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丹

作品数:93 被引量:1,208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 2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天文地球
  • 11篇生物学
  • 7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5篇土壤
  • 18篇草地
  • 13篇生态
  • 12篇草原
  • 11篇高寒草原
  • 10篇生态系统
  • 10篇青藏
  • 10篇青藏高原
  • 8篇植被
  • 8篇气候
  • 7篇生态安全
  • 7篇生态环境
  • 7篇高寒草地
  • 5篇冻融
  • 5篇渣场
  • 5篇植物
  • 5篇河谷
  • 4篇氮磷
  • 4篇生态安全屏障
  • 4篇生物量

机构

  • 91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中国电建集团...
  • 5篇华能澜沧江水...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西华师范大学
  • 3篇河海大学
  • 3篇浙江农林大学
  • 2篇佛山科学技术...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湛江师范学院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四川省林业科...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西藏大学

作者

  • 92篇王小丹
  • 18篇刘淑珍
  • 16篇钟祥浩
  • 9篇杜子银
  • 9篇鲁旭阳
  • 9篇洪江涛
  • 8篇李祥妹
  • 8篇吴建波
  • 7篇刘刚才
  • 7篇范建容
  • 6篇鄢燕
  • 5篇蔡延江
  • 5篇李辉霞
  • 5篇程根伟
  • 5篇赵慧
  • 3篇范继辉
  • 3篇朱万泽
  • 3篇辜世贤
  • 3篇尹观
  • 3篇张宪洲

传媒

  • 27篇山地学报
  • 5篇生态学报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生态环境学报
  • 3篇草业科学
  • 3篇地理科学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地理学报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草地学报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高寒区干暖河谷渣场建植核桃经果林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寒区干暖河谷渣场建植核桃经果林的方法,首先在平整后的渣场,采用行株距3m×3m,种植穴(80cm×80cm×80cm)的穴植法进行核桃种植,在种植穴底部铺设0.05mm农用薄膜...
吴建波王小丹
文献传递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成效评估被引量:24
2017年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地球第三极的核心,地理环境十分特殊,全球生态地位极为重要。2009年2月18日,国务院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提出用近5个"五年规划"期的时间,投入资金155亿元,实施保护类、建设类和支撑保障类三大类10项工程,基本建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截至2015年,一期工程顺利实施完成。根据中科院与西藏自治区科技合作座谈会精神,在中科院"西部行动"计划和"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支持下,完成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一期工程成效评估。结果表明,一期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了阶段目标;高寒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生态格局变化率低于0.15%;生态系统服务稳中略增,增幅3%—5%。但西藏生态环境脆弱,筑牢屏障任务依然艰巨。
王小丹程根伟赵涛张宪洲朱立平黄麟
关键词: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工程
一种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草原围栏提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草原围栏区域提取方法,根据生长季围栏内外草地植被绿度的差异,将植被指数的显著特征和面向对象分割的图像解译相结合,通过植被指数特征的阈值分割实现不规则围栏区域的高精度提取,即使草地区域广大,...
赵慧王小丹刘恩勤
文献传递
藏北高寒草地土壤磷脂脂肪酸指纹特征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被引量:3
2017年
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土壤的生物活性,同时也是土壤有机质和养分转化与循环的动力。高寒草地是藏北高原分布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不仅是亚洲中部高寒环境中最为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而且在世界高寒地区亦具有代表性。为了解藏北不同类型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比较了藏北5种高寒草地(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荒漠草原和高寒荒漠)的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指纹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其与土壤有机碳、总氮等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藏北5种高寒草地土壤PLFA中16:0和18:1w9c含量高,土壤PLFA主要包括直链饱和脂肪酸、直链单不饱和脂肪酸、支链饱和脂肪酸和环丙烷脂肪酸,其中直链单不饱和脂肪酸(27.77%~36.66%)和支链饱和脂肪酸(30.15%~36.61%)占比较高,环丙烷脂肪酸(3.48%~10.16%)仅占较少部分。高寒草甸土壤总PLFA含量、细菌、真菌、放线菌、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PLFA含量最高,其含量分别是其他4种草地类型土壤的2.00~6.45,2.01~8.88,1.82~3.52,1.61~5.37,2.01~9.17和2.06~10.94倍。大部分PLFA分子集中于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土壤中,另外两种高寒草地土壤仅含少量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在5种类型草地中的样点基本分散,而在每种类型草地样点中基本集中,表明微生物群落结构在不同草地类型土壤中存在明显差异,而在同一类型草地土壤中相近。土壤总PLFA,细菌、真菌、放线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革兰氏阳性细菌PLFA含量与土壤有机碳、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表明土壤碳、氮含量与土壤微生物间存在极为显著的相互刺激关系。该研究通过量化藏北不同类型高寒草地土壤的PLFA指纹特征,并分析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提供
马书琴王小丹王荷张蓓蓓陈有超鲁旭阳
关键词:磷脂脂肪酸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硝态氮铵态氮
西藏自治区的土壤理化特性探讨被引量:9
2003年
通过对西藏自治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实地踏勘和采样分析,并结合全国土壤普查资料的结果进行分析,揭示了本区土壤具有4点特性:即多砾石性、砂质性、成土幼年性和低矿化的富有机质性。因此,在改良本区土壤时,应重视去石与防治沙漠化措施,加强矿质养分肥料的施用,稳定有机肥的投入。
刘刚才王小丹刘淑珍
关键词:土壤性质土壤改良土壤特性
西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分形特征及其应用被引量:14
2003年
通过对西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全样和层样采集与测定,运用土壤粒径的质量分布原理,计算出它们的分形维数。并分析其与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的关系。同时还探讨了土壤分形维数在剖面不同深度的纵向变化。结果表明:i.土壤分形维数不仅可以反映土壤质地的均一程度,而且可以间接反映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ii.土壤肥力与土壤分形维数有显著的相关性。当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Dp<2.65和微团聚体组成分形维数Da<2.44时,土壤肥力最佳。iii.Dp值和Da值随深度呈波状变化,峰值出现的深度与土地利用方式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王小丹刘刚才刘淑珍男达瓦
关键词:土壤土地利用土壤肥力干旱半干旱
藏北3种高寒草地植物根系碳氮磷密度的非生长季和生长季差异
2020年
根系碳(C)氮(N)磷(P)密度影响植物与土壤间碳氮磷养分的循环过程,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地球化学循环。以申扎县高寒草原、高寒草甸草原和高寒草甸3种草地为对象,探究非生长季(4月)和生长季(8月)3种高寒草地根系C、N、P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3种草地根系C、N、P密度在两个时期均呈现"T"字型空间分布,即3种草地根系C、N、P密度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整体上高寒草甸的养分密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草地。3种草地根系C、N、P密度范围分别为57.287-1 130.753、1.457-38.243、0.090-3.217 g·m-2。(2)3种草地的C、N、P密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生长季,高寒草原总地下C、N密度显著高于非生长季,分别高出非生长季47.822%和60.910%,而总地下P密度无显著差异;而生长季高寒草甸草原总的和每层的地下C、N、P密度显著低于非生长季。高寒草甸总地下C、N、P密度表现为生长季高于非生长季。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增加的养分密度集中在0-10 cm深度。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及高寒草甸草原的物种组成不同,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及土壤水分状况的不同可能是导致3种草地根系养分密度差异的原因。本研究可以为高寒草地根系养分密度季节变化提供基础资料,进一步认识草地根系在养分循环中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持。
马星星鄢燕洪江涛王小丹
关键词:高寒草地根系
冻融循环期高寒草原典型物种紫花针茅氮吸收策略被引量:1
2023年
氮(N)是高山和极地生态系统重要的限制性生长因子。目前对冻土区植物N利用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完全融化期,而冻融循环期植物N吸收策略仍存在不确定性。以高寒紫花针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冻结期(晚秋)和融化期(早春)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分析植物对(^(15)NH_(4))_(2)SO_(4)和Na^(15)NO_(3)的吸收量与偏好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冻结期紫花针茅冠层生长已停滞,融化期冠层尚未返青,但根系和立枯均可以吸收同化^(15)N,具备吸收养分的需求。融化期紫花针茅^(15)N在标记21天后^(15)N-NH^(+)_(4)和^(15)N-NO^(-)_(3)的总回收率分别为4.44%和6.91%,而冻结期紫花针茅在^(15)N标记21天后^(15)N-NH^(+)_(4)和^(15)N-NO^(-)_(3)的总回收率分别为8.65%和3.55%。融化前期紫花针茅总^(15)N回收率整体表现为^(15)N-NH^(+)_(4)高于^(15)N-NO^(-)_(3),而融化后期^(15)N-NH^(+)_(4)和^(15)N-NO^(-)_(3)回收率差异不显著或^(15)N-NO^(-)_(3)略高。冻结期全程紫花针茅^(15)N-NH^(+)_(4)回收率均高于^(15)N-NO^(-)_(3)回收率。研究补充了高寒冻土区植物在非生长季的养分吸收数据,为全面理解冻土区植物N营养策略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科学依据。
庞博洪江涛马星星秦小静王小丹
关键词:硝态氮铵态氮冻土
区域泥石流易损性评价被引量:44
2001年
以联合国公布的易损性定义为基础 ,论述了影响区域易损性的代表性因子及其量化方法 ,探讨了各因子与易损性的相互关系 ,论证了区域泥石流易损性评价的建模过程及其数学表达。区域泥石流易损性反映泥石流作用下垫面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属性 ,与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和土地资源价值以及人口密度和人口质量 (年龄大小、教育水平、富裕程度 )有关。区域泥石流易损性定量表达为财产指标赋值和人口指标赋值平均值的平方根。以四川凉山州为研究实例 ,对此评价方法进行了应用。
刘希林莫多闻王小丹
关键词:易损性泥石流自然灾害
藏北高寒草原土壤酶活性对氮添加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21年
为阐明藏北高寒草原土壤酶活性对氮沉降响应规律,本研究于2013年开展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添加水平:0,2,5和10 g·m-2·yr-1),采用样方法对植物取样,双对角线法对土壤取样,分析土壤酶活性在氮添加5年后的变异特征及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环境要素。结果表明:蔗糖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氮添加后显著降低(P<0.01),而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在氮添加后显著增加(P<0.01)。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氮添加未显著影响土壤pH,土壤pH对土壤酶不存在显著影响。氮添加增加土壤活性氮含量,提高凋落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降低根系木质素含量;氮添加增加土壤中易分解的碳氮资源,降低碳相关水解酶和氧化酶活性,提高脲酶活性;氮添加提高了植物对磷的需求,增强磷酸酶活性。因此,氮添加引起植物特征的变化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吴建波王小丹
关键词:氮沉降土壤酶植物特征微生物特征土壤特征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