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泉鸿

作品数:99 被引量:1,043H指数:20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6篇天文地球
  • 41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有孔虫
  • 19篇介形虫
  • 15篇同位素
  • 13篇古环境
  • 12篇第四纪
  • 11篇介形类
  • 11篇古海洋
  • 10篇化石
  • 10篇更新世
  • 8篇深海
  • 8篇晚第四纪
  • 8篇古海洋学
  • 8篇海洋学
  • 7篇地层
  • 7篇全新世
  • 7篇微体
  • 7篇微体化石
  • 7篇冰期
  • 6篇中更新世
  • 6篇气候

机构

  • 96篇同济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华东师范大学
  • 8篇南京大学
  • 6篇国家海洋局第...
  • 6篇国家海洋局第...
  • 6篇中国科学院南...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台湾大学
  • 3篇南京博物院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天津地质矿产...
  • 2篇四川大学
  • 2篇青岛海洋地质...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上海科技馆
  • 2篇江苏省考古研...
  • 2篇苏州市考古研...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98篇赵泉鸿
  • 24篇成鑫荣
  • 22篇汪品先
  • 21篇翦知湣
  • 8篇禹娜
  • 7篇刘传联
  • 7篇王吉良
  • 7篇李保华
  • 6篇陈荣华
  • 6篇黄宝琦
  • 5篇林留根
  • 5篇邵磊
  • 5篇刘志飞
  • 5篇朱诚
  • 5篇王汝建
  • 5篇李兰
  • 4篇李小艳
  • 4篇苏新
  • 4篇田军
  • 4篇杨守业

传媒

  • 20篇微体古生物学...
  • 16篇科学通报
  • 16篇海洋地质与第...
  • 7篇中国科学(D...
  • 5篇第四纪研究
  • 4篇地球科学(中...
  • 3篇同济大学学报...
  • 3篇海洋学报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质地球化学
  • 1篇台湾海峡
  • 1篇极地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8篇2004
  • 6篇2003
  • 6篇2002
  • 12篇2001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渤海中部BH08孔中、晚第四纪介形类地层分布及其古环境推测
BH08 孔位于渤海中部(119.99°E,38.28°N,水深25 m,柱长212.4 m). 根据磁性地层研究结果(Yao et al., 2014),该孔揭示了距今约1.0 Ma 以来的沉积.共计对该孔167 块沉...
李小艳赵泉鸿
山东东营凹陷早第三纪沙一段介形虫丰度的不均匀性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1994年
东营凹陷四个钻孔(2.下2-观18、滨297、牛101、樊101)沙河街组一段岩心样品介形虫化石丰度统计表明:1)不同的岩性介形虫化石丰度可以有很大不同;2)同一钻孔垂向上不同层段中介形虫化石丰度也显示出不均匀性;3)在岩心层面上,介形虫化石的分布有六种形式:密集分布、零星分布、簇状分布、条带状分布、虫穴充填、裂缝充填。除前两者外,均显示出层面上化石分布的不均匀性。造成上述化石丰度不均匀性的原因包括生态学和埋葬学两种因素。最后文中讨论了这种化石丰度不均匀性所反映的地质意义。
刘传联丁莲花洪太元毕海红赵泉鸿
关键词:介形虫不均匀性东营凹陷第三纪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全新世古环境变迁:有孔虫证据被引量:12
2009年
对东海内陆架MD06-3040柱状样257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有孔虫及其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应用底栖有孔虫组合和不同生态(表生/内生、内陆架/中外陆架)种的丰度,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a.bulloides和Globigeri-noides.ruber的丰度及其稳定同位素记录,探讨了研究区全新世10.6cal.kaBP以来的古环境变迁。分析结果揭示了研究区全新世早期海面快速上升,沉积环境由滨岸内陆架(10.6~9.9cal.kaBP)、内陆架外缘(9.9~8.1cal.kaBP)转变至中陆架并达全新世最高海面(7.7~7.2cal.kaBP)。台湾暖流在8.0cal.kaBP起开始发育,并在6.0~2.8和0.7~0cal.kaBP两个时期派生出明显的上升流。台湾暖流及其所派生的上升流是造成东海陆架泥质快速沉积的最主要原因。采用浮游有孔虫G.bulloides的丰度变化,推测浙闽沿岸流在5.1cal.kaBP之前较弱,之后显著增强,其中在5.1~2.8cal.kaBP时期最为强盛。
赵泉鸿翦知湣张在秀成鑫荣王可郑洪波
关键词:古环境有孔虫全新世
渤海百万年以来的海侵记录:BH08孔有孔虫和介形类证据被引量:18
2015年
对渤海南部BH08孔275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有孔虫和介形类定量分析,依据化石群落特征及其指示的沉积环境,在孔深180m以上地层中识别出16个海相层,从上到下依次命名为第1海相层(M1)至第16海相层(M16)。应用Yao等(2014)所建立的BH08孔冰期/间冰期地层层序和年龄框架,初步树立起1 Ma以来能与全球深海氧同位素分期(MIS)相对应的海相层序,其中M1和M2为末次冰期后沉积,M3发生在MIS 3期,M4、M5和M6分别对应于MIS 5.1、MIS 5.3和MIS 5.5,M7至M16分别与MIS 7至MIS 25相对应。依据化石群落特征所反映的沉积环境,16个海相层的海相性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远岸内陆架(M9)、受径流少许影响的内陆架中部浅海或滨岸浅海(M1和M2)、受径流明显影响的近河口滨岸浅海或前三角洲(M6、M7、M8、M10和M13上部)、河流强烈作用下的三角洲前缘、河口边滩或有河流注入的半封闭半咸水泻湖(M3、M4、M5、M11、M12和M14—M16)和潮上带低盐度浅湖、沼泽(M3顶部、M4中一些薄层和M16底部)。
李小艳赵泉鸿姚政权王强翦知盡石学法
关键词:有孔虫介形类第四纪
南海渐新世以来粘土矿物的演变特征及意义被引量:38
2004年
通过对南海北部ODP184航次 114 8站 32 .8Ma以来深海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组成及其变化特征的分析 ,发现以15 .5Ma为界 ,下部沉积物粘土矿物组成中蒙脱石含量高达 70 % ,上部则以伊利石和绿泥石逐步增高、蒙脱石含量明显下降为特征 ,揭示出该区深海沉积物中粘土矿物演变可以分为 32 .8~ 15 .5Ma的构造控制期和 15 .5Ma以来的气候控制期。在构造控制期 ,粘土矿物成分记录了南海扩张演变的历史 ;而在气候控制期 ,粘土矿物特征除反映出南海北部周边总体降温的过程外 ,还显示了 3Ma的突然降温 ,与该站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资料反映的全球气候变化具有很好的对比性。
唐松邵磊赵泉鸿
关键词:渐新世粘土矿物海洋沉积气候变化
渤海庙岛黄土中微体化石再研究被引量:7
1996年
定量研究了庙岛黄土剖面中的微体化石,其中腹足类是原地生活的陆生动物,而所有底栖有孔虫、介形虫、双壳类和海胆刺都是在冰期时被流行的冬季风从渤海的北部和西北部搬运来;浮游有孔虫很可能源于黄海和东海北部,由南风吹来。海相微体化石丰度和分异度在黄土剖面自下而上显著减少,表明海相化石的搬运主要发生在海退的早期。
赵泉鸿
关键词:黄土微体化石古环境海相
台湾新生代层序:反映南海张裂,层序和古海洋变化机制被引量:26
2012年
ODP1148站位记录南海32Ma以来深海层序、沉积、古气候和古海洋变化记录.由于板块聚合,台湾新生代造山带出露原来沉积在南海北坡浅海的层序,提供南海浅海地质记录,以进行和ODP1148深海记录比较.地震反射及微体古生物研究表明台湾造山带古近系是在断陷盆地内沉积的同张裂层序,并为晚渐新世-新近纪后张裂层序不整合覆盖.两者间破裂不整合面缺失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地层记录,可对比珠江口盆地T7不整合面,推论南海海洋地壳开始形成时间可能在33~39Ma间.西部麓山带并未发现如ODP1148深海岩心于渐新世/中新世界面附近记录的地层缺失或沉积崩滑现象,显示此沉积事件可能仅影响南海的深海区,而不及浅海陆棚区.南海在中中新世发生的古海洋重组,在台湾浅海区层序则显示在沉积及化石组合的改变.在沉积方面自中中新世上陆坡相沉积改变为晚中新世海滨-沼泽相沉积.在化石组合方面底栖有孔虫丰度自15Ma迅速减少,台湾原生特征种底栖有孔虫在14~13Ma绝灭,12.9~10.2Ma间完全缺乏海相化石,一直到10.2Ma出现现代黑潮陆棚生物组合.此化石组合改变推论可能因12~8Ma时澳大利亚大陆与印度尼西亚火山岛弧俯冲-碰撞,关闭了太平洋-印度洋穿越流路径,强化了北太平洋西边界流.自中中新世南海海洋岩石圈向东俯冲于菲律宾海板块之下,形成增生楔与火山岛弧,台湾造山带增生楔-岛弧的造山演化直接控制南海与西太平洋水团的交换及南海半封闭下古海洋底栖有孔虫氧碳同位素值的变化记录,尤其在下列构造演化事件特别明显:15~8Ma时增生楔形成及火山岛弧喷发活动;6.5Ma时增生楔开始出露;北吕宋火山岛弧3个火山岛间闸口于3.5,~1,及0Ma关闭.这些事件发生时南海深海底栖有孔虫碳同位素值呈明显负偏移.
黄奇瑜闫义赵泉鸿刘平妹林彦均林秋婷谢凯旋
关键词:地质记录大洋钻探
东海表层沉积中的翼足类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对东海84个表层沉积中翼足类进行了定量分析,共获得7属15种,其中Limacinainflata在陆架外缘和上陆坡为优势种,Limacinatrochi formis,Creseisacicula和Creseis virgule在中外陆架最为丰富。根据翼足类的深度分布确定东海现代文石补偿深度在约600m水深处。以冲绳海槽北部柱状样B3GC为例,说明翼足类是研究地质时期古海洋学变化的重要证据。
赵泉鸿
对J.T.Kingma(1948)印度尼西亚晚新生代介形虫新种的再研究(英文)被引量:2
1989年
J.T.Kingma(1948)的论文“Contributions to the knowledge of the young Cainozoic Ostracoda from the Malayan region”是研究东南亚及其邻近地区新生代介形虫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文中共描述了97种,其中含42新种和6新属。本文通过对Kingma(1948)的31个新种原始材料的仔细检查,为其中27个种指定了正模或选模,拍摄了清晰的SEM照片,补充了必要的描述,列出了同义名,总结了它们的分布。作者认为Kingma(1948)的3个新种Clithrocytheridea atjehensis,Cythereis reticulineata和C.bodjonegoroensis分别是Miocyprfdeis spinulosa(Brady,1868),Lankacythere coralloides和Henryhowella keutapangensis(Kingma,1948)的同义名;以Kingma(1948)的Cytherura? Kalibengensis和Cythereis cruysi为模式种分别建立了两个新属: Uroconcha和Kingmacy-there.
赵泉鸿R.瓦特立
关键词:晚新生代介形虫
东海美山双角花介Bicornucythere bisanensis(甲壳纲,介形类)两个形态型及其分布控制因素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研究了我国东海美山双角花介(Bicornucythere bisanensis)不同形态型与海洋环境的对应关系。从水深7.5~81 m的83个东海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中获取了2512枚B.bisanensis壳瓣,它们包含大小两个形态型:M型平均壳长0.75 mm,G型0.62 mm。研究结果显示M型主要分布在长江口以北水深20~40 m的砂质海底,而G型主要在长江口以南20~60 m的粉砂质海底。两个形态型对于其他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同样显示显著差异,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溶氧量与M型和G型分布的相关性最强。总体来看,G型与M型相比,除了偏好较低水温和较细的底质沉积物之外,对于水温、盐度和溶氧量的适应范围也更加宽广。B.bisanensis的两个形态型可望成为东海海洋环境的生物指标。
王雨楠缪克佳吴伊婧赵泉鸿杨守业范代读周保春
关键词:生物指标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