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海龙

作品数:22 被引量:134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针刺
  • 5篇刺法
  • 4篇穴位
  • 4篇灸法
  • 4篇罐法
  • 4篇拔罐
  • 4篇拔罐法
  • 4篇刺法灸法学
  • 3篇循证
  • 3篇循证医学
  • 3篇捏脊
  • 3篇捏脊疗法
  • 3篇教学
  • 3篇教学内容
  • 3篇《刺法灸法学...
  • 2篇英文
  • 2篇适宜病症
  • 2篇推拿
  • 2篇走罐
  • 2篇走罐疗法

机构

  • 22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天津市西青医...
  • 1篇北京中医医院...
  • 1篇浙江泰康药业...

作者

  • 22篇于海龙
  • 9篇郭义
  • 8篇陈波
  • 6篇张阔
  • 5篇徐媛
  • 4篇王红
  • 4篇洪寿海
  • 4篇丁沙沙
  • 4篇赵雪
  • 2篇李金波
  • 2篇刘昱材
  • 2篇蒋龙龙
  • 2篇陈泽林
  • 2篇冯春燕
  • 1篇门杰
  • 1篇白杨
  • 1篇周丹
  • 1篇鞠静
  • 1篇郭利平
  • 1篇李明月

传媒

  • 2篇World ...
  • 2篇中国城乡企业...
  • 2篇中国针灸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医教育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第四届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刺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足内翻患者踝关节肌张力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被动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足内翻患者踝关节肌张力及其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足内翻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被动等速肌力训练康复疗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踝关节跖屈肌张力、踝关节活动度、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下肢踝关节跖屈肌张力、足内翻角度、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肢的踝关节跖屈肌张力显著下降,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足内翻角度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步行功能和生活能力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被动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足内翻能够促进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和肌张力的改善,并加快患者足内翻的纠正,是一种有效的联合疗法。
于海龙麻聪聪冯春燕李金波
关键词:脑卒中足内翻穴位针刺
刺法灸法学·拔罐法的临床应用现状与思考被引量:2
2013年
刺法灸法学·拔罐法是连接拔罐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操作的桥梁课程,优化现行教材,建立起知识结构完善、内容详细客观、技术指标量化的拔罐法教学体系是目前教材发展的方向。通过对历版《刺法灸法学·拔罐法》特点的分析归纳,结合文献报道以及当前走罐、药罐及刺络拔罐法的临床现状,提出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主要问题,综合自身临床体会,以走罐、药罐及刺络拔罐法为例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深化其内容,促进拔罐法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条理性、安全性、规范性,将有利于学生对拔罐法的学习、提高教学水平、便于国际交流。
于海龙陈波陈泽林郭义刘佩东
关键词:刺法灸法学拔罐法教学内容
历版教材《刺法灸法学》拔罐法内容的比较分析及思考
于海龙陈波陈泽林郭义刘佩东
关键词:刺法灸法学拔罐法教学内容
历版教材《刺法灸法学》拔罐法内容的比较分析及思考
《刺法灸法学·拔罐法》是连接拔罐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操作的桥梁课程,优化现行教材,建立起知识结构完善、内容详细客观、技术指标量化的拔罐法教学体系是目前教材发展的方向.本文通过对历版《刺法灸法学·拔罐法》特点的分析归纳,结合...
于海龙陈波陈泽林郭义刘佩东
关键词:《刺法灸法学》拔罐法教材编写
文献传递
2012年SCI源期刊针刺相关文献情况分析
2014年
目的通过2012年针刺SCI源期刊相关文献,了解针刺研究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方法以"acupuncture"为主题词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时间范围为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排除无关研究后纳入548篇文献,提取其国别、论文类型、期刊、影响因子、研究方向、涉及病种、科研设计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针刺相关文献主要刊发于补充与替代医学类期刊;文献主要来源于中、美、韩、英、德等国;针刺治疗病种以中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及痛症为主;穴位多选择足三里、阳陵泉、内关等常用穴,针刺方式以毫针与电针为主。结论 2012年针刺研究数量及质量均有提升,科研设计更科学严谨,基础研究方面注重新技术应用,临床研究方面随机对照试验比例及报告的规范性均有提高。但针刺疗法标准化程度低,其科研设计异质性大的情况仍突出,因此对针刺疗法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探索适合针刺的研究方法,是当前针刺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于海龙徐媛张阔刘昱材郭义王红陈波
关键词:针刺疗法
基于文献研究的推拿外治法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了解国内推拿不良事件现状,促进推拿手法的标准化,从而提高推拿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期刊文献研究,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的推拿不良事件病例报道类文献,对使用的手法、意外情况类型、原发疾病、事故原因、病例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有效文献202篇,共709个病例。分析结果显示推拿不良事件主要包括骨折与脱位、神经损伤、晕厥、截瘫、椎间盘突出症等。扳法、按法、牵引、被动肢体屈伸等手法标准化程度低,在推拿治疗中易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部分推拿手法的安全性尚待提高,推拿手法标准化是提高其安全性的重要途径,相关工作亟待开展。
于海龙王红王红刘昱材鞠静鞠静
关键词:推拿
基于文献研究的针刀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了解国内针刀不良事件的现状,促进针刀的规范化,从而提高针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期刊文献研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针刀不良事件病例报道类文献,对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类型及特点、文章篇数、病例数、事故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出有效文献58篇,共343个病例。分析结果显示针刀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术后局部疼痛、血肿、肿胀,神经损伤,肌腱断裂、粘连、损伤,感染,晕厥、晕针,麻醉意外或激素使用不当等。针刀的规范化程度较低,在临床中易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针刀在治疗某些复杂和危险部位的疾病时,安全性有待提高,针刀的规范化是提高安全性的重要途径,相关工作亟待开展。
蒋龙龙张伯宇于海龙
关键词:针刀
枕骨下缘穴位点按法配合牵引治疗颈性头痛被引量:3
2015年
颈性头痛主要累及枕大、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及伴行血管等组织,这些神经血管行走于颈枕肌肉之间,易受枕后腱弓内组织炎症刺激或挛缩肌肉压迫,产生疼痛症状。颈性头痛主要累及枕大、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及伴行血管等组织,这些神经血管行走于颈枕肌肉之间,易受枕后腱弓内组织炎症刺激或挛缩肌肉压迫,产生疼痛症状。枕骨下缘穴位点按法配合牵引治疗颈性头痛,作用相辅相成,提高了疗效,能缩短治疗时间和治疗周期。
刘昱材王红白杨于海龙蒋龙龙李学超
关键词:颈性头痛牵引疗法
基于神经肽的捏脊疗法调解胃运动的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索捏脊疗法起效机制中的关键因素,促进捏脊疗法的基础研究。方法 以山莨菪碱所致急性胃运动过缓家兔为模型,以捏脊疗法作为干预手段,观察捏脊疗法对急性胃运动过缓家兔血浆中P物质(SP)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结果 造模后10 min,模型组、捏脊组中血浆SP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下降;捏脊后10 min,模型组血浆SP含量与正常组比较降低至正常组的70.9%;捏脊后20 min,模型组血浆SP含量为正常组的79.2%,捏脊组与正常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捏脊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捏脊疗法可使急性胃运动过缓家兔血浆SP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造模后10 min,模型组、捏脊组中血浆CGRP的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升高;捏脊后10 min,模型组血浆CGRP的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升高至正常组的122.6%;捏脊组与模型组血浆CGRP含量比较;捏脊后20 min,模型组血浆CGRP含量为正常组的117.1%,捏脊组与正常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捏脊组与模型组血浆CGRP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捏脊疗法可使急性胃运动过缓家兔血浆CGRP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捏脊疗法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中部分神经肽类物质含量以实现对胃肠功能的调节作用。
于海龙王红
关键词:捏脊疗法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腰阳关穴位注射红茴香注射液对健康小鼠耐痛阈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红茴香注射液是否能提高健康小鼠的耐痛阈值,并比较穴位注射与肌肉注射的疗效差异,客观科学的评价穴位注射红茴香对痛阈的影响。[方法]将125只健康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红茴香组(A组)、肌肉注射红茴香组(B组)、穴位注射生理盐水组(C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组(D组)和空白对照组(E组),分别给予相对应的治疗措施,运用光热测痛仪,观察干预后1h至7d之内11个时间点小鼠的耐痛阈值。[结果]1)A、B组在所观察的时间点内耐痛阈的整体升高趋势较其他3组更为明显,并在注射后3~120 h内较C、D、E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于注射后24 h出现上升趋势,48 h达到顶峰,24~72 h之间维持较高水平,之后逐渐下降,144 h后接近正常水平。B组小鼠的耐痛阈在24~96 h之间明显升高,120 h后接近正常水平。2)C、D、E组所有时间点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红茴香注射液有提高健康小鼠耐痛阈的作用,其效果在注射后24~96 h表现最为明显,生理状态下,穴位注射红茴香注射液尚未显示出其疗效优于肌肉注射。
张阔徐媛于海龙刘宝虎郭义周丹陈剑美
关键词:穴位注射红茴香注射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