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天虹

作品数:20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更多>>
发文基金:澳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文学

主题

  • 7篇新诗
  • 5篇汉语新诗
  • 4篇中生代
  • 3篇新文学
  • 3篇文学
  • 3篇汉语
  • 3篇汉语新文学
  • 2篇当代诗
  • 2篇诗人
  • 2篇诗性
  • 2篇美学
  • 2篇从俗
  • 1篇代文
  • 1篇当代诗人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刀鱼
  • 1篇新文学创作
  • 1篇新文学运动
  • 1篇叙事
  • 1篇选集

机构

  • 11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华文文学
  • 1篇东莞理工学院
  • 1篇澳门大学

作者

  • 17篇傅天虹
  • 1篇许燕转
  • 1篇郭海军
  • 1篇朱寿桐
  • 1篇胡西宛

传媒

  • 3篇文艺争鸣
  • 2篇华文文学
  • 2篇诗探索
  • 2篇文学与文化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语言与文化论...
  • 1篇中国新诗:新...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语新诗的自由化与格律化——论屠岸的十四行诗
在汉语新诗的现代进程中,自由体诗与新格律诗看似双线漫行,被视为自由的漫舞与严谨的镣铐两种不同的诗体。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一批诗人在艰难中探索自由化与格律化的融合,要创造"属于自己的诗形式",屠岸便是其中杰出的一员,...
傅天虹
关键词:十四行诗自由化格律化
文献传递
三个符号读《沉船》
2017年
阿尔丁夫·翼人是我国一位中生代诗人,是著名的撒拉族诗人,他的作品在当代诗界具有广泛的影响。阿尔丁夫.翼人擅于抒写具有宏大格局的长诗,代表作《沉船》就是一部杰作。《沉船》将对生命的理解、阅历与感知溶入惯常的意象,继而扩大至对民族、家园、文明的观照。
傅天虹周映颐
关键词:《沉船》当代诗撒拉族长诗
汉语新诗百年版图上的“中生代”——论“中生代”的命名与拓展意义
两岸关于"中生代"的命名及其差异,凸显了不同的诗歌史进程和批评思维方式,但在当前开放和合理的诗学建构欲实现又尚未实现之时,"中生代"命名的明晰化及其自觉尝试具有积极的意义。将"中生代"放置于汉语新诗百年版图上看待,则它在...
傅天虹
关键词:中生代诗学视野
文献传递
论白先勇小说空间叙事的汉语维度被引量:1
2019年
白先勇的小说创作堪称汉语新文学的典范。空间叙事则是他小说中成功运用的抒写模式。他的空间抒写是多层面的,他以“汉语”为基点,从现实空间到历史文化空间再到心理空间,在不同叙事层面上展示着汉语书写的民族文化内涵,它们共同体现着白先勇汉语书写的艺术能量。“汉语”提供给他的是一个不断演化、不断成长的有机体,是一个向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人类开放的基座。白先勇杰出的汉语书写,对民族文学素养的整体提升及汉语新文学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傅天虹胡西宛
关键词:白先勇小说空间叙事
论“汉语新诗”的理论运行与美学价值
"汉语新诗"概念是针对两岸四地当前自说自话的诗歌史写作及其背后有所偏隘的文化理念而提山的,具有其必要性;另一方面,从历史上看,"汉语新诗"概念及其理论运行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本文提出重新发现"汉语",亦即对"汉语新诗"的语...
傅天虹
关键词:汉语新诗美学价值
文献传递
论台湾“中生代”新诗的“汉语性”
本文基于语言学基础,选择以台湾"中生代"诗人群的汉语新诗作品为研究对象,对其语言、文化、诗学等内涵进行了辨析论证,试图从汉语这一具体的语言本身出发,通过对台湾"中生代"新诗的抽样分析,认识到汉语自身的各种可能,如在软硬度...
傅天虹
文献传递
从《从俗如流》看朱寿桐散文诗“汉语诗性”的追求
2017年
《从俗如流》是朱寿桐于2015年出版的散文集。在这一书中,朱寿桐教授或用真诚平实、简洁多思的语言及文风,描述他在数十年的人生历程中所经历的人事变幻;或用诗的笔法,抒发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深挚而独特的感触。无论哪一类散文,在朱寿桐的笔下,都体现出对于汉语诗性的追求。与一般的散文相比,学者散文写作体现了当代学院知识分子在文化转型的大环境中,对自我重新定位及选择做出的努力。并且,在创作上,
傅天虹周映颐
关键词:汉语文化文化人格经典文本民族思维
论台湾“中生代”新诗的“汉语性”
2013年
本文以台湾"中生代"诗人群的汉语新诗为研究对象,对其语言、文化、诗学等内涵进行辨析论证,试图从汉语这一具体的语言本身出发,认识汉语自身的各种可能,如在软硬度、宽窄度、心理体验、意识等方面,是如何体现展示出台湾"中生代"新诗自身审美形态的"汉语性"的。在中国两岸四地新诗的版图上,必须寻求一种跨越地域中心主义的更高层次的体认,这种体认指向的并不是时代或者人为的定性,而是一种由诗歌自身审美形态所生发的一种抽象的皈依。正是建构了重新认识"汉语"这一学术视野,我们才发现,台湾中生代的"汉语新诗"呈现出"和而不同"的美学形态以及不言而明的沟通意义。
傅天虹
论朱寿桐散文的汉语美学特征
2020年
"汉语新文学"理论下的文学实践,使解读朱寿桐散文与生俱来的汉语美学特征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追踪朱寿桐散文的汉语文化根柢,发掘汉语作为散文的生命形态,散文作为汉语的审美样式,进而使汉语美学的智慧巧妙地运用于文学文本之中。这场注定曲折艰辛的文化苦旅,是作为当代学者不变的现实追求,只有回归汉语,正本清源,积极对话,迈步创新,自觉地将传统的文化因子作为一种潜能在更深的层面存活下来,为其注入更多的文化养分,彰显本色风骨与情采,才能在世界风云变幻的文化浪潮中扎根生存,发展繁荣。
傅天虹沈延鑫
关键词:汉语新文学
天河中的“秋刀鱼”——论台湾中生代女诗人冯青的女性历史观
2015年
台湾汉语新诗的女性诗人在诗坛只占较小比例,虽然她们知名度不及男诗人,但她们还是在诗坛上留下了掷地有声的作品。在这些女诗人里,除了呈现婉约浪漫,或如钟玲所言“追随太阳步伐”般的模仿男性诗人的两种书写方式之外,也有着眼现实,并同时拥有女性书写特殊笔触的。中生代女诗人冯青便是明显成功的例子。她多年来一直坚持独立写作,颇有建树。
傅天虹
关键词:女性诗人女诗人中生代历史观秋刀鱼女性书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