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汉祥
- 作品数:112 被引量:34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蛛网膜下腔阻滞对丙泊酚镇静剂量的影响
- 目的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脊神经阻滞可以减少镇静药的用量。本研究通过BIS监测,评价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后对丙泊酚镇静催眠剂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以指导临床中的合理用药。方法54例ASAⅠ~Ⅱ级行下腹部妇科手术患者...
- 马汉祥马妮娜张宁刘红
- 文献传递
- 持续输注瑞芬太尼抑制鼻内镜手术后气管拔管反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持续输注瑞芬太尼抑制鼻内镜手术后拔管期间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将66例ASAI—II级择期行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手术患者分为3组:瑞芬太尼0.075μg·(kg·min)。(R1组,n=22)、瑞芬太尼0.05μg·(kg·min)。(R2组,n=22)与空白对照组(C组,n=22)。手术结束时,R1组和R2组停用丙泊酚,R1组继续输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1,R2组继续输注瑞芬太尼0.075μg·(kg·min)。至拔出气管插管后5min,C组手术结束时同时停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观察3组停药前(TO)、拔管前(T1)、拔管后1min(T2)、3rain(T3)、5min(T4)时刻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同时观察3组患者苏醒时间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拔管前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瑞芬太尼组,3组患者苏醒时间R1组(9.8±2.6)min,R2组(8.9±2.3)min,C组(6.7±1.8)min,空白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术后以0.05~0.75μg·(kg·min)。速度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可减轻患者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患者可清醒耐受气管插管通气,是一种安全、有效、可控的麻醉方法。
- 曹池张永海马玲马汉祥
- 关键词:瑞芬太尼气管拔管鼻中隔手术内镜手术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鼻窦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苏醒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3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对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ESS)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FESS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n=20):生理盐水组(C组)、右美托咪定0.3μg/(kg·h)组(D1组)、右美托咪定0.5μg/(kg·h)组(D2组)、右美托咪定0.7μg/(kg·h)组(D3组)。D1、D2、D3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输注负荷量右美托咪定0.6μg/kg(以生理盐水稀释成4μg/m L,10 min完成),术中给予维持剂量右美托咪定分别为0.3μg/(kg·h)、0.5μg/(kg·h)及0.7μg/(kg·h)至手术结束前10 min,C组以同样方式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1 min(T1)、手术开始(T2)、拔管前(T3)、拔管后10 min(T4)各时点的HR、MAP。检测术中T0、T1、T4时点血浆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R)水平。观察并记录患者呼叫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发生心动过缓、高血压等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镇静-躁动S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1)与T0比较,T1、T2时C组HR、MAP明显升高(P<0.05)。D1、D2、D3组HR、MAP明显低于C组(P<0.05)。T4时C组HR、MAP较T0时明显升高(P<0.05),D1、D2、D3组均低于C组(P<0.05),D3组HR低于D1、D2组(P<0.05)。(2)T1、T4时,C组COR、ADR较T0时明显升高(P<0.05),且D1、D2和D3组COR、ADR低于C组(P<0.05),T4时点,C和D1组COR浓度高于D2组和D3组(P<0.05)。(3)D1、D2、D3组患者呼叫睁眼、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点,C组SAS评分明显高于D1、D2、D3组(P<0.05)。D1、D2、D3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输注用于FESS,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能降低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提高麻醉苏醒质量,0.5μg/(kg·h)右美托咪定是FESS患者较合适的临床应用剂量。
- 汤翠翠崔香马玲马汉祥
- 关键词: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应激反应苏醒质量
- Beagle犬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的急性毒性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研究Beagle犬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的急性毒性。方法健康成年Beagle犬6只,雌雄各半,月龄6~8月,体重6~8k,设定乳化异氟醚注射液(120mg/m1)剂量序列为1.2、1.5、1.8、2.1、2.4、2.7、3.0、3.3、3.6、3.9ml/kg。用30%脂肪乳定容至d.0ml/kg,注射时间60s,以3.0ml/kg为初始剂量,采用间隔剂量给药的方法,注射后犬死亡,则下一只犬间隔一个低剂量给药,注射后犬未死亡,则下一只犬间隔一个高剂量给药,确定最大耐受剂量(MTD)和最低致死剂量,然后用这两个剂量之间的剂量[近似致死剂量(ALD)]给1只犬注射。观察毒性反应,死亡犬作大体解剖,体积、颜色、纹理改变的器官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Beagle犬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的ALD和MTD分别为252、216mg/kg,其急性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BP降低,呼吸变浅、变慢,HR降低,出现室颤。死亡犬的大体解剖和各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结论Beagle犬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的ALD和MTD分别为252、216mg/kg,其急性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呼吸和循环功能抑制。
- 刘爱杰张文胜马汉祥杨小霖杨宗斌饶艳罗南富刘进
- 关键词:异氟醚急性毒性实验最大耐受剂量
- 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的书写要求及注意事项
- 2018年
- 1概述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几乎每天都有大量的生物医学论著问世。为扩大信息的传播和交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必须附有英文摘要。1986年我国发布了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也提出生物医学论著必须附有英文摘要。
- 马汉祥
- 关键词:医学论文英文摘要
- 术中唤醒麻醉和清醒程度的研究在脑功能区占位手术的临床应用
- 陈学新马富强孟尽海王培栋马汉祥闫瑞
- 该项目针对脑功能区肿瘤手术直视下很难与正常脑组织区分,通过术中唤醒麻醉一系列内容的临床研究,填补了西部地区术中唤醒麻醉行脑功能区占位手术麻醉的空白,率先制定了脑功能区麻醉方法的新路径,建立了一整套评价术中唤醒麻醉镇静、镇...
- 关键词:
- 关键词:唤醒麻醉肿瘤手术
- 芬太尼诱发呛咳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7
- 2010年
- 马汉祥张宁
- 关键词:芬太尼呛咳反射
- 椎管内阻滞镇静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0年
- 椎管内麻醉复合全麻作为一项麻醉技术具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认可和采用,而在临床麻醉中,有些患者接受椎管内麻醉后就表现有一定的镇静作用。近年来一些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发现椎管内麻醉能够显著减少镇静药物的需要量或直接降低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值和OAA/S评分,提示椎管内阻滞具有直接或间接的镇静作用。目前普遍认为可能的机制为去传人理论,即局麻药阻断了局部的传人信号,降低了对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刺激,从而产生相应的镇静作用。
- 马汉祥马妮娜张宁毛晶晶
- 关键词:椎管内麻醉
- 丙泊酚对脊髓横断大鼠镇静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脊髓横断大鼠镇静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脊髓横断组(n=10)、假手术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10)。静脉泵注丙泊酚,比较三组之间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的用量及所需的时间。结果脊髓横断组大鼠眼睑反射消失的丙泊酚用量(6.34±0.85)mg/kg明显少于假手术组(11.24±1.09)mg/kg和正常对照组(10.76±1.14)mg/kg(P<0.0001);脊髓横断组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所需时间(200±41)s也明显少于假手术组(494±46)s和正常对照组(465±51)s(P<0.01)。结论脊髓横断可显著降低大鼠丙泊酚的镇静用量,可明显缩短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间,脊髓横断的镇静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去传入理论。
- 张宁马汉祥马妮娜邓立琴刘红马万
- 关键词:脊髓横断丙泊酚
- 全凭静脉麻醉的镇静程度与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研究全凭静脉麻醉中镇静程度与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SAI~II级胃癌患者30例,行全凭静脉麻醉,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有创平均动脉压(MAP).时间点取值:入室平卧10min基础值(T1),诱导后气管插管前1min(T2),气管插管后3min(T3),手术切皮前1min(T4),切皮后3min(T5),麻醉诱导给药后1h(T6),拔管前1min(T7),清醒时(T8),并抽取动脉血测定丙泊酚血药浓度、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β-内啡肽的含量.术中行麻醉深度控制(MAP±20%基础值和BIS值40~60).结果:麻醉后各指标较基础值明显降低(P<0.01),拔管前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1),大部分指标在清醒时较拔管前明显升高(P<0.01).血液浓度与BIS,MAP,HR,E,NE,β-内啡肽的总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0.336,-0.197,-0.648,-0.815,-0.752(P<0.01).BIS与MAP,E,NE,β-内啡肽的总相关系数分别为0.424,0.409,0.650,0.479(P<0.01).当血压和HR进行控制(或只控制血压),得出BIS与E,NE和β-内啡肽相关系数分别为0.347(0.334),0.572(0.571),0.362(0.36),P<0.01.结论:在麻醉深度监测中BIS不但可以反映患者的镇静程度而且可反映体内应激反应的程度.
- 陈学新马汉祥熊利泽孟尽海王建珍刘红施伟忠
- 关键词:麻醉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全凭静脉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