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璐
-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舒眠胶囊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的研究
- 目的:探讨舒眠胶囊胶囊联合常规抑酸及胃黏膜保护剂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系统症状的改善,同时探究舒眠胶囊对焦虑、失眠症状的影响,与阿普唑仑进行对比评价,探究舒眠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
- 冯璐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舒眠胶囊
- APRI、FIB-4对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 2021年
- [目的]研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和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对判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意义,为AIH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肝穿刺活检并诊断为AIH的患者51例,根据肝穿刺病理结果分为F0~F4期共5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血小板计数(PL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计算APRI、FIB-4。绘制并分析APRI、FIB-4诊断轻度纤维化(≥F1)、显著纤维化(≥F2)、进展期纤维化(≥F3)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APRI、FIB-4对≥F1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对≥F2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8、0.809,敏感性分别为58.3%、75.0%,特异性均为74.1%;对≥F3的AUC分别为0.753、0.865,敏感性分别为64.3%、78.6%,特异性分别为81.1%、89.2%。[结论]APRI、FIB-4对≥F1无明确的诊断价值,而对于≥F2及≥F3均有诊断价值,其中FIB-4的诊断效能优于APRI,且二者对于进展期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更高。
- 王秋月李浩刘媛媛陈迪冯璐张硕魏良洲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纤维化
- 胰导管支架植入术治疗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经验并文献复习
- 2022年
- 目的:总结胰管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的临床特点、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报告1例内镜下胰导管支架植入术治疗胰管型SOD,检索并复习至今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SOD,特别是胰管型SOD的临床特点、病因及诊治方法。结果:该病例为男性患儿,反复多次因腹痛入院,诊断为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完善各项检查后,排除其他疾病,诊断为胰管型SOD,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后给予内镜下胰导管支架植入术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胰管型SOD一直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难点,针对的治疗较少,通过该病例为胰管型SOD的治疗提供经验及选择。
- 冯璐薛魁金魏良洲
- 关键词: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犯罪规律分析研究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积累的数据远远超过人们分析和理解数据的能力。激增的数据背后隐藏着许多重要的信息,人们希望能够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以便更好地应用数据和提供决策支持。数据挖掘...
- 冯璐
- 关键词:数据挖掘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犯罪规律
- 文献传递
- 舒眠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的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舒眠胶囊联合常规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阴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经胃镜及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CAG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9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阿普唑仑组和舒眠胶囊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普唑仑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普唑仑,舒眠胶囊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眠胶囊。以胃肠道症状积分问卷(GIS)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作为疗效的评价指标,观察3组患者用药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舒眠胶囊组的消化系统症状及焦虑、失眠症状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而阿普唑仑组与舒眠胶囊组的疗效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眠胶囊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阿普唑仑组(P<0.05)。结论在Hp阴性的CAG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舒眠胶囊,可明显改善消化系统症状,并可有效缓解焦虑、失眠症状。
- 冯璐张硕刘璐张堃魏良洲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舒眠胶囊失眠
- 923例胃息肉的临床病理及内镜下特征分析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了解本地区胃息肉的流行病学、临床及内镜下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9月1日~2020年8月31日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行胃镜活检诊断为胃息肉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内镜特征及病理报告等数据。结果:共检出胃息肉患者923例,男324例(35.10%),女599例(64.90%),男女比例为:1:1.85。胃息肉最常出现的症状为腹痛(38.72%)、腹胀(17.27%)、反酸(10.08%),且症状多单一发作(60.46%)。不同类型胃息肉的构成比随年龄增长均呈增加趋势。所有胃息肉中,胃息肉的好发部位为胃底(28.49%)和胃体(58.36%),胃底腺息肉最常分布在胃体、胃底,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分布则以胃窦、胃体为主(p <0.05)。93.06%的胃息肉最大直径≤1 cm,合并萎缩及肠化共162例(17.55%)。胃息肉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 HP) 96例,阳性率为10.40%,胃底腺息肉的HP感染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组别(P <0.05)。结论:胃底腺息肉和增生性息肉是目前最常见的2种息肉类型,鉴于HP在2种息肉中的作用截然不同,对于息肉的处理需结合患者息肉类型制定个体化诊疗策略。≥50岁患者息肉检出率明显升高,高癌变风险的腺瘤性息肉在50岁以上患者也更常见,因此对≥50岁患者胃息肉的检出及病理类型需加以重视。
- 张硕冯璐张堃刘璐王秀霞魏良洲
- 关键词:胃息肉胃镜病理类型幽门螺杆菌
- 肠道菌群紊乱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1年
-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导致的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FGIDs),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多个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gut microbiota disorders)在FD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发病机制。本综述旨在总结近年来对肠道菌群与FD关系的研究进展。
- 张硕綦鹏王秀霞冯璐张堃刘璐魏良洲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肠道菌群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