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飞飞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海门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微重力
  • 3篇细胞
  • 2篇截骨
  • 2篇后凸
  • 2篇畸形
  • 2篇脊髓
  • 2篇脊髓畸形
  • 2篇脊柱
  • 2篇脊柱侧
  • 2篇脊柱侧后凸
  • 2篇僵硬
  • 2篇骨细胞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成骨
  • 2篇成骨细胞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药物治疗

机构

  • 5篇解放军第30...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海门市人民医...
  • 1篇解放军306...

作者

  • 7篇陶飞飞
  • 5篇吴继功
  • 4篇陶有平
  • 3篇邵水霖
  • 3篇高博
  • 3篇马华松
  • 3篇李海侠
  • 3篇张乐乐
  • 2篇姬勇
  • 1篇刘俊丽
  • 1篇宋淑军
  • 1篇何春辉
  • 1篇张冲
  • 1篇汤健

传媒

  • 3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颈腰痛杂志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变频振动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变频振动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沿水平轴连续回转(30 r/min)细胞培养系统模拟微重力环境,应用电磁振动台将振动强度为0.5 g(g为加速度)在不同频率45 Hz、90 Hz、变频(5~90 Hz)振动应力作用于新生24 h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分别使用MTT比色法和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测定了解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模拟微重力环境可以抑制新生24 h 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功能;90 Hz 和5~90 Hz变频振动促进模拟微重力环境成骨细胞的增殖功能(p<0.01);45 Hz(p<0.05)和5~90 Hz(p<0.01)变频振动刺激对模拟微重力环境成骨细胞的分化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机械振动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这为机械振动刺激防治微重力环境下骨丢失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陶飞飞吴继功马华松宋淑军刘俊丽邵水霖张乐乐陶有平高博李海侠
关键词:微重力成骨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
变频振动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背景:  微重力环境下的人体病理、生理学变化已经成为医学领域倍受关注的研究课题。骨骼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成骨细胞对于维持骨骼系统的稳固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宇航员机体会发生多种病...
陶飞飞
关键词:成骨细胞微重力环境药物治疗免疫力
文献传递
不同剂量卡非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大鼠SDF-1 CXCR4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卡非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大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表达水平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50只健康SD大鼠中10只为空白组,其余40只大鼠进行多发性骨髓瘤模型建造,空白组大鼠不做处理。建模成功后,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模型组,其余30只大鼠为给药组,对给药组大鼠采用不同剂量的卡非佐米进行干预,并根据使用剂量将给药组大鼠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并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采用1.5、2.5、3.5mg/mL的卡非佐米进行干预,21d后处死大鼠,并对其皮下瘤组织进行切片染色观察,测量5组大鼠荷瘤重量平均值、腹水量平均值和肿瘤体积,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对5组大鼠SDF-1、CXCR4水平进行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F-1)表达水平,并阐述卡非佐米的治疗机制。结果中剂量组大鼠的荷瘤重量平均值、腹水量平均值和肿瘤体积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且SDF-1、CXCR4表达水平亦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P<0.05);中剂量组大鼠NF-κB、IL-6、TNF-α和IGF-1表达水平较低、高剂量组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卡非佐米能降低SDF-1、CXCR4水平的表达,抑制炎症通路活性来控制瘤细胞增殖,且中剂量卡非佐米的抑制效果更明显,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张冲蔡执中汤健何春辉陶飞飞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受体
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合并脊髓畸形的截骨手术治疗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合并脊髓畸形的截骨手术治疗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4-2014-04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例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畸形患者。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中脊髓畸形特点及临床经验,采用一期骨嵴切除、终丝切断、后颅窝减压术,二期经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做影像学改变。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2周冠状面及矢状面主弯Cobb角、冠状面及矢状面平衡平均矫形率分别为55.4%、53.9%、58.9%、56.2%,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6.3个月,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及矢状面主弯Cobb角、冠状面及矢状面平衡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矫形效果未见明显丢失。结论根据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合并复杂脊髓畸形的类型和特点,一期进行脊髓畸形的处理,二期进行全脊椎截骨手术矫形,可达到满意的早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司泽兵吴继功马华松陶有平邵水霖姬勇高博李海侠张乐乐陶飞飞
关键词:脊柱侧后凸脊髓畸形截骨
变频振动对尾吊大鼠失重性骨质疏松防治作用的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变频振动对尾吊大鼠失重性骨质疏松模型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且技术已经成熟的鼠尾悬吊动物模型模拟失重环境,应用电磁振动台将振动强度为0.5 g(g为加速度)在不同频率45 Hz、90 Hz、变频(5-90Hz)振动应力作用于3月龄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对照组(非鼠尾悬吊组);45 Hz组、90 Hz组、变频(5-90 Hz)组,鼠尾悬吊非振动组,每次振动1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休息间隔为2天,共4周。所有对照组不进行振动治疗,但置于与振动治疗组相同噪音环境下。实验后用Micro-CT测量股骨远端骨量、自动化分析仪测定血生化指标以及Elisa试剂盒测定骨钙素。结果振动刺激对失重性骨质疏松骨微结构的恢复及骨密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变频振动对骨微结构的恢复及增加骨密度一定程度上要好于固定频率振动。结论对尾吊大鼠28天的不同频率振动刺激使松质骨骨矿物质以及空间上的结构进行了重构,导致尾吊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中骨量的增加,骨密度的提高,对失重性骨质疏松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为临床上防治微重力环境下骨丢失提供了实验依据。
陶飞飞吴继功陶有平司泽兵
关键词:尾吊骨质疏松微重力
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10-2013-03在我院接受PVCR手术治疗的合并脊髓空洞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6例;其中同时伴发Chiari畸形I型患者在脊柱畸形截骨矫行前均先于神经外科进行后颅凹减压术;对于单纯合并脊髓空洞患者,直接进行脊柱截骨畸形矫治;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前、后冠状面及矢状面主弯Cobb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与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及矢状面主弯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脊髓空洞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采用PVCR进行治疗,可获得安全、有效的临床结果。
陶有平吴继功马华松邵水霖张乐乐姬勇高博李海侠陶飞飞司泽兵
关键词:脊柱侧后凸脊髓畸形截骨术
机械振动防治失重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随着载人空间站发展,在军事和民用都有着巨大应用价值,载人航天器围绕地球旋转时,由于离心力与重力相平衡,理论上其内部为零重力,这称之为失重。对于失重下的减少骨量丢失,药物预防或者治疗尚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并不能阻止失重状态下骨量的丢失,目前的研究证明了采用机械振动的方法可能是一种有效防治失重性骨质疏松的措施。因此本文对机械振动在动物、细胞、临床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防治失重性骨质疏松方面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陶飞飞吴继功
关键词:机械振动骨质疏松失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