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秋生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唐山市丰南区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间质
  • 5篇间质瘤
  • 3篇胃肠
  • 3篇胃肠间质瘤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胃间
  • 2篇胃间质瘤
  • 2篇临床特点及治...
  • 1篇胆石
  • 1篇胆石症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酶激活
  • 1篇蛋白酶激活受...
  • 1篇药物
  • 1篇药物联合
  • 1篇药物联合治疗
  • 1篇药物治疗
  • 1篇伊马替尼

机构

  • 5篇唐山市丰南区...
  • 2篇唐山市丰南区...
  • 1篇湖州市第一人...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 1篇天津市肿瘤医...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冯秋生
  • 6篇李怡红
  • 3篇赵连增
  • 3篇王晓娜
  • 2篇岳新
  • 1篇谢艳萍
  • 1篇李海珍
  • 1篇刘树勋
  • 1篇王占想

传媒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1
  • 3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高频超声在慢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慢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该院治疗的1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慢性阑尾炎患者的超声检查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声像图表现及特征。结果超声能够显示阑尾图像者120例,36例未显示(25例为体质肥胖者或肠气干扰、11例为盲肠后位阑尾);超声影像特征为阑尾黏膜不均匀增厚、回声增强,管腔狭窄、闭塞和/或宽窄不一、扩张积液,部分有粪石,并可分为硬化型、扩张积液型和结石型。结论超声影像能够准确诊断慢性阑尾炎,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是对X线造影诊断的一种补充。
李怡红冯秋生丁毅阚艳敏
关键词:高频超声慢性阑尾炎
胃肠间质瘤38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切除率100%,无手术死亡病例.肿瘤大小1.5~21.5 cm,平均(6.3±2.2)cm,包膜不明显但边界大多尚清楚,质地中等,较大者可见瘤内出血和坏死,未发现周围淋巴结转移.手术后随访平均(3.1±1.0)年,3例死亡,死于肝广泛转移;14例复发,9例再次手术,随访至今仍然存活.结论 GIST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对以消化道出血和腹部包块为表现者应考虑有GIST可能,外科手术切除是GIST的首选治疗方式,对复发仍应争取行再次手术切除.
冯秋生李怡红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及肿瘤学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丰南区医院门诊确诊且进行手术治疗的连续胃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58例)及开腹术组(47例)。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期生存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方式大致相同(P>0.05),但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恢复全流食、半流食的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开腹组(P<0.05),其术中风险等级也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均快于开腹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Clavien-Dinbo评级,腹腔镜组以I、II级为主,开腹组以II、III级为主,开腹组的并发症情况较腹腔镜组更为严重(P<0.05);此外,开腹组术后进行辅助治疗者的比例高于腹腔镜组(P<0.05);腹腔镜组复发率6.7%,低于开腹组10.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无瘤生存率94.5%,高于开腹组,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相对于开腹术具备更好的手术安全性与更低的术中风险,有利于促进恢复。其近期肿瘤学疗效与开腹术相当,今后的研究应注重其远期肿瘤学疗效。
冯秋生李怡红王晓娜岳新毕俊忠翟东良赵连增谢艳萍
关键词:胃间质瘤腹腔镜开腹术
老年胆石症外科诊疗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胆石症患者外科诊疗特点以及并发症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胆石症行外科手术老年患者46例,分析临床诊断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46例胆石症患者治疗中无死亡病例,术后痊愈出院38例,自主出院8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6例,以肺部感染和心血管疾病为主,发生率34.8%。结论老年胆石症就诊患者一旦确诊后,首先对合并疾病给予适当处理,再给予积极手术治疗,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可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冯秋生
关键词:老年人胆石症外科
胃肠间质瘤术后复发临床药物治疗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术后复发临床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收治胃肠间质瘤术后复发患者6例,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术后复发,首次服用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剂量400 mg,1次/d。服药1个月后,观察患者病症改善情况,病症有改善患者,减量至300 mg,1次/d。患者服药1~24个月。结果患者1年生存率为83.33%,2年生存率为66.67%。服药1个月后疗效评价,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PR)患者3例(50.0%),稳定(CD)患者2例(33.33%),进展(PD)患者1例(16.67%),总有效率为50.00%,总获益(CR+PR+SD)率83.33%。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术后复发,起效时间短,患者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冯秋生李怡红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复发药物治疗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PGS)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并发PGS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未并发PGS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影响PGS相关因素。结果520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共并发42例PGS,发生率为8.1%(42/520);并发PGS相关因素为:年龄大、低蛋白血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长、术后不良进食史、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等,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PGS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对高龄患者围术期综合治疗,以避免PGS的发生。
冯秋生李怡红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胃瘫综合征统计学
胃肠间质瘤临床特点及治疗的临床研究
冯秋生赵连增岳新王晓娜刘树勋毕俊忠王占想李海珍
根据患者消化道症状、腹部包块、排便习惯等症状给患者进行胃镜、钡餐X线造影、腹部超声、CT以及肿瘤标记物等检查。术中对胃间质瘤,肿瘤直径<5cm且距胃贲门或幽门一定距离者可行胃楔形切除,但切缘应距瘤体2cm以上,术中送冰冻...
关键词: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手术药物联合治疗
伊马替尼干预中危胃间质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中危胃间质瘤患者使用伊马替尼干预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蛋白酶激活受体(PAR-2)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年该院收治的60例中危胃间质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及治疗方案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伊马替尼进行辅助治疗,记录患者临床疗效,并在手术前及术后1年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MP-9蛋白水平,使用一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清PAR-2 mRNA水平。结果两组1、2和3年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MP-9蛋白和PAR-2 m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9蛋白和PAR-2 mR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MMP-9蛋白和PAR-2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伊马替尼对中危胃间质瘤患者进行治疗后,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MMP-9及PAR-2 mRNA表达水平,并有可能提高临床疗效。
冯秋生李怡红王晓娜董郁红翟东良毕俊忠赵连增
关键词:伊马替尼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酶激活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