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雷

作品数:172 被引量:952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2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8篇交通运输工程
  • 3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经济管理
  • 8篇机械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5篇尾气
  • 21篇智能交通
  • 21篇交通流
  • 20篇城市交通
  • 19篇交通系
  • 19篇交通系统
  • 18篇智能交通系统
  • 18篇尾气排放
  • 16篇排放因子
  • 16篇路网
  • 16篇车辆
  • 14篇公交
  • 13篇动车
  • 12篇ITS
  • 11篇机动车尾气
  • 11篇功率
  • 11篇仿真
  • 11篇比功率
  • 11篇车尾
  • 10篇道路交通

机构

  • 166篇北京交通大学
  • 14篇北京交通发展...
  • 7篇北方交通大学
  • 4篇重庆交通大学
  • 3篇交通部规划研...
  • 3篇交通部公路科...
  • 3篇北京九五智驾...
  • 2篇许昌学院
  • 2篇北京市公安局
  • 1篇河北省交通规...
  • 1篇长安大学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上海工程技术...
  • 1篇国家开发银行
  • 1篇黑龙江省城市...
  • 1篇北京市规划委...
  • 1篇北京市科学技...
  • 1篇内华达大学

作者

  • 172篇于雷
  • 71篇宋国华
  • 40篇陈旭梅
  • 20篇耿彦斌
  • 19篇刘梦涵
  • 19篇赵慧
  • 13篇郝艳召
  • 13篇郭淑霞
  • 12篇胥耀方
  • 9篇陈琨
  • 8篇吴家庆
  • 8篇袁振洲
  • 8篇高永
  • 7篇赵娜乐
  • 7篇余柳
  • 7篇温慧敏
  • 7篇朱琳
  • 7篇郭继孚
  • 7篇杨方
  • 6篇裴文文

传媒

  • 32篇交通运输系统...
  • 9篇交通环保
  • 9篇安全与环境工...
  • 7篇ITS通讯
  • 7篇交通信息与安...
  • 6篇物流技术
  • 5篇系统仿真学报
  • 5篇交通标准化
  • 5篇北京交通大学...
  • 4篇汽车工程
  • 4篇公路交通科技
  • 3篇交通与计算机
  • 3篇城市交通
  • 3篇交通运输研究
  • 3篇2005年全...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综合运输
  • 2篇中国公路学报
  • 2篇中国安全科学...
  • 2篇2005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10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9篇2011
  • 16篇2010
  • 13篇2009
  • 18篇2008
  • 10篇2007
  • 9篇2006
  • 24篇2005
  • 13篇2004
1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采样交通量与路段特征车辆行驶里程(VMT)估算模型被引量:9
2005年
车辆行驶里程 ( VMT)估算是包括尾气评估在内的许多交通工程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的基础 .由于在现行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得到 VMT的真实值 ,VMT只能根据其他信息估测获得 .目前主要使用的两种方法是“基于交通量方法”和“非基于交通量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在实际操作中 ,“基于交通量方法”的应用更为广泛 ,但不足之处是 ,它仅仅将采样得到的交通流量数据简单用于其它具有相同道路等级的路段上来估测 VMT,而没有考虑各路段的具体特征对 VMT的影响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VMT估算模型 ,该模型引入指数回归模型 ,结合采样交通流量和路段特征来估测流量和 VMT.在实际运用中 ,该模型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也易于标定 .同时 ,为了使研究结果直接用于尾气评估模型 MOBILE6,对 VMT又按速度和时间进行了进一步分解 .由于在国内实验条件下难以收集到验证该模型所需的大量配套数据 ,因此 ,结合美国休斯顿西南地区所提供的相关交通数据对模型作了有效性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该模型得到的 VMT比美国 EPA提供的交通流量方法 ( TCM)得到的值更接近实际 ;同时 ,将该模型得到的 VMT输入到 MOBILE6后经运算得到的尾气排放因子结果也比其使用缺省值和 TCM提供值更为精确 .
于雷乔凤翔刘娟
关键词:路段车辆行驶交通量里程交通流量
基于IC卡记录的公交站间OD客流预测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变IC卡记录的公交站间OD客流预测方法及装置,属于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运营与管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利用公交车车载IC卡POS机与GPS定位仪器识别乘客上车或上下车站点信息,并将其实时地传输至数据中心,以...
陈旭梅于雷郭淑霞荆长林刘坤
城市快速路上机动车比功率分布特性与模型被引量:35
2010年
在交通油耗和排放模型的研究中,利用机动车比功率(VSP)分布刻画交通状态成为了最新研究需求.然而,现有交通工程还缺乏对常见交通参数与VSP间关系的认识,更缺乏利用交通参数求解VSP分布的模型.为了研究交通状态对VSP分布的影响,本文利用大量城市快速路上的浮动车数据,建立了其不同行程速度下对应的VSP分布.经分析,发现了VSP分布与平均行程速度之间的规律性特征:当平均行程速度大于20 km/h时,VSP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分布均值为以该速度匀速行驶时的VSP值;分布标准差可表达为平均行程速度的幂函数.基于以上发现,提出了利用平均行程速度的VSP分布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机动车油耗测算.通过与实测油耗的对比分析,VSP分布模型可以有效用于机动车油耗测算.本研究指出了利用数学模型描述不同交通状态下VSP分布的可能性,该模型可有效地与交通数据或模型结合,实现油耗和排放的实时量化评价.
宋国华于雷
关键词:平均行程速度油耗
基于比功率分布的公交车行驶周期建立方法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行驶周期是公交车排放预测的核心数据之一。本文采用便携式车载GPS收集了北京市14条公交线路重型柴油车的313 499条有效数据,并基于比功率分布方法,建立了北京市BRT公交、快速公交和常规公交车在低速区间、中速区间和高速区间的行驶周期,并对所建立的行驶周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行驶周期与验证实测数据比功率分布的误差小于2%,而四工况的相对误差达5.7%,这表明本文建立的行驶周期更能准确地反映北京市公交车与排放相关的特征。
赖瑾璇于雷宋国华郭沛陈旭梅
关键词:城市交通
国内外实时交通流数据质量控制比较与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交通流数据质量控制可以保证从数据源所获得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并为数据的管理和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虽然历史数据修正方法和交通流理论修正方法能够用于质量控制,但难以实现推广应用。根本原因在于前者需要大量历史数据,引发了存储上的困难;后者需要针对不同路段进行重复建模,模型通用性差,且准确性难以评价,鉴于此,本文首先研究并设计了基于线性插值法的道路交通流数据质量控制方法,该方法主要以时间点邻近数据为参考,对交通流参数和时间点分别进行判别修正,其优点在于不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且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其次,本文建立了实时交通流数据质量控制平台,针对北京市和美国圣安东尼奥市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处理,归纳总结出国内外实时交通流数据在质量控制前后的特征及差异,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数据质量问题,最后,本文针对实时交通流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的选取、交通探测器选择和配置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赵慧于雷耿彦斌
关键词:时间点数据质量控制交通流理论历史数据
面向城市路网的动态交通流仿真应用模型比较研究
2010年
动态交通流模型是研究城市动态交通流的重要工具。INTEGRATION、DYNASMART-X、DYNASMART-P、DynaMIT和DynaMIT-P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五款面向应用的动态交通流模型,从模型开发目的、模型功能和模型输出的评价指标等三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促进合理选择不同的模型。
郭沛亮于雷赵娜乐赵慧
关键词:INTEGRATION
城市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实践被引量:8
2007年
在分析现有交通规划、机动车尾气排放、交通噪声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城市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用方法,并结合北京市昌平卫星城东区的综合交通规划给出了该方法的应用案例。
宋国华于雷
关键词: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机动车尾气交通噪声地理信息系统
5.北京市交通拥堵宏观评价指标体系开发及其应用
交通拥堵宏观评价用于总体描述全市路网或者特定区域的交通拥堵现象及其潜在规律。现有的研究方法能够从不同侧面反映交通拥堵现象,但不能从整体上多角度反映路网的拥堵状态,也不能够对整个路网实时运行状态进行动态跟踪。本论文通过分析...
郭继孚刘梦涵于雷关积珍郭淑霞张雪莲
关键词:交通拥堵城市交通道路网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行驶轨迹的生态驾驶优化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行驶轨迹的生态驾驶优化方法和系统。本发明将当前信号状态划分为六种情景,分别研究各情景下车辆通过交叉口的驾驶行为特性,并得到各情景的判断条件。针对各情景,将交叉口上游和下游整体考虑,建立车辆的生态驾驶策...
宋国华靳秋思于雷
文献传递
基于小波变换的ITS数据双侧最优化集成方法与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对ITS数据的频率特性详细分析,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基于小波变换的数据集成方法能够高效地满足不同交通用途对数据集成的需求.但现有的集成方法仅通过ITS数据序列之间的共同特性来反映数据的本质特征,忽略了数据集成过程的信息损失问题.本文通过引入信息损失指标,建立双侧最优化的集成方法,提升了数据集成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MATLAB平台的数据集成软件,以北京市三环的交通流数据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提出实际工作中应用数据集成方法的建议.
刘梦涵于雷耿彦斌陈旭梅
关键词:数据集成小波变换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