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患者血清神经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患者血清神经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国际协作共济失调评估量表(ICARS)对21例SCA3患者(SCA3组)进行评分。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SCA3组患者和22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IOOB蛋白(S100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并对SCA3患者血清神经标志物水平与年龄、发病年龄、病程、CAG重复数、ICARS评分的关系作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CA3组血清NSE水平明显升高,血清IGF-1、IGFBP-3水平明显降低(P〈0.05—0.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CA3患者血清NSE水平与病程、ICARS评分呈正相关(r=0.585,r=0.627,均P〈0.05),血清S100B水平与CAG重复数呈正相关(r=0.619,P〈0.01),与年龄、ICARS评分呈负相关(r=-0.574,r=-0.539,均P〈0.05)。结论SCA3患者的血清NSE、1GF-1、IGFBP-3水平有显著改变,血清NSE和S100B水平与其病程、病情有明显关系。血清神经标志物可反映SCA3患者的病程及病情程度。 陈余雪 于蕾 金寅 李楠 李岚 赵莉 顾卫红 董春波关键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IOOB蛋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AliveCor^(TM)智能仪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阵发性房颤的筛查研究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AliveCor^(TM)智能仪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筛查情况以及是否可以提高其筛查阳性率。方法选择大连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一病房自2016年4月至2020年12月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例数共582例。用12导联心电图检查,筛查出房颤患者81例。同意应用AliveCor^(TM)及能配合此仪器检查的共182例为研究组,该组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余319例患者中,同意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者为255例入对照组。观察2组人群24 h动态心电图有无统计学差异,比较研究组中AliveCor^(TM)与24 h动态心电图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阵发性房颤检出率。结果 2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血糖、血脂、D二聚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动态心电图发现PAF的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AliveCor^(TM)筛查PAF的比率高于24 h动态心电图(11.5%比3.2%,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liveCor^(TM)智能仪可以明显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阵发性房颤检出率。 于蕾 李航 温瑶 任丹 郑文旭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 阵发性心房颤动 益生菌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潜在作用 2024年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而显著增加了公共卫生的负担。过去几十年的药物研发仍未获得有明显疗效的治疗方案,寻求新的治疗思路是非常紧迫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具有通过“肠-脑轴”与大脑双向沟通的能力,其因与淀粉样蛋白沉积、系统性和局灶性炎症、血管内稳态和肠道屏障受损、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密切相关,而在AD相关研究中备受关注。其中,益生菌因其对健康有益、副作用小而普遍受欢迎,在众多菌群中脱颖而出,是治疗AD的1个有希望的候选者。本研究旨在回顾益生菌在治疗和预防AD方面的前沿知识。 温瑶 李航 于蕾 任丹 丁聪 郑文旭关键词:线粒体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公共卫生 药物研发 不同危险分层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分析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辽宁省医师尤其是神经内科医师对不同危险分层的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抗凝药物的选择,是否依据指南对患者做出正确用药指导。方法:设计调查问卷,从2016年5月开始收集参与医师的基本信息及工作年限。同时给出四份存在nVAF的模拟病例,请医师对四份病例做出自己的用药选择。结果:对于CHADS2-VASc评分≥2的高危nVAF,病例一选择应用抗凝治疗仅为42.79%,病例二为54.15%。对于CHADS2-VASc评分为0分的低危nVAF选择不予治疗仅为21.39%。结论:此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目前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用药差异大,规范性差、对高危患者抗凝治疗不足,而对于低危nVAF患者中又存在治疗过度的情况。 郑文旭 宋明桥 曹秀丽 于蕾 谭丽艳关键词:非瓣膜性房颤 抗凝 调查问卷 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CSD)的临床疗效。方法 130例CSD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65例。参照组采用前庭功能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头晕发作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6.92%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HAMA评分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头晕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头晕发作次数少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实验组头晕持续时间(15.16±1.52)min明显短于参照组的(24.62±1.88)min,头晕发作次数(2.06±0.13)次/d少于参照组的(3.59±0.27)次/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片可有效改善CSD患者头晕及焦虑症状,降低头晕发作次数,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于蕾 高秀兰 高婷婷 郑文旭关键词:抑郁症状 老年住院患者认知衰弱与肌少症相关性研究 2024年 目的评估住院老年人群中认知衰弱与肌少症各诊断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筛选2023年5月至7月于大连市友谊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年龄≥60岁老年患者108例,采用FRAIL量表评估衰弱、简易神经量表(MMSE)评估认知障碍,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16)、单纯衰弱组(n=42)、单纯认知下降组(n=11)、认知衰弱组(n=39)。通过生物电阻抗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评估肌肉质量;使用握力、5次起坐用时评估肌肉力量;使用6 m步速、起立-行走计时(TUG)、简易机体功能评估(SPPB)、Morse跌倒风险评分评估肌肉运动功能。通过比较4组人群肌少症指标,评价不同肌少症诊断指标与认知衰弱的相关性。结果以上4组人群比较,认知衰弱组肌少症发生率最高(P<0.05);各人体成分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单纯衰弱组、单纯认知功能下降组以及认知衰弱组的握力差、5次起坐用时延长、6 m步速慢的比例升高,TUG用时增加,SPPB评分下降,Morse跌倒风险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认知衰弱相关FRAIL量表及MMSE量表均与肌少症运动相关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认知衰弱人群中肌少症发生率高,认知衰弱与肌少症肌肉力量、运动功能指标显著相关,与人体成分分析测量的肌肉质量指标无显著相关性。 李航 任丹 于蕾 温瑶 丁聪 苗永望 郑文旭临床表现为发作性意识障碍的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1例报告 被引量:1 2022年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NII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神经元和体细胞中出现嗜酸性透明核内包涵体,NIID复杂的临床表现使其生前诊断较为困难^([1-3]),近年来发现皮肤活检及基因检测为NIID的诊断提供了依据。本文报告1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意识障碍的患者,经皮肤活检及基因检测确诊为NIID,以探讨本例NIID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诊断方法。 于蕾 李航 温瑶 任丹 郑文旭关键词:发作性意识障碍 体重指数与IIS系统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研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3,SCA3)患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IS)系统、临床和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比较21例SCA3型患者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22例健康对照者的BMI、血清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结合蛋白3(IGFBP-3)的差异,并分析BMI和Ins、IGF-1、IGFBP-3、CAG重复序列、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及国际协作共济失调评估量表(ICARS)总评分及各分项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CA3型患者BMI以及Ins、IGF-1、IGFBP-3水平降低(均P<0.05),血清IGF-1/IGFBP-3比值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BMI与血清Ins水平呈正相关(r=0.504,P=0.020),与CAG重复序列、ICARS总评分及眼球运动评分呈负相关(r=-0.566,P=0.018;r=-0.503,P=0.047;r=-0.617,P=0.011),与其他临床及生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姿势和步态障碍评分与中、重度SCA3患者组BMI值呈负相关(r=-0.824,P=0.006),与轻度SCA3患者组BMI值无明显相关性(r=-0.404,P=0.171)。结论体质量减轻可能是SCA3型患者的早期症状,可协助临床诊断及疾病分期。 陈余雪 李岚 赵莉 于蕾 金寅 郭蕾 董广捷 李楠 张巧巧 顾卫红 董春波关键词: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体重指数 分析TCD发泡试验对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在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诊断中应用TCD发泡试验,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52例青年隐源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TCD发泡试验及TEE诊断。结果:TCD发泡试验检出阳性率为40.38%,TEE检出阳性率为42.31%,两者检出阳性率一致性较高,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式右向左分流半定量分级情况一致性较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诊断中应用TCD发泡试验对卵圆孔未闭的检出阳性率与TEE检查相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于蕾 曹秀丽 马丰菊 郑文旭成人苯丙酮尿症1例家系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23年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由于苯丙氨酸代谢异常导致疾病发生。中国的平均发病率约为1/11000,表现为南方地区低,北方地区高的特点,根据基因突变的不同分为经典型PKU和非经典型PKU,分别由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和四氢生物喋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基因突变引起。 任丹 于蕾 李航 温瑶 郑文旭关键词:苯丙酮尿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家系分析 PKU 苯丙氨酸羟化酶 四氢生物喋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