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葳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5篇纳米
  • 5篇纳米流体
  • 2篇电热
  • 2篇太阳能
  • 1篇导热油
  • 1篇对流换热
  • 1篇性能研究
  • 1篇粘度
  • 1篇散射
  • 1篇太阳能光电
  • 1篇太阳能集热
  • 1篇太阳能集热器
  • 1篇太阳能热利用
  • 1篇体积
  • 1篇体积分数
  • 1篇热利用
  • 1篇综合利用
  • 1篇联产系统
  • 1篇联用系统
  • 1篇流变特性

机构

  • 6篇浙江大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魏葳
  • 4篇倪明江
  • 2篇张艳梅
  • 2篇武婷婷
  • 2篇胡倩
  • 2篇赵佳飞
  • 2篇王涛
  • 1篇寿春晖
  • 1篇王辉
  • 1篇吴越琼
  • 1篇肖刚
  • 1篇王诚
  • 1篇寿春辉

传媒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能源工程
  • 1篇上海节能
  • 1篇动力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纳米流体太阳能电热联产系统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提出了一种具有选择性吸收功能的直接吸收式油基纳米流体太阳能电热联产系统,采用油基二氧化钛纳米流体匹配硅光伏电池板以实现对太阳辐射的分波段利用.通过求解辐射传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分析了该系统在不同聚光强度和工质循环速率条件下的工作性能.通过与传统电热联产系统中光伏模块工作温度、循环流体出口温度、光热转换效率,以及光电转换效率的比对,验证了该系统能够在维持良好的光伏电池热管理的同时获得相对高品位热能收集.结果表明,在入射光强小于200 kW/m2工况下,该系统中的光伏电池板的工作温度能够维持在330K以下,其系统总的有效输出能相较于采用导热油作为循环工质的传统电热联产系统可实现16% ~58%的效率提升.
骆仲泱魏葳王诚肖刚胡倩倪明江
关键词:纳米流体太阳能
纳米流体的辐射特性及其在太阳能热利用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传统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所带来的环境危害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太阳能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蕴藏着巨大能量,是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并且分布广泛,清洁无污染。因而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太阳能材料及相关...
魏葳
关键词:纳米流体辐射传递方程太阳能集热器
石墨导热油纳米流体流变特性及传热特性研究
本文实验研究了粘度计转速、流体温度对粘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实验研究了石墨导热油纳米流体的传热特性。实验表明,温度较低时,流体为非牛顿流体,呈现剪切变稀现象;随着温度升高,流体粘度降低,表现为牛顿流体;对流实验表明,N...
胡倩王涛魏葳吴越琼骆仲泱
关键词:纳米流体导热油粘度对流换热
文献传递
太阳能光电-光热综合利用系统被引量:9
2010年
太阳能储量巨大,分布广泛,清洁安全。但太阳能光伏发电存在成本较高和能量转化效率较低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太阳能光电-光热综合利用方式。通过聚光降低成本,通过分频综合利用提高系统效率。在分频利用技术上,寻找具有特定吸收发射特性的纳米流体流经光伏电池上层,吸收光伏电池不能加以利用的部分能量。此外,利用光学薄膜,将光伏电池可利用的波段反射给光伏电池,其余部分的能量透射用以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文章对两种太阳能光电-光热综合利用系统进行了设计和探索。结果表明,通过光电-光热综合利用能够对太阳能利用效率实现有效提升。
魏葳骆仲泱赵佳飞寿春晖张艳梅武婷婷倪明江
关键词:分频纳米流体光学薄膜综合利用
基于DAC概念的改进型聚光电热联用系统被引量:5
2010年
基于DAC技术对传统的聚光电热联用系统(CPV/T)进行优化设计,采用水为吸热工质与常规硅太阳电池相结合对太阳能辐射进行分波段利用,分别完成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对该改进CPV/T系统建立了辐射传递模型和能量平衡模型:首先,对太阳能辐射在系统中的传递过程进行了分析;而后对系统的光热单元和光电单元工作温度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该系统光热单元温度不再受光电单元工作温度限制,随着聚光比的增加该系统光热单元可产出高温热能,其吸热工质出口温度可达到108℃,而相应的光电单元工作温度低于69℃,同时通过试验对系统光电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该CPV/T系统效率进行分析,得到其光热转换效率为32%,光电转换效率保持在8.6%~10.5%之间。
赵佳飞倪明江王辉寿春辉张艳梅魏葳骆仲泱
关键词:聚光比
纳米流体黏度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以SiO2纳米颗粒分别分散在去离子水(DW)、乙二醇(EG)以及两者的混合液中得到的纳米流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颗粒大小、温度、基液成分和体积分数等因素对纳米流体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基液的条件下,随着颗粒粒径减小,流体黏度增加;基液中EG体积分数越大,黏度受温度影响越明显;黏度随体积分数变化的规律与修正的K-D模型吻合较好,但当体积分数超过1%时,由于纳米颗粒团聚程度不同,使得以混合液(EG体积分数为50%)为基液的纳米流体的黏度远大于预测值.
武婷婷骆仲泱倪明江魏葳冯钊赞王涛
关键词:纳米流体体积分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