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宪安

作品数:17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电力设计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电气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建筑科学
  • 6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8篇大型冷却塔
  • 6篇冷却塔
  • 6篇风振
  • 5篇风振系数
  • 4篇风洞
  • 4篇风洞试验
  • 3篇风压
  • 3篇风致
  • 3篇超大型冷却塔
  • 2篇等效静风荷载
  • 2篇静风荷载
  • 2篇荷载
  • 2篇风荷载
  • 1篇大型双曲冷却...
  • 1篇等效静力风荷...
  • 1篇地基
  • 1篇地基处理
  • 1篇多目标等效静...
  • 1篇烟塔合一
  • 1篇优化设计

机构

  • 14篇西北电力设计...
  • 9篇南京航空航天...
  • 4篇同济大学
  • 3篇华东电力设计...
  • 2篇中国电力工程...
  • 1篇远景能源(江...

作者

  • 16篇侯宪安
  • 8篇柯世堂
  • 8篇姚友成
  • 5篇梁娅莉
  • 4篇赵林
  • 3篇陈少林
  • 2篇任智民
  • 2篇杜凌云
  • 2篇高玲
  • 2篇葛耀君
  • 1篇王振宇
  • 1篇马峰
  • 1篇钟西岳
  • 1篇王法武
  • 1篇高玲
  • 1篇刘淑萍
  • 1篇刘晓鹏

传媒

  • 4篇电力勘测设计
  • 3篇电力建设
  • 2篇振动.测试与...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应用力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风洞试验大型冷却塔风致损伤识别研究
2012年
针对大型双曲冷却塔结构的损伤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式分解(简称EMD)和神经网络技术的冷却塔气弹模型风致损伤识别方法。首先对风洞试验中采集的位移信号进行经验模式分解以获取多个固有模态函数(简称IMF);同时提取若干个包含主要损伤信息的IMF分量中的能量特征参数;然后以这些不同频段的能量特征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来识别冷却塔气弹模型的损伤程度和位置。对气弹模型预先设定的损伤位置和程度的分析结果表明:以EMD为预处理器提取各频带能量作为特征参数的神经网络诊断方法其平均识别误差为6%,可初步识别冷却塔结构中的风致损伤位置和程度。这为真实结构的损伤识别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柯世堂葛耀君侯宪安赵林陈少林
关键词:大型冷却塔EMD神经网络损伤识别风洞试验
大型冷却塔的抗震时程分析
任智民姚友成侯宪安黄克服黄志龙陈健宾彬
随着中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单机容量600MW、1000MW的发电机组将成为重点发展的主力机组,与之配套的冷却塔的建造规模越来越大,而建厂条件较好的厂址却越来越少,大型冷却塔出现在强地震区的机会相对增多。在强震区进行大型...
关键词:
关键词:冷却塔抗震设计
考虑百叶窗透风率超大型冷却塔内吸力风振系数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为研究不同百叶窗透风率下超大型冷却塔内吸力风振系数的分布特性和取值,以国内某在建210m高超大型冷却塔为工程背景,首先通过同步刚体测压风洞试验,得到了不同透风率(0%、15%、30%及100%)下冷却塔结构内表面平均与脉动风荷载。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透风率平均和脉动风压分布特性,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塔筒-支柱-环基一体化仿真分析模型,对该超大型冷却塔进行四种内吸力作用工况下完全瞬态时域动力计算。对比了四种透风率下内吸力风振系数的一维、二维和三维分布特征,分析了以塔筒径向位移、子午向轴力、von Mises应力和环向弯矩四种典型目标响应下的风振系数取值标准,分别给出了此类超大型冷却塔不同透风率下内吸力风振系数的取值建议,即0%、15%、30%及100%透风率下内吸力风振系数分别取为1.69、1.79、1.69和1.57。
柯世堂杜凌云侯宪安
关键词:超大型冷却塔风洞试验风振系数
大型冷却塔结构多目标等效静风荷载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大型冷却塔属于典型的风敏感结构,针对其风振响应的多耦合效应、多振型参与和多目标等效的特点,以冷却塔表面平均风荷载和主导振型的惯性风荷载作为构造多目标等效静风荷载的2个基本向量,并结合约束最小二乘法,得到基本向量的最优组合系数,从而获得针对多个等效目标的等效静风荷载。该方法的优点是:建立了更符合实际分布的等效风荷载,限制了某些奇异荷载作用模式的出现,能够再现风振响应特点。结合某核电站大型冷却塔结构的风洞试验,对3组不同等效目标的结构响应进行了多目标等效静风荷载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方法得到的多目标等效静力风荷载作用下的风振响应与极值响应吻合较好。
柯世堂侯宪安陈少林
关键词:多目标等效静风荷载风振响应
大型冷却塔表面脉动风压原型实测与分布准则被引量:15
2017年
我国冷却塔规范风荷载条款仍源自20世纪80年代原型冷却塔(约90m高)实测资料,且仅规定了塔筒表面静态风压分布。事实上,超大型冷却塔(高度≥165m)风振问题与风荷载脉动作用关系更加密切,由此导致了冷却塔数学和物理试验模型雷诺数效应模拟准则的不完整性,难于准确再现冷却塔表面动态风荷载与来流条件、塔群组合状况等参数间的合理关系,已成为制约大型冷却塔抗风性能研究和结构设计的瓶颈。为此,采用全天候动态风压采集设备,对某电厂冷却塔(约166m高)进行通风筒表面动、静态风压长期现场观测,量化表面脉动压力与来流紊流度之间的影响关系,提出具有原创性的冷却塔超高雷诺数条件(Re≥6E7)脉动风压雷诺数效应模拟准则。
赵林刘晓鹏高玲姚友成侯宪安葛耀君
关键词:大型冷却塔脉动风压
大型冷却塔抗震时程分析软件DJBS
任智民姚友成侯宪安
该软件针对冷却塔的结构特点,采用高精度旋转壳单元、离散支柱单元、空间环梁单元、不均匀文克尔地基单元、桩基群单元、运用子结构、模态分析、双协调模态综合、结构分次求解等先进技术建立起理论模型,完成了冷却塔时程分析专用程序。
关键词:
关键词:冷却塔
内外压分别作用下冷却塔风振系数对比研究
2019年
现有冷却塔规范和文献中关于风振系数的研究和取值建议均针对外表面风荷载作用,并认为内压作用下风振系数与外压作用下的数值一致,这无法真实反映冷却塔内压引起的风振效应。为对比研究内、外压分别作用下超大型冷却塔结构的风振特性及风振系数,以国内某在建超规范限值高210m间接空冷塔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刚体同步测压风洞试验获取内、外表面平均和脉动风荷载;其次,建立塔筒-支柱-环基一体化有限元模型,采用完全瞬态法对超大型冷却塔在内、外压分别作用下的塔筒风振响应和风振系数进行了精细化计算分析,探讨了以塔筒径向位移、子午向轴力、Von Mises应力和环向弯矩4种典型目标响应下的风振系数取值标准,提炼出超大型冷却塔内、外压作用下的一维、二维和三维风振系数分布规律;最后,分别给出了此类超大型冷却塔内、外压作用下风振系数的取值建议和二维拟合公式。主要结论可为此类超大型冷却塔风振系数的精细化取值提供科学依据。
杜凌云柯世堂柯世堂
关键词:超大型冷却塔风洞试验风振系数
强风作用下大型双曲冷却塔风致振动参数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基于作者已提出的大型冷却塔风振计算方法(一致耦合法),结合风洞测压试验获得的表面气动力模式,分析了结构本身因素和外界干扰对强风作用下冷却塔结构风致振动的影响,对不同动力特性及阻尼比的冷却塔模型进行了风振响应背景、共振、耦合项及风振系数的精细化数值计算,对比并初步探索了周边干扰下大型冷却塔的风振机理.发现了特征尺寸、阻尼比和周边干扰对冷却塔风振响应的影响规律,为进一步理解冷却塔结构风致振动现象,避免不利共振的产生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了有益的结果.
柯世堂侯宪安姚友成梁娅莉王法武
关键词:大型双曲冷却塔风洞试验风致振动
环境激励下冷却塔结构模态测试与阻尼比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现行冷却塔结构阻尼比均借鉴荷载规范中钢筋混凝土的5%取值,考虑到冷却塔结构自身构型和材料属性,在理论上其真实阻尼比应小于规范值;阻尼比作为风与地震动力分析的重要输入参数,其取值大小将直接影响冷却塔抗风及抗震安全性,然而,现阶段国内外均缺乏大型冷却塔的现场实测和阻尼比取值研究。选取国内8座典型塔高和塔型的冷却塔进行现场测试,获取了环境激励下塔筒典型部位的加速度响应振动信号。首先采用随机减量法和自然激励技术对实测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结合ARMA,ITD和STD三种模态识别方法获得冷却塔前10阶结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并将实测值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和误差分析,再借鉴振型组合的思路推荐了8座测试塔的等效综合阻尼比,最后给出了以基频为目标函数的前10阶模态阻尼比和等效综合阻尼比的估算公式。研究表明,8座冷却塔实测频率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较为一致,基频最大相差为4.4%;阻尼比识别结果分布较为离散,前10阶模态阻尼比最大为2.86%;8座测试塔的综合等效阻尼比范围均在1.13%-2.16%,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阻尼比拟合公式精度高、稳定性好。
柯世堂余玮朱鹏侯宪安姚友成王振宇高玲
关键词:模态识别冷却塔自振频率阻尼比
间接空冷塔桩基方案的选择
2013年
针对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特点,对2种不同型式的冷却塔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比较,确定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地基处理方案。采用TSH3SCOQ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结构静力计算程序(有矩理论)对不同桩径(桩径为0.8m和1.2m)、不同布桩形式的桩基方案进行了的技术经济比较,最终确定了每对X支柱下布置6根直径1.2m灌注桩这一合理、经济的桩基设计方案。
梁娅莉侯宪安钟西岳
关键词:地基处理桩基优化设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