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丽彤

作品数:61 被引量:489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4篇动脉
  • 13篇血压
  • 13篇左心
  • 10篇心肌
  • 10篇心室
  • 10篇血管
  • 10篇细胞
  • 9篇左心室
  • 8篇心动描记术
  • 8篇描记
  • 8篇描记术
  • 8篇超声
  • 8篇超声心动描记
  • 8篇超声心动描记...
  • 7篇动脉硬化
  • 7篇高血压
  • 6篇舒张
  • 6篇舒张功能
  • 6篇肌细胞
  • 5篇凋亡

机构

  • 53篇北京大学第一...
  • 5篇北京大学
  • 4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清华大学玉泉...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航天中心医院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解放军白求恩...
  • 1篇北京医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59篇齐丽彤
  • 40篇霍勇
  • 34篇杨颖
  • 32篇张宝娓
  • 23篇马为
  • 22篇孟磊
  • 14篇赵锋
  • 9篇丁文惠
  • 7篇朱赛楠
  • 7篇陈峰
  • 6篇张岩
  • 5篇刘严
  • 4篇李建平
  • 4篇敖彩卉
  • 4篇王征
  • 4篇张岩
  • 4篇蒋捷
  • 4篇张钧华
  • 3篇高炜
  • 3篇何萍

传媒

  • 6篇中华心血管病...
  • 6篇北京大学学报...
  • 5篇中国介入心脏...
  • 5篇中国动脉硬化...
  • 4篇中华高血压杂...
  • 3篇中华超声影像...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3篇1998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脏脂肪瘤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一例
心脏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心脏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男性和女性中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脂肪瘤可发生于心外膜下、心内膜下或心肌组织内,最常发生的部位是左室、右房和房间隔。本文介绍了一例心脏脂肪瘤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
齐丽彤赵锋丁燕生霍勇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病例分析
文献传递
二维应变与组织多普勒评价心肌应变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新的超声软件二维应变 (2DS)在定量心肌应变与应变率中的价值。
杨颖张宝娓齐丽彤赵锋陈峰何萍
文献传递
北京社区人群外周和中心动脉压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关系
2017年
目的 探讨北京社区人群外周和中心动脉血压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于2014年4月至7月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随访的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队列.纳入标准为:问卷调查资料完整;完成UACR检查;完成外周动脉收缩压(pSBP)和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测量.最终纳入了3479名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pSBP和cSBP对UACR的自然对数值(lnUACR)的影响,并进行相关因素的交互作用检验.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为(59.0±8.6)岁,男性为36.2%(1260名),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分别为46.0%(1595例)和20.2%(700例).pSBP和cSBP分别为(126.9±16.4)和(136.3±16.7)mmHg(1 mmHg=0.133 kPa).UACR的P50(P25-P75)为6.2(4.2-11.1)mg/g.调整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FBG、TG、LDL-C、HDL-C、血肌酐、心血管疾病病史、降压药和降糖药后,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BP和cSBP每升高10 mmHg,lnUACR分别增加0.12(95%CI:0.10-0.15)和0.11(95%CI:0.09-0.14)(P值均〈0.001);在非高血压、非糖尿病、UACR正常以及三者均符合的亚组人群中,lnUACR分别增加了0.09(95%CI:0.05-0.13)和0.07(95%CI:0.04-0.11),0.12(95%CI:0.10-0.15)和0.11(95%CI:0.08-0.13),0.07(95%CI:0.06-0.09)和0.07(95%CI:0.05-0.08),0.08(95%CI:0.05-0.12)和0.06(95%CI:0.03-0.09)(P值均〈0.001).交互作用检验发现,与女性、现在不吸烟、血肌酐〈87μmol/L的人群相比,男性、现在吸烟及血肌酐≥87μmol/L的人群lnUACR与pSBP和cSBP的关联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交互作用P值均〈0.05).结论 pSBP和cSBP均与UACR呈正相关,在低风险人群中的结果一致,提示早期控制外周和中心血压均可能减少尿白蛋白,而在男性、现在吸烟及血肌酐升高的人群中更应该重视pSBP和cSBP对UACR的影响.
范芳芳李昱熙贾佳李海霞齐丽彤霍勇张岩
关键词: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尿白蛋白肌酐比
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其他动脉硬化指标的关系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 AI)与其他动脉硬化无创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4~6月参加北京市石景山区两社区横断面调查者1 752名,年龄23~90岁。采用无创检测设备分别测量A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 ABI)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aPWV≥14 m/s、ABI≤0.9 和IMT≥0.9 mm组的AI75(心率为75次/分钟时的标准校正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患者的baPWV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或(和)血脂异常者的ABI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而AI75值在不同疾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简单相关分析发现,AI75与女性、中心动脉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呈负相关,与年龄不相关(r=0.045, P=0.064)。AI75与ABI、IMT呈负相关,男性的AI75与baPWV呈正相关(r=0.101, P=0.005)。偏相关分析发现,AI75与ABI、baPWV、IMT呈负相关,女性和男性的AI75与baPWV、IMT呈负相关,与ABI不相关 (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AI75的独立正相关因素为女性、年龄、腰臀比、中心动脉收缩压,负相关因素为体质量指数、身高、空腹血糖 (R2=0.372)。结论:桡动脉AI与动脉硬化指标缺乏相关性,评估动脉硬化程度尚缺乏敏感性和可靠性。
刘严齐丽彤马为杨颖孟磊张宝娓霍勇
关键词:挠动脉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
肱动脉血压正常人群测量中心动脉收缩压的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肱动脉血压正常者中测量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的意义。方法 2010年4月至6月期间对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地区常住居民进行调查,从中筛选肱动脉血压正常者823人(男297人,女526人),年龄22~86(55.8±11.7)岁。根据年龄分为5个年龄组:〈40(n=60)、40~〈50(n=170)、50~〈60(n=350)、60~〈70(n=133)和≥70岁组(n=110)。采用科林HEM-9000AI脉波检测装置检测无创cSBP,测量生化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血压指数(ABI)等指标。结果 cSBP≥140mm Hg的受试者占12.5%。女性40~〈50、50~〈60、60~〈70和≥70岁组,男性40~〈50、50~〈60和≥70岁组人群中,cSBP≥140mm Hg者的baPWV高于cSBP〈140mm Hg者(均P〈0.05)。≥70岁组cSBP≥140mm Hg者最大IMT高于cSBP〈140mm Hg者(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腰臀比、baPWV、空腹血糖是男性cSBP的独立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0.13,0.35,-0.13,均P〈0.05);baPWV是女性cSBP的独立影响因素(β=0.47,P〈0.01)。结论 〉40岁的肱动脉血压正常者的cSBP≥140mm Hg时,血管功能损害加重。
刘严齐丽彤马为杨颖孟磊张宝娓霍勇
关键词:血压脉搏波传导速度动脉硬化
冠心病患者血白细胞不同亚群内载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100含量的变化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白细胞不同亚群内载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100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关系。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病变者(n=18)和冠状动脉三支病变者(n=13)进行研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内载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100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结果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发现白细胞不能合成载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100,而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均证实白细胞三亚群内存在载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100。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发现,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比较细胞内代表载脂蛋白B100含量的平均荧光强度粒细胞(417±250比183±88,P<0.05)、单核细胞(189±77比41±13,P<0.01)及淋巴细胞(102±65比16±6,P<0.01)都明显增加,分别增加了128%、364%和532%。经过与血浆载脂蛋白B100浓度校正后也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白细胞各亚群均可携带载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100,其中细胞内载脂蛋白B100含量增加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有关。
毛源杰敖彩卉薛琳齐丽彤熊卓为霍勇
关键词:内科学流式细胞仪检测载脂蛋白B100白细胞
溶血磷脂酰胆碱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被引量:28
2006年
溶血磷脂酰胆碱是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溶血磷脂酰胆碱可以诱发炎症反应,增加氧化应激,干扰血管内皮功能,破坏斑块稳定性,其生物学活性以及作用机制的阐述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亢爱春霍勇齐丽彤
关键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动脉粥样硬化溶血磷脂酰胆碱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多态性及血浆水平与严重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基因第3外显子C+373G单核苷酸多态性及血浆可溶性PECAM-1(sPECAM-1)水平与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三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97例和冠脉狭窄<50%的同期非冠心病患者89例。采用Pyrosequencing基因测序法检测PECAM-1第三外显子C+373G单核苷酸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血浆中的sPECAM-1浓度。结果(1)冠心病组(CAD组)中GG型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26.3%:14.6%,P=0.047)。(2)CAD组sPECAM-1显著低于对照组〔(61.14±34.57)μg/L vs(33.62±38.58)μg/L,P<0.001)。(3)在所有研究对象中,血浆sPECAM-1水平在各基因型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趋势〔CC:(41.68±33.60)μg/L;CG:(47.17±38.15)μg/L;GG:(53.18±46.51)μg/L,P=0.433)。冠心病亚组中,sPECAM-1水平在基因型中的分布达到统计学上的差异〔(CC:(23.64±16.90)μg/L;CG:(27.68±30.16)μg/L;GG:(53.97±54.90)μg/L;P=0.012〕。结论PECAM-1C±373G位点的突变是严重冠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遗传易患因子。sPECAM-1同冠心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亢爱春敖彩卉郭宏怡齐丽彤霍勇
关键词: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多态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社区人群左心房应变率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社区人群左心房应变率,及其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社区人群,共708例脱机处理,根据多普勒二尖瓣口血流、二尖瓣环组织、肺静脉血流对左心室舒张功能进行分组:A组(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组)、B组(左心室舒张功能轻度受损组)、C组(左心室舒张功能中/重度受损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E),测量收缩期左心房应变率峰值SRs,舒张早期左心房应变率峰值SRe和舒张晚期左心房应变率峰值SRa。结果:①B组、C组SRs较A组降低,分别为(1.07±0.35)s-1、(0.90±0.24)s-1和(1.12±0.28)s-1(P<0.01),B组、C组SRe较A组亦明显降低,分别为(-0.79±0.35)s-1、(-0.65±0.29)s-1和(-1.02±0.33)s-1(P<0.01);SRa在B组高于A组[分别为(-1.60±0.58)s-1和(-1.48±0.47)s-1,P<0.05],亦高于C组[分别为(-1.60±0.58)s-1和(-1.24±0.48)s-1,P<0.01],且C组显著小于A组[分别为(-1.24±0.48)s-1和(-1.48±0.47)s-1,P<0.01]。②SRs、SRe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分级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178和-0.366,P<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房应变率,可间接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
王硕张宝娓杨颖齐丽彤孟磊马为王征霍勇
关键词: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左心室舒张功能左心房功能
炎性相关细胞因子和心肌梗死微循环再灌注状态的关系被引量:19
2004年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 (IRA)开通前后炎性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状态的关系。方法  (1)测定 8例健康人和 2 2例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CI)前即刻 ,术后 12、2 4h ,血浆白细胞介素 (IL) 1β、肿瘤坏死因子 (TNF)α、IL 10的变化。 (2 )按照再灌注后 2h心电图ST段回落是否 >70 % ,将 2 2例AMI患者分为 :A组 (ST回落≥ 70 % )12例和B组 (ST回落 <70 % ) 10例 ,比较两组患者IL 1β、TNFα、IL 10的变化幅度。 结果  (1)治疗前A、B两组AMI患者血浆TNFα、IL 10略高于健康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IL 1β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 ;再灌注后 12、2 4hA、B两组血浆IL 1β和TNFα均较术前显著增高 (P <0 0 1,P <0 0 5 ) ,B组血浆IL 10较术前显著增高 (P <0 0 5 ) ,A组则无此变化 (P >0 0 5 )。 (2 )A、B两组间比较 ,治疗前TNFα、IL 1β、IL 10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成功PCI、IRA血流达TIMI 3级者 ,B组患者血浆IL 1β、TNFα、IL 10 ,在再灌注 12h显著高于A组 (P <0 0 1,P <0 0 5 ,P <0 0 5 ) ,再灌注 2 4h ,IL 1β、IL 10仍然高于A组 (P <0 0 5 )。 (3)A、B两组患者抗炎因子IL
李拥军丁文惠高炜洪涛霍勇齐丽彤
关键词:心肌梗死微循环再灌注损伤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