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世勇

作品数:225 被引量:389H指数:11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9篇会议论文
  • 8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4篇细胞
  • 112篇内皮
  • 57篇祖细胞
  • 54篇内皮祖细胞
  • 49篇内皮细胞
  • 48篇血管
  • 37篇心肌
  • 29篇动脉
  • 28篇平滑肌
  • 26篇心绞痛
  • 26篇绞痛
  • 24篇凋亡
  • 23篇心绞痛患者
  • 23篇骨髓
  • 22篇心率
  • 22篇心率变异
  • 22篇心率变异性
  • 22篇糖基化
  • 22篇终末产物
  • 21篇糖基化终末产...

机构

  • 208篇第三军医大学...
  • 19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第30...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成都军区
  • 1篇解放军第89...
  • 1篇镇江市第一人...
  • 1篇解放军第四十...

作者

  • 224篇于世勇
  • 192篇黄岚
  • 107篇宋明宝
  • 59篇赵刚
  • 53篇崔斌
  • 52篇晋军
  • 51篇于学军
  • 51篇赵晓辉
  • 50篇陈剑飞
  • 47篇武晓静
  • 40篇覃军
  • 40篇朱光旭
  • 39篇宋耀明
  • 35篇董红梅
  • 34篇李爱民
  • 30篇张坡
  • 29篇康华利
  • 26篇林春梅
  • 26篇耿召华
  • 25篇陶春蓉

传媒

  • 13篇第三军医大学...
  • 8篇中国动脉硬化...
  • 8篇重庆医学
  • 7篇第17届全军...
  • 7篇THE 23...
  • 5篇中华心血管病...
  • 5篇THE 22...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4篇第十五届全国...
  • 4篇中华医学会心...
  • 4篇国际心脏研究...
  • 3篇中国介入心脏...
  • 3篇解放军预防医...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华老年多器...
  • 3篇第15届中国...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心脏杂志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中华航空航天...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4篇2013
  • 41篇2012
  • 29篇2011
  • 7篇2010
  • 22篇2009
  • 37篇2008
  • 12篇2007
  • 12篇2006
  • 10篇2005
  • 25篇2004
  • 7篇2003
2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钙离子跨缝隙连接在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间传递的研究
赵刚宋明宝于学军朱光旭于世勇董红梅康华利黄岚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低密度脂蛋白损伤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
赵刚宋明宝于学军朱光旭于世勇董红梅康华利黄岚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内皮祖细胞低密度脂蛋白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临床表现及心脏超声诊断
<正>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LVNC)是一种先天性心肌病,与染色体基因突变有关,具有家族遗传性。多发在儿童,也见于成人,由于发病率低及缺乏认识,临床上常被漏诊或...
王红黄岚刘政李爱民于世勇
文献传递
卡维地洛与培哚普利联合干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对心肌细胞凋亡和肌浆网Ca^(2+)泵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联合干预心肌梗死(MI)后慢性心力衰竭对心肌细胞凋亡和肌浆网(SR)Ca2+泵活性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冠脉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术后1 wk开始分别给予卡维地洛[6 mg/(kg.d)]、培哚普利[4 mg/(kg.d)]、特拉唑嗪[2 mg/(kg.d)]、卡维地洛[6 mg/(kg.d)]及培哚普利[4 mg/(kg.d)]联合干预9 wk,对照观察血流动力学、左室心肌细胞凋亡、SR Ca2+泵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SH组)相比,心力衰竭组(HF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升高(P<0.01),+dp/dtmax,-dp/dtmax显著降低(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增高,SR Ca2+泵活性显著降低(P<0.01).卡维地洛、培哚普利单独及联合干预均降低LVEDP(P<0.01),升高+dp/dtmax,-dp/dtmax(P<0.01),使左室心肌细胞凋亡比例降低,并使左室心肌SR Ca2+泵活性增高(P<0.01),联合干预变化更明显(P<0.01).特拉唑嗪组(Ter组)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卡维地洛和培哚普利长期联合干预MI后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并改善心肌SR Ca2+泵活性,优于任何单一药物干预.
耿召华刘春燕彭佑华李隆贵赵晓辉王江崔斌于世勇
关键词:卡维地洛培哚普利细胞凋亡
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心内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1年
临床见习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复杂的过程,对于医生的成长是必需的,是医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阶段,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桥梁,是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的关键环节[1]。心内科作为临床见习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具有内容广、难点多以及患者病情较复杂等特点,
于世勇陈剑飞宋明宝赵刚黄岚
关键词:心内科案例教学法见习教学PBL临床见习临床医生
有氧、无氧耐力训练对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20
2006年
为评价有氧、无氧耐力训练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提供健全、合理体育锻炼方案的理论依据,我们将41名健康男性青年,随机分为有氧耐力组和无氧耐力组,进行连续8周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4周末、训练8周末进行5 m in短程心率变异性(HRV)频域、时域法分析。结果显示,与训练前比较,有氧耐力组迷走神经活动增强(HF、HFnu、RM SSD、PNN 50,P值均<0.05),交感神经活动呈减弱趋势(LFnu),自主神经平衡表现为趋向迷走神经占优势(LF/HF),HRV增大;无氧耐力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相对较稳定。本研究表明,有氧、无氧耐力训练对自主神经调节能力的影响取决于训练的负荷强度,与有氧训练相似,严格控制的适当强度的无氧耐力训练也可能有利于增强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田开新覃军黄岚隆敏吴健于世勇喻杨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自主神经系统
体外扩增骨髓基质细胞在缺血心肌内的存活及对心肌重塑影响
2005年
目的:观察体外扩增骨髓基质细胞(MSCs)在缺血心肌内存活以及对缺血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兔下肢骨获取MSCs,体外扩增传代,收获第2代细胞行4,6二氨基2苯茚二酮(DAPI)标记。结扎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动物模型,3d后将2×106DAPI标记MSCs直接注射到实验组(8只)缺血坏死区心肌,对照组(6只)心肌注射相同体积培养基。细胞植入前,植入后1、4周心脏超声检查,4周时收获心脏标本,计算缺血范围与梗死面积。荧光显微镜观察植入的DAPI标记MSCs在缺血区存活情况,Masson染色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缺血坏死区瘢痕化程度。结果:荧光显微镜检发现植入的MSCs在缺血区存活增殖并融合于缺血区心肌;心脏超声显示实验组心室容积变化显著小于对照组[ΔEDV(0.27±0.11)∶(0.46±0.14)ml,P<0.05;ΔESV(0.17±0.13)∶(0.32±0.11)ml,P<0.05];实验组局部室壁运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4周后,实验组平均缺血范围与梗死区面积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小[(14.70±0.04)∶(19.6±0.09)%,P<0.05;(4.43±1.0)∶(13.72±0.92)%,P<0.05];实验组缺血坏死区纤维化程度较轻。结论:体外扩增的MSCs可在缺血坏死区存活并融合于植入区心肌,植入细胞显著减轻缺血坏死区心肌重塑。
蒋世忠黄岚宋明宝张坡武晓静赵刚晋军于世勇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细胞移植心室重塑
不同海拔健康青年男性心率变异性对比分析被引量:9
2006年
应用短程心率变异性(HRV)时域、频域和非线性分析法,对比进入三个不同海拔高度自主神经系统(ANS)调节功能的特点。发现与进入海拔1856m相比,海拔2800m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差>50ms的相邻RR间期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以及总功率(TP)均有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与进入海拔1856m和海拔2800m相比,海拔3040mSDNN、rMSSD、LF和HF显著降低。这表明进入海拔3040m副交感神经活动显著减弱、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显著受抑。自主神经的这种变化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进入高海拔机体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隆敏覃军黄岚田开新于世勇喻杨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活检方法的建立
2008年
目的建立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活检方法,为研究内皮细胞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结构和功能提供有益的帮助。方法对28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应用冠状动脉导丝获取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内皮细胞,利用免疫磁珠法进行分选,瑞氏染色后计数,并通过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免疫荧光法鉴定其内皮源性,通过荧光素乙酰乙酸盐(FDA)和碘化丙啶(PI)双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通过对DiI-acLDL的摄取观察细胞的代谢活性。结果平均每位患者可通过导丝获取约96个细胞,活检所得细胞具有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特点,经鉴定是胞膜完整、有活性的内皮细胞。结论通过常规的冠状动脉介入操作,结合免疫磁珠分选,可以在病变血管获得一定数量的有活性的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所得细胞可用于进一步的免疫细胞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能够准确地反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功能变化,有助于深入探讨冠状动脉疾病的病理过程。
于世勇黄岚宋耀明李爱民覃军于学军耿召华赵刚林春梅陶春蓉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活组织检查
氢气饱和PBS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所致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钱德慧武晓静秦浙学陈剑飞于世勇李佳蓓王强黄岚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