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项剑

作品数:9 被引量:15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土壤
  • 3篇氧化亚氮
  • 3篇湿地
  • 3篇土壤N
  • 2篇沿海湿地
  • 2篇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
  • 2篇硝化
  • 2篇小麦
  • 2篇小麦产量
  • 2篇互花米草
  • 2篇互花米草入侵
  • 2篇反硝化
  • 1篇氮磷用量
  • 1篇冻融
  • 1篇盐沼
  • 1篇盐沼湿地
  • 1篇样品采集
  • 1篇营养型
  • 1篇影响及作用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9篇项剑
  • 9篇丁维新
  • 4篇刘德燕
  • 3篇蔡延江
  • 3篇袁俊吉
  • 2篇张焕军
  • 2篇郁红艳
  • 1篇蒋先军
  • 1篇王洁
  • 1篇林永新

传媒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土壤
  • 1篇土壤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互花米草入侵盐沼湿地CH_4和N_2O排放日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2种重要温室气体,探索其源汇及地域排放特征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CH4和N2O通量的日变化研究是正确估算大时间尺度下CH4和N2O排放量的基础。利用静态箱法原位观测了江苏沿海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蒿(Suada salsa)、光滩、水面以及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湿地CH4和N2O排放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互花米草湿地地上部生物量为1.70 kg·m^-2,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3.55 g·kg^-1;分别是芦苇和盐蒿湿地的2.50-3.43和2.15-4.15倍。2)互花米草和芦苇湿地土壤10 cm处氧化还原电位(Eh)有明显日变化,最低值出现在3:00,最高值出现在12:00;光滩和盐蒿湿地没有明显的日变化。3)互花米草湿地 CH4日平均排放通量为0.52 mg·m^-2·h^-1,是其他湿地的2.12-6.40倍;N2O日平均通量为-3.24μg·m^-2·h^-1,显著低于盐蒿湿地、光滩和水面(P<0.05)。互花米草和芦苇湿地CH4排放通量最高值(0.73 mg·m^-2·h^-1和0.30 mg·m^-2·h^-1)出现在15:00,最低值(0.37 mg·m^-2·h^-1和0.17 mg·m^-2·h^-1)出现在3:00,均与土壤孔隙水中CH4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互花米草湿地CH4排放通量与10 cm土温、Eh和生态系统CO2净交换量(NEE)显著正相关(P<0.05)。互花米草和芦苇湿地N2O通量9:00-18:00为负值,21:00—6:00为正值,均与NEE呈显著负相关(P<0.05)。盐蒿湿地、光滩和水面CH4和N2O排放通量没有明显日变化特征。互花米草入侵提高了沿海湿地CH4排放,但降低了N2O排放,植物对CH4传输作用以及向根际传输O2和易分解有机物是导致互花米草和芦苇湿地CH4和N2O排放表现出日变化特征的原因。
袁俊吉项剑刘德燕林永新丁维新
关键词:日变化互花米草沿海湿地
滨海湿地甲烷产生途径和产甲烷菌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6年
滨海湿地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甲烷排放量占全球海洋甲烷排放的75%.本文综述了滨海湿地主要甲烷产生途径、产甲烷菌种类及其影响因子.滨海湿地SO_4^(2-)含量丰富,乙酸发酵和H_2/CO_2途径产甲烷受抑制,乙酸营养型和氢营养型产甲烷菌丰度较低;而利用甲胺类等"非竞争性"底物的C1甲基化合物歧化途径不受硫酸还原菌竞争底物的限制,兼性营养型产甲烷菌成为产甲烷优势菌.盐度与SO_4^(2-)含量和植被类型密切相关,影响竞争性电子和产甲烷底物的种类和含量,对甲烷产生途径和产甲烷菌群落结构有重要影响.目前,滨海湿地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甲烷产生途径的关键控制因素尚需明确,其对甲烷排放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洁袁俊吉刘德燕项剑丁维新蒋先军
关键词:滨海湿地
定点多深度水样采集装置
定点多深度水样采集装置,包括采样管、输水管、输水管分布装置和抽水装置,所述采样管由至少一个可拆卸连接的管体组成,每个管体上设有一组竖直排列采样孔,所述输水管分布装置设于采样管的顶端,且其上设有一组定位孔,输水管的一端设于...
刘德燕丁维新项剑
文献传递
互花米草入侵对沿海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采集互花米草不同入侵年限(8、11和15年)的原状土壤,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对沿海湿地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互花米草入侵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植物生长季,互花米草入侵15年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2.97g·kg-1,土壤CH4排放通量为2.94mg·m-2·h-1,显著高于入侵年限为8和11a(有机碳含量为8.11和9·16g·kg-1)的土壤,其土壤CH4排放通量分别为1.95和2.34mg·m-2·h-1。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不仅为产甲烷菌提供了更多底物,同时也促进了产甲烷菌数量增加,从而导致更多CH4排放。因此,在评价互花米草入侵的综合环境效应时,需要兼顾土壤固碳能力和温室气体排放。
项剑刘德燕袁俊吉丁维新
关键词:互花米草土壤有机碳沿海湿地入侵
农田土壤N_2O和NO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38
2012年
农田土壤作为N2O和NO的重要排放源而备受关注。硝化和反硝化是土壤N2O和NO产生的两个主要微生物过程,环境因子和农田管理措施等因素强烈影响着这两个过程以及N2O和NO的排放。本文重点论述了土壤水热状况、土壤质地、pH、肥料施用、耕作措施变更等关键性影响因素对农田土壤N2O和NO排放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
蔡延江丁维新项剑
关键词:氧化亚氮一氧化氮冻融减排
氮磷用量对豫北地区小麦产量的交互效应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磷不同用量与配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了产量与小麦不同生育期各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氮磷施用存在最佳配比,当氮磷肥用量分别相当于220kg(N)·hm-2和160kg(P2O5)·hm-2时,小麦产量最高。小麦产量与根系活力、开花期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拔节期硝酸还原酶活性密切相关,根系活力、酸性磷酸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小麦吸收的氮磷总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系活力、酸性磷酸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随着磷肥用量增加而提高,随着氮肥用量增加先提高后下降,因此过多的氮肥施用通过降低小麦根系活力、酸性磷酸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等,减少小麦对氮磷吸收,进而降低产量。
张焕军郁红艳项剑丁维新
关键词:根系活力酸性磷酸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小麦产量
播种时间对豫北地区小麦农学指标、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作物产量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变化,为解析播种时间对小麦产量可能带来的影响,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试验站利用原位盆栽试验,研究了播种时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及小麦产量与关键农学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关系。试验包括4个播种时间处理:10月5日(T1)、10月10日(T2)、10月15日(T3)和10月20日(T4)。结果表明:在豫北地区,T2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T2处理的小麦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分别为38.00穗.盆-1和37.67粒.穗-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播种时间主要通过改变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等农学指标影响小麦产量。早播提高了小麦根系活力,但其他生理指标呈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分蘖期各处理中小麦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拔节期后,T2处理的小麦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T3和T4处理。T1和T2处理硝酸还原酶活性随着小麦生长不断增加,T3和T4处理则在整个生长期处于相对稳定水平,开花期,T2处理小麦硝酸还原酶活性高达57.12 g·g-1(FW)·h-1,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植株硝态氮含量随小麦生长呈下降态势,拔节期T2处理小麦硝态氮含量最高,开花期各处理硝态氮含量差异不明显。分蘖和拔节期各处理小麦植株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到开花期T2处理达到最大值,为0.34mg·g-1(FW)·h-1,显著高于T3和T4处理,但与T1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小麦产量与拔节期植株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开花期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正相关,播种时间可能通过改变不同生育期小麦植株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最终影响产量。
张焕军郁红艳项剑丁维新
关键词:播种时间生理指标小麦产量
土壤N_2O和NO产生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9
2012年
N2O和NO是大气中两种重要的活性氮气体,强烈影响着全球变化和生态环境。土壤是N2O和NO的重要排放源,生物和非生物途径均可产生N2O和NO。本文详细论述了自养硝化、异养硝化、生物反硝化、化学反硝化、硝化细菌反硝化和硝态氮异化还原成铵作用产生N2O和(或)NO的机制,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蔡延江丁维新项剑
关键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温室气体
免耕对农田土壤N_2O排放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免耕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分馏大气碳的同时还可影响土壤N2O排放,但迄今为止关于免耕对农田土壤N2O排放影响的研究结果却不尽一致,正效应间或负效应都存在。本文综述了免耕条件下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性状的变化及其对N2O排放的影响,并指出实施免耕后土壤反硝化强度变化程度的不同是导致免耕对N2O排放影响效应不同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有待研究的问题。
蔡延江丁维新项剑
关键词:氧化亚氮硝化反硝化土壤动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