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卫华

作品数:15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5篇文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大众
  • 3篇文化
  • 3篇雷蒙·威廉斯
  • 2篇大众文化
  • 2篇殖民
  • 2篇殖民化
  • 2篇主体性
  • 2篇总体性
  • 2篇文化研究
  • 2篇文学
  • 2篇共同体
  • 2篇后理论时代
  • 1篇大众传播
  • 1篇电视
  • 1篇东方学
  • 1篇斗士
  • 1篇移民
  • 1篇意识形态
  • 1篇隐喻
  • 1篇英文

机构

  • 14篇浙江理工大学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杜克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纽约州立大学

作者

  • 15篇何卫华
  • 3篇谢海燕
  • 1篇弗雷德里克·...
  • 1篇朱国华

传媒

  • 3篇国外理论动态
  • 2篇马克思主义与...
  • 2篇外语教学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文学理论前沿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左翼”的缘起和“文化转向”
2014年
通过回溯和分析历史背景、事件和代表性人物,本文对英国"新左翼"的缘起以及文化(包括大众文化)在其政治议程中的重要地位展开论述。二战之后,"富足社会"的出现、笼罩着全世界的"冷战"阴云以及社会主义事业本身的一些"失误",使得西方社会主义事业陷入空前低谷。然而,一批坚守政治理想的知识分子并未退却,而是不断地寻找资源,希望能够为自己心目中的社会主义事业找到突破口,他们在共同理想的吸引下聚到一起,从而成就了英国的"新左翼"。虽然思想迥异,但他们普遍意识到,在既往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文化的维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在社会主义事业这一"长期的革命"中,"文化"应扮演重要的角色。为此,他们不断著书立说、创办杂志并投身于现实的政治运动之中,从而成为西方世界思想图景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卫华
关键词:大众文化文化转向
图绘世界——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访谈录(英文)被引量:1
2010年
在访谈中詹姆逊首先指出,探询形式和历史之间的关系是他所有著述背后的根本性驱动力。在他看来,人文知识的非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人文知识分子就公共事件发言的自由。在界定"晚期资本主义"时,詹姆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和逻辑进行了说明,并对未来的政治形式作了展望。总体性是詹姆逊很多著述中的关键概念,他指出,总体性只是一种超越个人想象的渴望。他重申了"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论断,同时指出,基础是指整个结构,而不仅仅是经济。针对一些人对文学研究脱离文学的指责,詹姆逊指出,在后现代语境中,文学在艺术领域的重要性已大为削弱;相反,电视和电影等艺术形式应得到更认真的对待。因为现在每个人都已明白意识形态无所不在,所以乌托邦成为他关注的又一重心,并指出自己今后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寓言和神话。最后,詹姆逊还对中国当下的文化现状作了简要的评论。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何卫华朱国华
关键词:资本主义总体性乌托邦
雷蒙·威廉斯与文化研究视野中的大众传播被引量:1
2014年
著名文化研究学者雷蒙·威廉斯认为,真正理想的传播应该能够促进每个个体的"所见、所知和所感"自由地得以表达,并且使得所有信息和观念自由地得以共享;只有构建这样的大众传播形式,才能最大地发挥大众传播在形成社会共同体中的构成性作用及政治潜能,从而极大地促进文化的健康发展,而社会也必将在这一过程中更充分地实现自身。在现代社会,迅捷高效的现代媒介为传播的充分实现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因此也为共同体的实现提供了契机。然而,在当时英国资本主义体制下,扭曲的传播体制却阻碍着真正共同体的实现。在诊断当时传播现状的基础上,威廉斯不仅精辟地对传播进行技术性分析,同时还指出传播研究必须同批判和超越资本主义相勾连。通过引入宏观的知识、历史和思想语境,本文不仅试图厘清威廉斯传播思想的理论脉络、现实意义和局限性,同时还将论述其对我国当代文化建设的意义。
何卫华
关键词:雷蒙·威廉斯共同体
论雷蒙·威廉斯的电视批判
2014年
威廉斯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人物,电视研究是他学术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一些创见使得他成为电视批评的先驱者之一。通过反对技术决定论等论调,威廉斯将电视的出现放在复杂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之中,证明任何技术的出现和应用都是一系列经济、政治和工业等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非单纯的技术产生的结果;威廉斯认为不管是作为一项技术,还是作为文化形式,电视的背后总是存在着一定的"意图";此外,针对电视越来越受制于商业的压力,威廉斯还倡议采取多种形式的改革,以便使其成为自己理想中的"长期的革命"的重要资源。通过对威廉斯在这一些领域系列观点的论述,力图阐明威廉斯对电视的关注与其本人的左派政治筹划之间的关联。
何卫华
关键词:雷蒙·威廉斯技术决定论电视
殖民性与现代性/理性被引量:2
2013年
在世界范围内,作为政治形式的殖民主义虽早已终结,但殖民性仍然是主导当下世界秩序的最重要形式。在这一图景之中,作为曾经区分殖民者和被殖民者重要范畴的种族概念,现在依然是支撑着世界权力欧洲化这一进程的隐性逻辑,同时还极大地影响着当今世界体系之中的劳动分工。正是由于殖民性的运作,欧洲现在摇身一变成为现代性/理性的化身,而现代性/理性则被建构为一种普世性的知识范式。在由此推论出的线性历史观之中,具有理性的欧洲可以指导和主宰全世界的前进方向,而其自身则应是世界上其他一切社会和文化未来效仿的对象。这一幻想仍然对很多人具有吸引力,而要从中跳脱,就必须将知识生产从欧洲现代性/理性的桎梏之中解放出来,通过去殖民化来实现认识论的重构。
阿尼巴尔.奎杰罗何卫华
关键词:知识生产总体性
《喜福会》:“天鹅”之歌与政治隐喻被引量:3
2015年
根据德勒兹和瓜塔里的论述,少数文学是集体政治的重要表达。在当下这一全球化时代,由于人生的偶然或故国的凋敝,流散成为越来越多人切实的生活体验,而德勒兹和瓜塔里意义上的少数文学也自然成为21世纪的重要文学现象。作为一部重要的少数文学作品,谭恩美的《喜福会》讲述了四位移居异国他乡的华人母亲及各自女儿的故事。通过对个体人生遭遇的叙述,该文本描述了四对母女在身份建构上的彷徨、努力和抉择。由于不同缘由抛却故土来到美国,空间上的转移让母亲们得以逃脱故国的不堪。虽都无法完全挣脱过去记忆的梦魇,但母亲们都寄希望女儿们能成功融入美国社会,完成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作为在美国出生的新一代,四位女儿则分别讲述了各自成长过程中的挫折。虽存在价值观上的差异和沟通上的障碍,但在人生抉择的路口,母亲苦难的过去最终都演变为智慧的启迪和行动的力量,帮助女儿们超越自身和确立主体性,从而奏响人生的"天鹅"之歌。以少数文学的政治为视角,本文将母女的故事分别解读为德勒兹和瓜塔里意义上的"逃逸"和共同体的重新辖域化,由此论述文本中杂糅性主体身份的欺骗性及其与美国当下文化策略的关联。
何卫华
关键词:《喜福会》移民共同体主体性
雷蒙·威廉斯的“幽灵”与文化研究
2013年
在雷蒙·威廉斯看来,之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过于强调社会之中的政治和经济维度,而没有赋予文化维度以足够的重视。为重振其时已走入低谷的社会主义事业,威廉斯将目光投向了"文化",将其视为自己政治筹划的"希望的资源"。带着这一政治使命感,威廉斯不仅重新检视了英国经典文学文本,并且高度评价了正蓬勃发展的各种大众文化和大众传播形式。正是由于他对电视和电影等全新大众传播形式所进行的细致入微的分析,使得他一跃成为现代意义上的英国文化研究事业的开创者。时下,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播散的知识形式,本文将在集中论述威廉斯文化研究实践特征的基础之上,针对当下中国文化研究事业所遭到的种种批评,揭示威廉斯对重构文化研究话语的启示意义。
何卫华
关键词:雷蒙·威廉斯文化研究政治使命
威廉斯与文学表征的“对位阅读”——以《乡村与城市》对意识形态的解构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作为两种重要的人类生存生活空间,"乡村"和"城市"及其所承载的生活是文学表征的经典主题。一方面,由于代表着自然的生活,被描绘得美轮美奂的乡村往往被文人墨客寄托了无限情思;另一方面,由于其变动不居、世俗乃至腐化,在文学作品中,城市经常被描绘为污浊不堪而遭人鄙薄。然而,在"乡村"和"城市"及其各自所代表的生活方式被认为理所当然时,这些文学表征背后所藏匿的意识形态也就往往被忽略。在《乡村与城市》中,著名批评家雷蒙·威廉斯对文学作品中的城乡意象、城乡关系、各自的变迁以及全球化时代的城乡结构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考察,从而揭示出这些文学呈现不过是各种精致的剥削和压迫关系的表达和不断翻新,虚假的城乡形象及二元关系在不断粉饰剥削的现实和人们的深重苦难。晚近"乡村"和"城市"的疏离,威廉斯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才是罪魁祸首。在本文看来,威廉斯对有关"乡村"和"城市"的文学惯例的建构性的论述,这实质上和萨伊德所论述的"对位阅读"有异曲同工之妙。以威廉斯的批评方法为中心,本文不仅试图对这一方法在解读和揭示文学表征的意识形态内涵和政治功能的独特有效性进行研究,同时还对其在当下的重要理论意义进行了论述。
何卫华
关键词:乡村城市文学表征意识形态
《理论之后》:“后理论时代”的认知测绘被引量:3
2012年
文化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当时,由于政治失利,政治左派开始将目光转向正在蓬勃兴起的文化事业。传统的精英文化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出现的,其代表价值、德行和高尚,俯睨众生,拒绝同流合污。而此时的消费文化呈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文化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大,电影、时尚、广告等等都被纳入到文化的范畴之中。于是,一些人认为这一文化是在同资本主义跳着狐步舞,失去了对工业文明进行批判的锐利。由于新兴文化对传统精英文化的冲击和消解,面对甚嚣尘上的消费文化,
何卫华谢海燕
关键词:《理论之后》后理论时代认知测绘文化理论精英文化消费文化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身体和伦理共同体
2014年
身体的历史是一个不断被诋毁、排斥和压制的历史,而这一进程随着工业文明的繁荣而达到顶峰。D.H.劳伦斯感受到了这一对身体的压制,因此,以文字的方式反抗压制、帮助身体突围成为他终生的事业。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这种努力以最为彻底的方式得以表达。劳伦斯描绘了一片葱茏的小树林,它构成了一个前现代的伦理共同体,傲视外部丑恶的工业文明。在这一自足的空间中,人们遵循着迥异于主流价值体系的伦理价值观,身体和欲望自由地呼吸,得到了彻底的解放,人也因此而获得新生。在伦理上,这一空间以隐喻的方式与外部世界形成了根本性对抗。这不仅是劳伦斯对压抑身体的工业文明及其所代表的工具理性进行的最激烈批判,更为重要的是,这部作品实质上也是劳伦斯对新的伦理共同体的虔诚召唤和建构。
何卫华
关键词:工业文明伦理共同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