白原值与出现肿瘤复发、肿瘤进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O.614、0.590,最佳临界值为3.34μg/L。较高的纤维蛋白原值与较高的肿瘤分期、较高的组织学分级之间呈显著相关(P=0.030和P=0.000)。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33-59个月)。5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3.5%和83.8%。经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较高的纤维蛋白原值是影响肿瘤复发和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术后不良病理结局以及术后肿瘤复发、进展有关。
- 张宏伟刘斌党强蔡甄波
- 关键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纤维蛋白原预后
- 泌尿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临床效果。方法 86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3例,观察组术中、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参考组术前、术中及术后均使用抗菌药物,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平均用药费用及平均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用药费用及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结论术前泌尿外科手术治疗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术后感染发生的控制并无显著效果,同时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及治疗费用的增加,因此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要合理控制,严格按照指导原则进行。
- 刘斌翟国炜
- 关键词:泌尿外科预防性抗菌药物
- 经尿道电凝与膀胱灌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效果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凝和膀胱灌注治疗对放射性膀胱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03~2015-08收治的59例放射性膀胱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电凝组和灌注组,其中39例患者采用经尿道电凝治疗为电凝组,20例患者采用膀胱灌注治疗为灌注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治疗后,电凝组再出血率为2.56%(1/39),显著低于灌注组的25.00%(5/2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电凝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灌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性膀胱炎患者经尿道电凝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优于膀胱灌注治疗患者,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刘斌
- 关键词:放射性膀胱炎电凝膀胱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