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晓军

作品数:16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烟台市毓璜顶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关节
  • 3篇三维有限元
  • 3篇生物力学
  • 3篇手术
  • 2篇腰椎
  • 2篇韧带
  • 2篇膝关节
  • 2篇疗效
  • 2篇内固定
  • 2篇肩关节
  • 2篇骨科
  • 2篇骨折
  • 2篇关节镜
  • 2篇关节置换
  • 2篇半月板
  • 1篇导航
  • 1篇形状记忆
  • 1篇形状记忆合金
  • 1篇胸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机构

  • 11篇烟台毓璜顶医...
  • 3篇烟台市毓璜顶...
  • 2篇青岛大学
  • 1篇天津医院

作者

  • 14篇齐晓军
  • 6篇王光达
  • 4篇徐强
  • 4篇张祚福
  • 4篇刘晓阳
  • 3篇盖鹏宙
  • 2篇李桂石
  • 2篇孙康
  • 2篇刘洪涛
  • 2篇曹春妮
  • 2篇孙洪亮
  • 2篇隋来健
  • 1篇孙煜杰
  • 1篇李桂石
  • 1篇郝永强
  • 1篇田少奇
  • 1篇阚世廉
  • 1篇林春华
  • 1篇王杰峰
  • 1篇于丽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实用手外科杂...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外医疗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急性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MED)治疗急性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对19例(21个节段)急性重症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入院24小时内采用MED手术治疗。结果:本组病人均在术后9天内出院,全组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平均8个月,术后按Nakai标准行功能评级:优1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4.7%。结论:MED术能尽快解除急性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脱出髓核对神经的急性压迫,防止神经损伤进行性加重,且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恢复快和有效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的优点,可作为治疗急性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的首选手术方法。
聂锋刘洪涛刘晓阳齐晓军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重症
关节镜下修复无回缩肩袖全层撕裂的术后疗效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治疗无回缩肩袖全层撕裂的手术方法 和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6年5月,对50例术中发现为无回缩的肩袖全层撕裂患者,行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全部病例行肩峰下滑囊切除及肩峰成形术.肩袖修复方式:18例应用Lasso过线器直接缝合,32例采用锚钉行肩袖止点重建,均行双排缝合.结果 术后随访48例,2例失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6个月.UCLA评分从术前的(13.1±2.8)分增至术后(31.6±2.5)分(P〈0.05).其中疼痛评分,术前平均为(2.6±0.8)分,术后为(8.5±1.1)分(P<0.05);功能评分,术前平均为(4.3±1.1)分,术后为(9.6±1.2)分(P〈0.05);主动前屈角度评分,术前平均为(3.2±1.4)分,术后为(4.4±0.5)分(P〈0.05).前屈肌力评分,术前平均为(3.9±0.5)分,术后为(4.7±0.4)分(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术后随访UCLA评分,优40例,良8例.间断缝合患者术前平均(13.0±3.2)分,术后平均(33.6±1.7)分;双排缝合患者术前平均(15.6±2.4)分,术后平均(33.6±2.6)分.两组间手术前后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对于裂口较小的无回缩肩袖修复,间断缝合与双排缝合的效果均满意,且术后均无需制动患肢.术中应正确识别撕裂的形状,并根据破裂口位置形态采取恰当的缝合方式.
李桂石齐晓军王光达耿云航徐强盖鹏宙孙伟雪隋来健阚世廉
关键词:肩袖损伤关节镜
导航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椎骨折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对比导航微创经皮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收治的68例脊柱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法 ,将其分为微创组(34例,行导航微创经皮内固定手术)和开放组(34例,行传统开放手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疗效。结果微创组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开放组,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及下床活动时间(P<0.05);术后6个月内,两组VAS评分均逐渐显著降低,以微创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治疗6个月后,微创组Frankel脊髓功能的E级比例为58.8%,明显高于开放组的26.5%(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导航微创经皮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更佳,预后恢复快,值得临床借鉴。
吴晓波田建亮齐晓军
关键词:导航微创内固定开放手术胸腰椎骨折
半月板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建立膝关节半月板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拍摄健康成人膝关节CT图像,使用Materialise Interactive Medical ImageControl System 10.0(Mimics10.0)、Freeform Modeling System 10(FMS10)、ANSYS12.0等软件建立半月板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初步生物力学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建立的半月板三维有限元模型几何形态与实体解剖标本相似性高。初步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显示模型能准确反映半月板的生物力学特性。结论:采用CT扫描图像建立膝关节半月板三维有限元模型是切实可行的。
任世红刘洪涛刘晓阳张祚福齐晓军
关键词:半月板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
全髋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高度屈曲强直畸形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方法以及疗效。方法:2010年1月以来,在我院骨科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屈曲畸形患者40例,主要的手术方式采用髋关节Watson—Jones外侧切口,生物型假体25例(22髋),骨水泥型假体15例(7髋)。采用Harris评分对术前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40例患者术后随访5~6年,双侧髋关节的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22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5分。髋关节屈曲畸形矫正。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高度屈曲强直畸形一种有效的方法。
齐晓军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
镍钛记忆合金材料在骨科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究镍钛记忆合金材料在骨科的应用现状。方法通过对镍钛记忆合金在骨科的具体使用方法和类型进行研究,评价镍钛记忆合金材料骨科应用的价值。结果在骨科镍钛记忆合金材料可应用于四肢、脊柱及股骨头的骨折中,临床应用效果较为满意。结论镍钛记忆合金材料拥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其较好的弹性及不易磨损、抗腐蚀的优点,在骨科骨折的治疗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齐晓军
关键词: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骨折内固定骨科
肩胛下肌钙化性肌腱炎一例
2022年
患者女,4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肩关节疼痛3年余,保守治疗无效,突发剧烈疼痛2 d并非甾体抗炎止痛药治疗效果不佳。既往无其他病史。体格检查:肩关节各向活动疼痛明显,喙突周围压痛明显。于门诊就诊行X线检查(图1,2),但影像医师未报告异常影像。入院后查磁共振提示肩峰下肩胛下肌肌腱内梭型低信号占位(图3,4)。复查CT提示肩胛下肌肌腱内钙化影(图5)。
胡百强齐晓军梁浩刘婧
关键词:肩关节疼痛肩胛下肌钙化性肌腱炎喙突体格检查X线检查
自体与同种异体组织重建膝关节韧带的基础与临床比较研究
孙康徐强徐光辉盖鹏宙孙洪亮田少奇于丽刘晓阳齐晓军王光达
膝关节交叉韧带是膝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运动及日常生活的意外常招致其损伤。由于损伤后治疗困难,病发率高,给社会及个人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因而如何恢复交叉韧带的功能一直是骨科领域研究的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该课题通过严格的...
关键词: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探讨ACL的生物力学作用。方法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1150N的轴向压力和100N胫骨前向力,对膝关节进行以下2个方面生物力学分析:具有完整ACL的膝关节、切除ACL的膝关节。结果ACL完整时,胫骨水平前向移位4.5mm,ACL承受全部前向负荷的78%,轴向负荷的57%由膝关节外侧间室承载。切断ACL后,胫骨水平前向位移增至16.5mm,轴向负荷70%由内侧间室承载,半月板及关节软骨应力增大。结论ACL为限制胫骨前移的首要的结构,ACL切除后,膝关节明显不稳定,因此在ACL损伤后要及时修复以恢复膝关节正常的功能。
王光达张祚福曹春妮齐晓军林春华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有限元分析生物力学
生物组织工程修复与重建关节软骨
孙康刘晓阳徐强齐晓军孙洪亮周路纲郝永强盖鹏宙王磊孙煜杰王杰峰
该技术应用于对由创伤和各种疾病(如骨关节炎、剥脱性骨软骨炎、骨坏死等)引起的关节软骨缺损进行修复和重建。实验证明该技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另外还无毒性、无刺激性、无免疫原性、无热原反应、不溶血、无致突变及...
关键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