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维

作品数:28 被引量:295H指数:10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篇冰期
  • 4篇深海
  • 4篇渐新世
  • 3篇大洋
  • 3篇大洋钻探
  • 3篇堆积速率
  • 3篇旋回
  • 3篇南海沉积物
  • 3篇冰期旋回
  • 3篇沉积物
  • 2篇一体化净水装...
  • 2篇水质
  • 2篇水质稳定
  • 2篇西太平洋
  • 2篇西太平洋边缘...
  • 2篇吸泥泵
  • 2篇滤池
  • 2篇末次冰期
  • 2篇净水
  • 2篇净水装置

机构

  • 28篇同济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市政府发展研...
  • 1篇上海市政府
  • 1篇中国银联
  • 1篇基尔大学

作者

  • 28篇黄维
  • 8篇汪品先
  • 5篇刘志飞
  • 5篇翦知湣
  • 3篇赵泉鸿
  • 2篇周雪飞
  • 2篇成鑫荣
  • 2篇田军
  • 2篇陈翼孙
  • 2篇陈谷
  • 2篇黄永宽
  • 2篇沈峥
  • 2篇匡志平
  • 2篇张亚雷
  • 2篇陈建芳
  • 2篇王吉良
  • 1篇孟翊
  • 1篇邵磊
  • 1篇陈荣华
  • 1篇李前裕

传媒

  • 5篇十万个为什么...
  • 3篇科学通报
  • 3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海洋学报
  • 2篇中国科学(D...
  • 1篇中学科技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发电与空调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8
  • 1篇199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底的“迷失之城”
2023年
科考人员发现,在大洋深海底部的一些地方烟林立、烟雾缭绕,周围还生活着不少生物,像是一片海底工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1977年,科学家乘坐深潜器“阿尔文号”在东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洋脊2500米水深处,第一次发现了海底热液。那里水温非常高,大约在300~400℃。但由于那里海水压力很大,所以海水并不沸腾。
黄维
关键词:深潜器东太平洋海底热液
深海“园林”什么样
2023年
大家熟悉的苏州园林是由树木花草亭台楼阁组成的,有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也有唐诗宋词的意境。而我们都知道,深海漆黑寒冷,没有园林植被所需要的光照,没有花鸟鱼虫所需要的养分,更没有一步一景、诗情画意的细腻景致。那深海“园林”是什么样的呢?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又是怎么被科学家发现的呢?
温廷宇(文/摄)黄维
关键词:苏州园林唐诗宋词深海景致亭台楼阁
南海北部ODP1144站颜色反射率揭示的千年尺度气候波动被引量:27
2003年
南海大洋钻探ODP1144站钻孔长517m,代表近100万年来的沉积记录,其颜色反射率是所有岩心物理性质测试中分辨率最高的,平均约60年一个测值,最高可达年级尺度,是研究千年尺度气候变化的理想材料。通过对颜色反射率、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的小波分析及其与地球轨道参数ETP的交叉频谱分析,表明两者在轨道周期上的变化极为相似,都反映出约70万年以来100ka的偏心率周期明显占优;与格棱兰冰心的对比亦揭示了颜色反射率同样记录了冰期中的类似D/O事件。对此站的颜色反射率短周期的小波分析,揭示出了约3ka、约1 5ka的变化周期,这些周期不仅仅出现在冰期(如MIS2—4、6、8期等),也出现在间冰期(如MIS15、17、19、25期等)和冰消期(如MIS11/12、15/16),且在70万年以来冰期信号强、间冰期信号弱,而在70万年之前正好相反,这不仅说明间冰期内部气候也存在不稳定性,而且进一步说明了中更新世的气候转型事件。
黄维翦知湣CBühring
关键词:大洋钻探古环境
珊瑚礁美丽的秘密
2020年
在广袤的大海上,有一种岛屿特别美丽,它们叫珊瑚礁岛。例如,澳大利亚大堡礁、岛国马尔代夫,以及中国南海的很多岛礁,等等。那么,你知道这些珊瑚礁岛如此美丽的秘密吗?全球珊瑚礁的总面积约60万平方千米——虽然仅占海洋总面积的0.2%,却繁衍生息了大约1/4的海洋动物,其中包括超过2500种海洋鱼类,以及数万种的虾、蟹、海星、贝、螺等,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黄维
关键词:海洋鱼类海洋动物珊瑚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中国新生代古地形演化的初步模型被引量:12
2001年
新生代,中国地形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早期的西倾地形变为现今的东倾地形,这种地形倒转可能是诱发亚洲乃至全球新生代气候环境格局总体改变的主要根源。本文基于流线场理论和向东挤出的构造假说,采用物质平衡方法,对中国新生代古地形演化进行半定量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新生代古地形演化呈现西部大幅度快速隆升、东部渐进式降低、中部变化较小的变化过程,总体地势的转变过程在50~40Ma期间内已基本完成,此后地势差距逐渐加剧,中国现今的地形格局是在近10Ma期间内最后形成。
刘志飞汪品先王成善邵磊黄维
关键词:古地形新生代古气候
南海三千万年的深海记录被引量:86
2003年
1999年春,大洋钻探184航次在南海南北6个深水站位钻井17口,取芯5500 m,通过30余种实验项目共6万多次分析,取得了重要成果.文中着重介绍深海地层剖面的建立和气候周期的演变.184航次在南海建立起西太平洋区最佳深海地层剖面,包括在东沙附近建成全球惟一不经拼接的23 Ma同位素连续剖面,在南沙海区建成全球分辨率最高的4个5 Ma剖面之一,并获得分辨率高达10年等级的岩石物理剖面,第1次为亚太地区的环境演变获得了系统的高质量海洋记录.在此基础上,第1次探讨了两千多万年以来气候周期性的演变,展示出0.1,0.4和2Ma等偏心率周期的起伏,说明气候系统对轨道驱动的响应随着冰盖的增长而演变.该航次有关碳循环和季风演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将有另两篇文章专题报道.
汪品先赵泉鸿翦知湣成鑫荣黄维田军王吉良李前裕李保华苏新
南海沉积物总量的统计:方法与结果被引量:22
2006年
通过收集包括大洋钻探钻井岩芯在内的大量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获得了南海的沉积物厚度分布格局,并统计了自渐新世以来的沉积总量以及E3、N11、N21、N31、N2、Q各时期的沉积量。结果表明,在前渐新世基底之上,南海海盆中共有7.01×106km3的沉积物,总质量为1.44×1016吨。以渐新世33 Ma的年龄计,南海的平均堆积速率是12.8 g/(cm2.ka)。南海沉积物主要堆积在陆架和陆坡上,中央海盆的沉积总量不及全部的5%。陆架和陆坡上发育的沉积盆地,如果以沉积厚度2km为边界,则只占南海总面积的34%,却堆积了南海沉积总量的82%,表明沉积盆地是南海接受沉积物的主体。晚渐新世是南海沉积量最大、堆积速率最高的时期,与全球沉积速率演变有明显差异,显示出边缘海盆地的沉积作用,首先受该地构造作用的控制。
黄维汪品先
关键词:沉积量堆积速率渐新世
快速气候变化与高分辨率的深海沉积记录被引量:20
2003年
通过高分辨率海洋古气候序列研究快速气候变化的机制是大洋钻探ODP及相关的国际海洋古全球变化研究IMAGES的重要贡献。研究发现,千年、百年尺度的古气候事件具有全球性,不仅见于冰芯和北大西洋高纬区,也发生在热带太平洋等其它海区和地球的其它部分;不仅见于末次冰期,也发生在全新世和早、中更新世。尽管这些快速气候变化的原因和机理尚无定论,但至少说明存在有别于冰期/间冰期冰盖体积变化的因素(如热带过程、太阳活动等)在起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地球气候环境系统历史的认识。
翦知湣黄维
关键词:快速气候变化高分辨率记录深海沉积大洋钻探
渐新世以来的南海沉积量及其分布被引量:36
2006年
对南海张裂以来从渐新世到现代的沉积量进行统计,进而探讨南海作为边缘海盆地在沉积物分布宏观格局上的特色及其演变过程.在前渐新世基底之上,南海海盆接受了1.44×1016t的沉积,其中渐新世的沉积总量最多,堆积速率最高.南海沉积物主要堆积在陆架和陆坡上的沉积盆地中,海盆内无大型深海扇发育,明显不同于开放大洋,也不同于小型西太平洋边缘海弧后盆地.南海沉积物分布格局的形成,区域性构造运动和全球性气候变化等因素起着显著的控制作用.
黄维汪品先
关键词:沉积量西太平洋边缘海
南海海盆演变与深部海流被引量:8
2020年
南海在距今34 Ma之前的始新世从陆地变为海洋,古水深不断加深,至距今24 Ma之前的中新世/渐新世之交,由于T60构造运动,南海海盆整体进入深海环境。但是,自中新世以来随着吕宋岛弧向欧亚板块碰撞,南海海盆的半封闭程度在距今10.0、6.5、3.0和1.2 Ma之前加剧,导致南海深部海水只能来自巴士海峡海槛深度2600 m以浅的太平洋。此后,巴士海峡两侧的南海与太平洋深部海水交换,由于全球海平面变化,呈现冰期/间冰期模式。
翦知湣田军黄维马小林万随
关键词:冰期旋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