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延江

作品数:15 被引量:28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氧化亚氮
  • 7篇土壤
  • 4篇冻融
  • 3篇施肥
  • 3篇土壤N
  • 3篇温室气体
  • 3篇硝化
  • 3篇黑土
  • 3篇反硝化
  • 2篇氮素
  • 2篇冻融作用
  • 2篇性状
  • 2篇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
  • 2篇施肥制度
  • 2篇土壤氮
  • 2篇土壤氮素
  • 2篇绵羊
  • 2篇免耕
  • 2篇不同施肥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大连交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作者

  • 15篇蔡延江
  • 5篇杜子银
  • 5篇王小丹
  • 5篇丁维新
  • 4篇鲁旭阳
  • 4篇鄢燕
  • 4篇王连峰
  • 3篇解宏图
  • 3篇项剑
  • 2篇张旭东
  • 2篇赵慧
  • 1篇张佳宝
  • 1篇黄平
  • 1篇朱安宁
  • 1篇杨杉
  • 1篇周文佐
  • 1篇温丽燕
  • 1篇刘淑珍
  • 1篇朱同彬
  • 1篇张喜林

传媒

  • 3篇山地学报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土壤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侵蚀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及其与土壤氮素迁移转化的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侵蚀破坏土壤团聚体结构,使团聚体破碎产生更小的可迁移颗粒而导致土壤养分的运移;侵蚀还改变了土壤的水分状况,水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的含水量,风蚀则可使土壤的含水量降低。团聚体结构的破坏以及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变与土壤的氮素迁移转化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仅对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变与土壤氮素迁移转化作一概述,并就耕作、覆盖等降低土壤侵蚀的农业措施与土壤氮素转化的关系进行阐述,提出了侵蚀土壤氮素研究的去向。
蔡延江王连峰
关键词:土壤侵蚀物理性状
冻融作用下土壤物理和微生物性状变化与氧化亚氮排放的关系被引量:60
2007年
在中、高纬度及高海拔地区,土壤冻融交替现象普遍存在.冻融作用影响土壤的物理和微生物性状,影响土壤的氮素转化过程和强度,导致土壤温室气体氧化亚氮排放增多,使冻融区土壤成为氧化亚氮的重要排放源.冻融作用改变了土壤水分特征和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冻融作用使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的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微生物标识物氨基糖种类和数量改变.本文概述了上述变化与氧化亚氮排放的关系,简要提出了冻融作用下土壤氧化亚氮产生、排放的理论问题及其研究去向.
王连峰蔡延江解宏图
关键词:氧化亚氮冻融作用土壤性状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的黑土热水提取态有机碳的变化被引量:6
2009年
测定黑土肥力长期定位监测试验基地土壤的热水提取态有机碳(HWC-C),研究不同施肥制度对HWC-C的影响。结果表明,HWC-C含量随氮肥和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有所减小,常量氮肥、二倍量氮肥、常量磷肥、二倍量磷肥处理土壤的HWC-C含量分别为234、228、245、223mgkg-1。土壤HWC-C含量随有机肥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大,二倍量有机肥、常量有机肥处理的HWC-C含量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96和1.11倍。无机肥混施能增加土壤HWC-C含量,常量氮磷钾肥混施处理HWC-C含量分别比常量磷钾肥混施、常量氮磷肥混施、常量氮钾肥混施处理增加14.4%、11.9%、0.06%。在无机肥混施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可增加HWC-C含量。有机肥与化肥混施,尤其有机肥与氮磷钾肥混施,不仅可以使土壤的肥料结构更加合理,还可有效地增加土壤的HWC-C含量。
王连峰蔡延江张喜林解宏图张旭东
关键词:黑土长期施肥
长期施肥的黑土氧化亚氮排放研究
采用实验室培育的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土肥力长期定位监测试验基地即“农业部哈尔滨黑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的黑土在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N2O的排放特征,并通过气体抑制法和底物调控法研究了土壤N2O的产生...
蔡延江
关键词:长期施肥氧化亚氮生态环境
文献传递
冻融对土壤氮素转化和N_2O排放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48
2013年
在中、高纬度及高海拔地区,土壤冻融现象常有发生。冻融作用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状进而影响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及N2O的产生和释放,但迄今关于冻融对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影响的研究结果还不尽一致,正效应或负效应均存在,土壤冻融期间N2O排放对全年N2O排放总量的贡献程度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重点论述了土壤冻结或冻融循环过程对土壤氮矿化、固持、硝化和反硝化等主要氮素转化过程的影响机制,同时分析了可引起冻融期间N2O排放强度变化的四种可能机理(禁锢-释放、环境-底物诱导、N2O还原酶抑制和化学反硝化增强)。指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研究土壤冻融格局改变影响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及N2O排放的必要性,并简要提出了若干理论问题及研究方向。
蔡延江王小丹丁维新鄢燕鲁旭阳杜子银
关键词:土壤氮素转化氧化亚氮气候变化
土壤冻融作用对植物生理生态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4年
土壤冻融作用是季节性冻土区和多年冻土区常见的自然现象,主要是指由于土壤温度变化而出现的反复冻结解冻过程。冻融作用不仅影响土壤的理化和生物学性质,而且还会改变植物的生理生态过程,从而可能对冻土广泛分布的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植被生态系统生产力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重点论述了土壤冻融对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理生态过程的影响效应以及全球变化背景下高寒植被生态系统对不同冻融格局的响应特征,总结了不同气候环境条件及生境胁迫下植物光合作用、生物量和生产力、根系生长及其对水分和温度胁迫响应等的生理生态表现,同时对当前土壤冻融与植物生理生态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阐释,提出全球变化背景下频繁的土壤冻融作用将强烈改变植被生态格局和功能,并指出这种改变在高寒生态系统中表现将更为显著。
杜子银蔡延江王小丹鄢燕鲁旭阳刘淑珍
关键词:生态过程
硝态氮异化还原机制及其主导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40
2016年
硝态氮(NO_3^-)异化还原过程通常包含反硝化和异化还原为铵(DNRA)两个方面,是土壤氮素转化的重要途径,其强度大小直接影响着硝态氮的利用和环境效应(如淋溶和氮氧化物气体排放)。反硝化和DNRA过程在反应条件、产物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常会呈现出协同与竞争的交互作用机制。综述了反硝化和DNRA过程的研究进展及其二者协同竞争的作用机理,并阐述了在NO_3^-、pH、有效C、氧化还原电位(Eh)等环境条件和土壤微生物对其发生强度和产物的影响,提出了今后应在产生机理、土壤环境因素、微生物学过程以及与其他氮素转化过程耦联作用等方面亟需深入研究,以期增进对氮素循环过程的认识以及为加强氮素管理利用提供依据。
杨杉吴胜军蔡延江周文佐朱同彬王雨黄平
关键词:反硝化
培养实验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中层黑土氧化亚氮的排放特征被引量:20
2008年
在水分含量为80%WHC条件下,培养实验研究吉林省公主岭市国家黑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监测基地土壤氧化亚氮(N2O)的排放特征,以考查不同施肥制度下黑土氧化亚氮排放差异。培养6d的结果表明,土壤N2O排放量随有机肥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M0CK(耕作但不施任何肥)、M1CK(耕作并施中量有机肥)和M2CK(耕作并施高量有机肥)处理N2O-N排放量分别为5.64、23.3和213μg·kg-1。化肥配施降低N2O排放量,M0N(耕作并施氮肥)、M0NP(耕作并配施氮磷肥)和M0NPK(耕作并配施氮磷钾肥)处理N2O-N排放量分别为85.0、9.71和7.29μg·kg-1。氮肥与有机肥配施使N2O的排放量显著增加,M2N(耕作并配施高量有机肥和氮肥)的N2O-N排放量高达316μg·kg-1。氮磷肥和氮磷钾肥配施对土壤N2O的排放影响因有机肥施用量的不同而异。氮磷钾肥与高量有机肥配施显著减少N2O-N排放,其排放量仅为117μg·kg-1。培养结束后,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减少,反硝化作用是土壤N2O产生的主要过程。
蔡延江王连峰温丽燕解宏图张旭东
关键词:氧化亚氮黑土长期不同施肥制度
牲畜排泄物返还对藏北高寒草原土壤CH_4排放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2013-07—09在申扎高寒草原与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的半干旱高寒草原试验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施加牦牛粪便、藏绵羊粪便和不施加粪便处理土壤的CH4排放特征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牦牛粪便斑块的CH4累积排放量为70.2 mg C/m2,显著高于藏绵羊粪便处理的-34.0 mg C/m2和对照处理的-69.0 mg C/m2,两者之间也有显著差异。牦牛粪便处理CH4的净排放主要是由于粪便施加后前期CH4的大量排放所致,藏绵羊粪便与对照处理之间的差异则主要归因于观测后期前者的CH4吸收量显著低于后者。牦牛粪便处理的CH4排放系数和干重排放指数分别是藏绵羊粪便处理的2.1倍和2.4倍。牦牛粪便斑块释放的绝大部分CH4主要来自于粪便本身,藏绵羊粪便斑块的较低含水量和较少有机碳施加量是致使其产甲烷潜力小于牦牛粪便斑块的主要原因。
蔡延江杜子银王小丹赵慧鄢燕鲁旭阳
关键词:甲烷高寒草原温室气体
农田土壤N_2O和NO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36
2012年
农田土壤作为N2O和NO的重要排放源而备受关注。硝化和反硝化是土壤N2O和NO产生的两个主要微生物过程,环境因子和农田管理措施等因素强烈影响着这两个过程以及N2O和NO的排放。本文重点论述了土壤水热状况、土壤质地、pH、肥料施用、耕作措施变更等关键性影响因素对农田土壤N2O和NO排放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
蔡延江丁维新项剑
关键词:氧化亚氮一氧化氮冻融减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