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逸康

作品数:21 被引量:161H指数:8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卒中
  • 6篇脑卒中
  • 3篇电图
  • 3篇抑郁
  • 3篇偏瘫
  • 3篇卒中后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面肌
  • 3篇痉挛
  • 3篇康复
  • 3篇肌电
  • 3篇肌电图
  • 3篇肌痉挛
  • 3篇表面肌电
  • 3篇表面肌电图
  • 2篇电刺激
  • 2篇运动神经
  • 2篇运动神经元
  • 2篇神经元

机构

  • 20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体育学院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何逸康
  • 6篇汤从智
  • 5篇黄嘉
  • 4篇杨玺
  • 4篇夏扬
  • 3篇张云
  • 3篇马明
  • 3篇张新颜
  • 3篇卞忠凯
  • 3篇宋鹏飞
  • 3篇蔡倩
  • 3篇徐亮
  • 3篇刘进
  • 2篇王碧蕾
  • 2篇马明
  • 2篇陆雪松
  • 2篇马里
  • 2篇闫福岭
  • 1篇艾炳蔚
  • 1篇秦鸿云

传媒

  • 6篇中华物理医学...
  • 4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针灸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首届全国康复...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层肌肉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物理因子治疗及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治疗(PNF),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深层肌肉刺激治疗(DMS)。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2.18±0.98)分]较对照组[(3.43±1.03)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痛指数(PI)、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分别为(0.424±0.067)、(0.032±0.017)和(0.129±0.034)]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DI指数(0.581±0.098)、CMI指数(0.172±0.05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PI指数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层肌肉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提高颞下颌关节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马明孙武东汤从智何逸康封海霞林强
关键词: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重复性外周神经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屈肘肌痉挛的影响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观察重复性外周磁刺激(RP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屈肘肌痉挛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伴患侧上肢肱二头肌痉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重复性外周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则辅以安慰性磁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表面肌电图测量肘关节被动伸展时肱二头肌积分肌电值(IEMG);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部分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肘关节被动伸展时肱二头肌IEMG[分别为(24.7±12.5)μV·s和(32.3±13.7)μV·s]、上肢FMA评分[分别(46.3±6.9)分和(41.4±7.7)分]及MBI评分[分别为(63.0±11.0)分和(56.2±11.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疗效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性外周磁刺激可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屈肘肌痉挛,有助于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疗法值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推广、应用。
马明蔡倩徐亮杨玺骆丽汤从智孙武东张云何逸康
关键词:肱二头肌痉挛表面肌电图
检测单核细胞HLA-DR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后单核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cocyte antigen-DR,HLA-DR)表达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起病1周内是否发生SAP将患者分为SAP组和非SAP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SAP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 共入选6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19例发生SAP,发生率为29.69%.SAP组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淋巴细胞计数、CD3+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SAP组(均P<0.05),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高于非SAP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NIHSS评分影响后,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对SAP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OR=0.919,95%CI:0.879~0.960,P=0.000),单核细胞HLA-DR低于79.5%是预测SAP发生的一个有用截断点(ROC曲线下面积0.823,敏感度73.7%,特异度89.5%,P=0.000).结论 脑卒中诱导的细胞免疫抑制在SAP患者中表现更明显.脑卒中早期的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对SAP的发生有预测价值,有助于早期识别发生SAP的高危患者.
张新颜闫福岭邵伟波何逸康
关键词:卒中肺炎HLA-DR抗原T淋巴细胞亚群
简笔画面孔正倒立表情图片识别N170的特征分析
2021年
目的:研究正常人简笔画面孔正倒立表情图片加工的特异成分——N170特征。方法:采用简笔画面孔正性、中性、负性图片为刺激物,用事件相关电位记录仪记录19名受试者(男14名、女5名,年龄19~35岁)所诱发的面孔ERP波形的特征,用t检验统计左右半球T5和T6在正、倒立部位的N170潜伏期和波幅。结果:3种表情面孔左右半球在T5和T6部位N170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170潜伏期仅在负性表情T5、T6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半球T6部位潜伏期倒立面孔与正立面孔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笔画表情面孔识别过程中虽然左右半球显示出不对称性,但不具有明显的右半球优势。与正立面孔表情简笔画相比,右半球识别倒立简笔画面孔表情需要更长时间。
陆雪松何逸康周曙王红星刘艳丽洪忠贤王锦玉
关键词:简笔画表情面孔事件相关电位
重复性外周磁刺激联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踝跖屈肌痉挛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重复性外周磁刺激联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踝跖屈肌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运动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重复性外周磁刺激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表面肌电图记录踝关节背伸最大等长收缩时胫前肌及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计算协同收缩率(CO);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LE)、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和综合痉挛量表(CSS)分别评定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以及踝跖屈肌张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踝背伸最大等长收缩时的胫前肌积分肌电值(IEMG)[治疗组(52.25±6.97)μV·S、对照组(47.01±9.02)μV·S]、FMA.LE评分[治疗组(20.13±6.20)分、对照组(16.07±5.10)分]及FAC分级[治疗组(2.53±0.90)分、对照组(2.03±0.81)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2组患者的综合痉挛评分(CSS)[治疗组(8.90±1.81)分、对照组(9.83±1.49)分]及踝背伸协同收缩率(CO)[治疗组(33.50+4.95)%、对照组(39.93±4.58)%]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降低(P〈O.05);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性外周磁刺激联合运动疗法可以更有效的减轻脑卒中患者踝跖屈肌痉挛,同时提高下肢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宋鹏飞马明蔡倩杨玺徐亮刘进何逸康张云
关键词:磁刺激运动疗法痉挛表面肌电图
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 HAMD 中认识障碍因子分、睡眠障碍因子分及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16例)、帕罗西汀(17例)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比较两组在 ...
夏扬秦鸿云王蓓蓓陆雪松金虹毛洪勤何逸康黄嘉王碧蕾马里
关键词:帕罗西汀奥氮平脑卒中后抑郁
文献传递
神经松动术联合麦肯基力学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 观察神经松动术联合麦肯基力学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3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物理因子(如短波、干扰电治疗等)治疗及麦肯基力学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神经松动术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颈椎关节活动度进行检测,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组患者疼痛程度,并分析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颈椎活动度及疼痛VA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发现治疗组患者颈椎活动度[其颈椎屈曲、伸展、旋转、侧屈活动度分别为(40.8±2.8).、(42.6±3.2).、(55.3±5.4).、(38.9±4.2).]及疼痛VAS评分[(1.22±0.67)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并且该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5.8%)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松动术联合麦肯基力学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受压神经支配区域疼痛、麻木症状,加速颈椎功能恢复,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孙武东马明宋鹏飞汤从智肖琦马里何逸康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抑郁状态的疗效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评估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抑郁状态(PS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8年1月至12月,卒中后抑郁并发运动性失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实验组接受左背外侧前额叶阳极t DCS治疗,对照组接受伪刺激。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和3周,采用医院版卒中后失语抑郁问卷(SADQ-H)、失语患者抑郁量表(ADRS)进行评定,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试验结束或退出试验时填写安全性调查表。结果对照组3例、实验组2例退出。两组SADQ-H和ADRS评分均随时间而下降(F时间> 100.643, P <0.001),实验组SADQ-H评分低于对照组(F组别=6.891, P=0.011), ADRS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F组别=2.925, P=0.093),SADQ-H和ADRS评分交互效应显著(F交互> 13.642, P <0.001)。实验组治疗前后MBI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7.016, P <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5)。结论 t DCS对卒中后抑郁并发运动性失语患者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柳波夏扬黄嘉杨玺刘进何逸康
关键词:运动性失语
伴有吞咽障碍的急性卒中患者发生肺炎的早期危险因素: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伴有吞咽障碍的急性卒中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早期危险因素。方法应用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odified Mann Assessment of Swallowing Ability,MMASA)对发病后24h内入院的急性卒中患者进行吞咽障碍筛查,以筛查出的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1周内是否发生SAP,将患者分为SAP组和非SAP组。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临床资料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确定吞咽障碍患者发生SAP的早期危险因素,并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la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以评估其对SAP的预测价值。结果113例急性卒中患者中,55例存在吞咽障碍,其中30例(54.54%)发生SAP。单变量分析显示,SAP组(n=30)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中位数(四分位间距):16分(13~21分)对3分(1~7分);P=0.000]、中性粒细胞计数[(8.22±3.75)×10^9/L对(5.39±2.56)×10^9/L;t=3.198,P=0.002)]、出血性卒中比例(96.00%对4.00%;X^2=7.333,P=0.007)和机械通气比例(20.00%对0.00%;X^2=5.612,P=0.018)显著高于非SAP组(n=25),而MMASA评分[中位数(四分位间距):53分(27~84分)对88分(66—92分);P=0.002]、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ore,GCS)评分[中位数(四分位间距):10分(7~13分)对15分(11~15分);P=0.001]、淋巴细胞计数[(1.17±0.54)×10^2/L对(1.75±0.81)×10^9/L;t=-3.563,P=0.001]、CD3^+T淋巴细胞计数[(0.73±0.42)×10^9/L对(1.14±0.85)×10^9/L;t=-2.307,P=0.025)、CD^+T淋巴细胞计数[(0.38±0.22)×10^9/L对(0.69±0.57)×10^9/L;t=-2.761,P=0.008)显著低于非SAP�
张新颜闫福岭何逸康
关键词:吞咽障碍卒中肺炎
汶川地震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前后影响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可能对脊髓损伤患者临床预后有影响的因素,以入院康复治疗2个月后改良Barthel指数(MBI)为预后指标,进行回顾性和多因素分析。入选病例为35例地震致脊髓损伤患者。结果:经康复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MBI从治疗前的15.17提高到58.71。治疗后的ADL能力与年龄、康复介入时机、治疗前ADL评分不相关;与ASIA损伤等级、神经平面呈正相关;与受压时间、并发症数呈负相关。结论:ASIA损伤等级、神经平面、受压时间、并发症数都是影响地震致脊髓损伤患者ADL能力预后的主要因素。
林强刘颖何成奇何逸康汤从智
关键词:地震脊髓损伤日常生活活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