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梅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篇太阳能
  • 2篇纳米
  • 2篇光学
  • 1篇电热
  • 1篇多孔薄膜
  • 1篇遗传算法
  • 1篇太阳能光电
  • 1篇太阳能热发电
  • 1篇皮卡
  • 1篇热发电
  • 1篇综合利用
  • 1篇联用系统
  • 1篇纳米多孔
  • 1篇纳米多孔薄膜
  • 1篇纳米流体
  • 1篇聚光
  • 1篇聚光比
  • 1篇光热
  • 1篇光学薄膜
  • 1篇光学常数

机构

  • 5篇浙江大学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张艳梅
  • 5篇倪明江
  • 3篇赵佳飞
  • 2篇杨天锋
  • 2篇武婷婷
  • 2篇寿春晖
  • 2篇魏葳
  • 2篇肖刚
  • 1篇郭凯凯
  • 1篇王辉
  • 1篇张冀翔
  • 1篇寿春辉
  • 1篇王涛

传媒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光子学报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上海节能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ASAP软件的二次反射系统的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以直径1 000mm、边缘角60°的碟式镜为一次镜的二次反射系统,讨论了不同形状的二次镜(旋转椭圆面型、旋转双曲面型、平面型及旋转抛物面型)的聚光情况.结果表明:当旋转椭圆面型和旋转双曲面型二次反射系统的焦点落在一次镜顶点处时,对旋转椭圆面型二次反射系统,随数值孔径增加,接收板中心的能流密度先增大后又减小,光斑直径减小;数值孔径为0.4时,能量聚光比最大,约为5000倍.旋转双曲面型二次反射系统的能流密度和光斑直径均随数值孔径的增大而减小;数值孔径为0.5时,能量聚光比最大,约为8 990倍,旋转椭圆面型和旋转双曲面型二次镜均适用于二次反射低焦系统.旋转双曲面型二次反射系统聚光比更高,结构更紧凑.对平面型二次反射系统,随焦点位置的升高,接收板中心的能流密度增大;光斑直径几乎不变;焦点相对位置为0.9时,能量聚光比最大,达到21 000倍;适用于高焦二次反射系统.旋转抛物面型二次反射系统随二次镜位置的上升,接收板中心的能流密度增加;光斑直径减小;最大能量聚光比约80倍,适用于低倍二次反射系统.
骆仲泱张艳梅肖刚杨天锋王涛倪明江
关键词:太阳能
太阳能光电-光热综合利用系统被引量:9
2010年
太阳能储量巨大,分布广泛,清洁安全。但太阳能光伏发电存在成本较高和能量转化效率较低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太阳能光电-光热综合利用方式。通过聚光降低成本,通过分频综合利用提高系统效率。在分频利用技术上,寻找具有特定吸收发射特性的纳米流体流经光伏电池上层,吸收光伏电池不能加以利用的部分能量。此外,利用光学薄膜,将光伏电池可利用的波段反射给光伏电池,其余部分的能量透射用以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文章对两种太阳能光电-光热综合利用系统进行了设计和探索。结果表明,通过光电-光热综合利用能够对太阳能利用效率实现有效提升。
魏葳骆仲泱赵佳飞寿春晖张艳梅武婷婷倪明江
关键词:分频纳米流体光学薄膜综合利用
基于皮卡遗传算法的纳米多孔薄膜辐射特性反问题研究
2010年
利用可见光–红外分光仪对实验制备得到的纳米多孔薄膜材料的辐射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以实验测试数据为依据,采用皮卡遗传算法,基于辐射传递理论,建立了纳米多孔薄膜材料辐射特性的反问题研究模型。利用该反问题研究模型,对不同物样的Sellmeier方程系数反射率、光学常数、以及厚度参数进行了反向计算,并将反向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反问题研究模型可以准确、快速地计算纳米多孔薄膜材料的各类辐射特性参数。
赵佳飞张艳梅倪明江寿春晖张冀翔武婷婷骆仲泱
关键词:遗传算法反问题光学常数纳米
太阳能碟式二次反射系统的光路分析与比较被引量:1
2014年
比较直径为1 000mm、不同边缘角的碟式一次镜结合旋转椭圆面型、旋转双曲面型、平面型及旋转抛物面型二次镜的聚光效果.除旋转抛物面型二次反射系统,其他系统的焦点位于一次镜顶点,二次镜数值孔径为0.2.随着边缘角的增加,旋转椭圆面型二次反射系统接收板中心的能流密度先增大后减小,二次镜的相对位置降低,遮光率减小;旋转双曲面型二次反射系统的能流密度变化不大,二次镜的相对位置升高,遮光率减小;两者均适用于二次反射低焦系统.随着边缘角的增大,平面型二次反射系统的能流密度先增大后减小;二次镜的相对位置不变,遮光率增大,适用于二次反射高焦系统.旋转抛物面型二次反射系统的能流密度随着边缘角的增大而增大,二次镜的相对位置和遮光率不变,适用于低倍聚光系统.对于误差的容忍性,平面型二次反射系统最优;旋转双曲面型优于旋转椭圆面型二次反射系统.
张艳梅肖刚骆仲泱杨天锋郭凯凯倪明江
关键词:太阳能热发电
基于DAC概念的改进型聚光电热联用系统被引量:5
2010年
基于DAC技术对传统的聚光电热联用系统(CPV/T)进行优化设计,采用水为吸热工质与常规硅太阳电池相结合对太阳能辐射进行分波段利用,分别完成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对该改进CPV/T系统建立了辐射传递模型和能量平衡模型:首先,对太阳能辐射在系统中的传递过程进行了分析;而后对系统的光热单元和光电单元工作温度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该系统光热单元温度不再受光电单元工作温度限制,随着聚光比的增加该系统光热单元可产出高温热能,其吸热工质出口温度可达到108℃,而相应的光电单元工作温度低于69℃,同时通过试验对系统光电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该CPV/T系统效率进行分析,得到其光热转换效率为32%,光电转换效率保持在8.6%~10.5%之间。
赵佳飞倪明江王辉寿春辉张艳梅魏葳骆仲泱
关键词:聚光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