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阔

作品数:37 被引量:220H指数:10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0篇针刺
  • 10篇关节炎
  • 9篇针灸
  • 8篇性关节炎
  • 7篇针刺治疗
  • 7篇类风湿
  • 7篇风湿
  • 6篇穴位
  • 5篇源流
  • 5篇源流考
  • 5篇针刺手法
  • 4篇英文
  • 4篇镇痛
  • 4篇佐剂性
  • 4篇佐剂性关节炎
  • 4篇细胞
  • 4篇类风湿性
  • 4篇类风湿性关节...
  • 4篇分泌
  • 4篇风湿性

机构

  • 37篇天津中医药大...
  • 9篇浙江省中医院
  • 8篇天津市南开医...
  • 4篇湖南中医药高...
  • 2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浙江泰康药业...

作者

  • 37篇张阔
  • 27篇郭义
  • 23篇徐媛
  • 20篇赵雪
  • 17篇陈波
  • 15篇洪寿海
  • 15篇丁沙沙
  • 10篇刘阳阳
  • 6篇于海龙
  • 6篇王慎军
  • 4篇余楠楠
  • 4篇李强
  • 4篇马思宇
  • 3篇周丹
  • 3篇郭永明
  • 3篇吕中茜
  • 2篇康婧青
  • 2篇孟向文
  • 2篇魏连海
  • 2篇李忠正

传媒

  • 8篇辽宁中医杂志
  • 4篇World ...
  • 4篇上海针灸杂志
  • 3篇世界中医药
  • 2篇针灸临床杂志
  • 2篇中国针灸
  • 1篇针刺研究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第十三届中国...

年份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1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WEKA数据挖掘软件对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刺激参数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总结临床中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常用手针和电针刺激参数,为针刺治疗RA刺激参数的选择提供文献依据。方法:检索CNKI、VIP、WF、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确定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合格的文献,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EXCEL提取相关针刺刺激参数数据,通过频数分析法、WEKA软件中关联规则分析法对针刺治疗RA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以手针最常用。(2)手针文献基于频数分析:最常用的刺激参数分别为:0.30 mm×40 mm针灸针、常规穴位直刺、进针深度1~1.5寸、平补平泻手法、间隔10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1次/d,共观察30 d。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和1次/d最常联合使用,其中以留针时间30 min和1次/d关联性最强。(3)电针文献基于频数分析,最常用的刺激参数分别为:G6805系列电针仪、疏密波、频率60 Hz、以病人耐受为度、留针30 min、1次/d,共观察30 d。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电针治疗RA一般采取每日治疗一次,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持续治疗30 d。结论:手针治疗RA推荐的刺激参数为0.30 mm×40 mm针灸针、常规穴位直刺、进针深度1~1.5寸、平补平泻手法、间隔10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1次/d,连续治疗30 d。电针治疗RA推荐的刺激参数为G6805系列电针仪、疏密波、频率60 Hz、以病人耐受为度、留针30 min、1次/d,连续治疗30 d。
徐媛李强王慎军李博赵雪张阔陈波丁沙沙郭义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内经》热病五十九刺处方思路浅析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对《素问·水热穴论》《灵枢·热病篇》两篇中所记载两种五十九刺取穴的研究与探讨,简要阐述其各自处方思路以及两种处方之间的差异,从而为今后的古籍研究或者临床使用作出理论依据。
马思宇张阔赵雪郭义魏连海
关键词:针灸处方热病
针灸镇痛临床与实验研究中疼痛评价方法应用概况被引量:5
2019年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受,采取适当的方法客观评估疼痛对于疼痛的管理非常重要。针灸对疼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关于针灸镇痛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日益增多,本研究总结近10年针灸镇痛临床试验与动物实验研究中采取的主客观疼痛评价方法等,为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定量疼痛、观察针灸对痛反应的影响提供参考。
徐媛李强王慎军赵雪吕中茜丁沙沙洪寿海张阔郭义
关键词:针灸镇痛动物实验
针刺手法源流考
根据针灸史学内容,结合历代医籍相关记载发现,针刺手法起源于远古,形成于先秦两汉,在晋隋唐时期缓慢发展,于宋金元时期渐兴,明清时期经历繁荣与衰落,近代时曲折前进,在现代得以广泛研究.
张阔刘阳阳陈波徐媛
关键词:针刺手法历史演变
穴位是针刺信息传递的“放大器”被引量:12
2015年
为研究针灸作用的基本原理,笔者从针刺信息的角度,认为穴位是针刺信息传递的"放大器",穴位局部作为针刺刺激的初始应答部位,是针刺起效的源头环节,穴位可使针刺物理信号转化为生物信息,使针刺信号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等不同系统得到响应,从而放大了针刺信息,起到"小刺激、大反应"的作用。在整体认识、系统把握针刺作用途径的基础上,从针刺穴位的初始环节认识穴位的基本功能,为解释复杂的针灸作用原理提供一定的思路。
张阔陈波赵雪郭义丁沙沙洪寿海徐媛于海龙
关键词:穴位
“四花”穴浅析
本文概述了“四花”穴的历史出处以及定位,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角度阐述了“四花”穴在治疗骨蒸病、坐骨神经痛、白带、痛症等疾病的应用,结合病例探讨了“四花”穴治疗百日咳的疗效。
张阔李凯
关键词:四花穴穴位疗法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针刺手法源流考
针刺手法是针灸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针灸疗法的关键因素,随着针灸学术历史发展的进程,针刺手法在内容上不断充实和丰富.针刺手法起源于远古,形成于先秦两汉,在晋隋唐时期缓慢发展,于宋金元时期渐兴,明清时期经历繁荣与...
张阔刘阳阳陈波徐媛
关键词:针刺手法历史源流
2012年SCI源期刊针刺相关文献情况分析
2014年
目的通过2012年针刺SCI源期刊相关文献,了解针刺研究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方法以"acupuncture"为主题词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时间范围为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排除无关研究后纳入548篇文献,提取其国别、论文类型、期刊、影响因子、研究方向、涉及病种、科研设计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针刺相关文献主要刊发于补充与替代医学类期刊;文献主要来源于中、美、韩、英、德等国;针刺治疗病种以中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及痛症为主;穴位多选择足三里、阳陵泉、内关等常用穴,针刺方式以毫针与电针为主。结论 2012年针刺研究数量及质量均有提升,科研设计更科学严谨,基础研究方面注重新技术应用,临床研究方面随机对照试验比例及报告的规范性均有提高。但针刺疗法标准化程度低,其科研设计异质性大的情况仍突出,因此对针刺疗法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探索适合针刺的研究方法,是当前针刺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于海龙徐媛张阔刘昱材郭义王红陈波
关键词:针刺疗法
P物质与经络穴位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5年
结合SP生理学相关资料,对近年P物质与经络穴位有关的文献加以回顾总结,为探讨针刺效应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康婧青郭义张赛张阔
关键词:P物质经络穴位针刺效应
试述刺络疗法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被引量:2
2012年
对刺络疗法治疗颈椎病安全性进行论述,阐释相关安全性的因素在于出血量、刺络频次、刺络部位等几方面,采用刺络疗法治疗颈椎病必须兼顾安全性和疗效的有机统一。
徐一兰张阔孟向文
关键词:刺络疗法颈椎病安全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