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茂钦

作品数:14 被引量:11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95337部队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9篇暴雨
  • 5篇可预报性
  • 3篇夏季
  • 2篇印度洋海温
  • 2篇中国夏季降水
  • 2篇台风
  • 2篇暖区
  • 2篇暖区暴雨
  • 2篇强台风
  • 2篇夏季降水
  • 2篇近海
  • 2篇可预报性分析
  • 2篇江淮
  • 2篇降水
  • 2篇海温
  • 2篇锋面
  • 2篇暴雨过程
  • 2篇参数化方案
  • 2篇超强
  • 2篇超强台风

机构

  • 10篇南京信息工程...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江苏省海洋环...
  • 1篇广州市气象局

作者

  • 14篇陈茂钦
  • 3篇刘蕾
  • 3篇丁治英
  • 2篇徐海明
  • 2篇韩雪
  • 1篇刘彩虹
  • 1篇常越
  • 1篇李煜
  • 1篇邢蕊

传媒

  • 4篇气象研究与应...
  • 2篇气象科技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Meteor...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强台风“威马逊”近海急剧加强特征及诊断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利用NCEP/NCAR提供的全球客观分析资料对140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近海急剧加强的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南海较高的海表温度、中低层丰富的水汽净流入为"威马逊"增强提供了有利的能量条件;维持近22h对流层深层、高层及低层介于0~4m/s弱环境风垂直切变是"威马逊"两次以超强台风登陆的必要条件;台风中心附近对流层高层强烈辐散、中低层正涡度值的增大和正涡度柱向对流层上层的伸展导致"威马逊"急剧增强;"威马逊"台风急剧增强具有一定前兆性,急剧增强与环境风垂直切变及对流层中低层涡度值的响应时间分别为12h和9h。
刘蕾陈茂钦李煜邢蕊
关键词:超强台风近海
2016年1月柳州低温雨雪天气特点及成因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广西中尺度自动站资料及NCEP1°×1°、NCEP2.5°×2.5°格点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6年1月21-26日柳州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过程与欧亚地区大气环流异常密切相关,乌拉尔山东部阻高与低纬南支槽较常年同期相比偏强,槽前西南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不断在华南上空交汇为低温雨雪天气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过程期间,中西伯利亚冷高压长时间维持为低温雨雪天气提供了强大的冷源,850h Pa锋区强度强;冷空气南下及补充时段,中低层较好的辐合及抬升运动为雨雪的出现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整个过程中柳州上空的水汽辐合则相对较弱,冷空气主体南下后,湿层厚度也迅速降低,低温雨雪天气过程结束。
陈茂钦刘蕾张凌云刘洲荣
关键词:环流形势
江淮锋面暴雨与华南暖区暴雨可预报性对比分析研究
本文通过中尺度WRF模式研究了模式初始条件不确定性以及物理过程的不确定性对江淮锋面和华南暖区两次暴雨过程可预性影响的差异。首先研究了模式初始条件的微小误差在两例暴雨积分过程中的增长情况,比较两例暴雨的模式可预报性差异;然...
陈茂钦
关键词:锋面暴雨暴雨预报可预报性大气动力学
WRF中地形重力波参数化方案在一次华南暖区暴雨形成机制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2年
华南地形复杂多变,局地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又难于预报。要准确模拟华南地区的降水情况必须考虑地形的影响。以发生在云雾山东南侧一次暖区暴雨过程为例,探讨中尺度WRFV3.1版本中新增加的地形重力波拖曳(GWDO)参数化方案对山区暴雨的模拟能力,以及本次暴雨的形成机制。数值试验利用2008年6月5日00:00至2008年6月6日12:00的每6h一次的NCEP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为1°×1°)积分36h对发生在云雾山东南侧暴雨过程进行模拟,通过与实况对比分析后得出:①模式中考虑了GWDO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试验较好地模拟了广东阳江地区强降水的中心和强度,再现了暴雨过程中大尺度环流形势及其演变状况,成功地复制了中尺度低涡的位置及移向,而未考虑此方案的控制试验没能模拟出此次暴雨,其在中心位置和降水强度方面都与实况差别较大。②GWDO参数化方案的引入有效地减少由地形引起的对流层中层纬向风的偏差,比较合理地模拟出了地形对气流的影响,从而使山区暴雨的模拟效果更接近于实况。③由试验得出,地形重力波拖曳可以使能量在中层辐散,导致垂直上升运动加强并使降水加强和降水的范围相对集中,是本次特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
刘蕾丁治英常越陈茂钦
关键词:暴雨数值模拟地形
一次华南暴雨的可预报性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利用WRFV3.2.1数值模式,以2009年7月2-3日华南暴雨为例,考察随机添加的初始场误差在此次暴雨中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添加在初始场的误差随着积分过程延长对模拟结果的改变逐渐增大,且湿过程误差造成的模拟结果改变更大;从空间上来说,模式对高层温度的预报能力较差,对低层风场的预报能力较好;暴雨的可预报性与水汽场的精确度有关,水汽初始场越准确,暴雨的模式可预报性就越长,初始风场对暴雨模拟结果主要体现在经向风场的影响上,经向风场越准确,暴雨的可预报性就越好。
刘蕾李宜爽陈茂钦张凌云
关键词:暴雨可预报性
江淮锋面和华南暖区两次暴雨过程可预报性对比被引量:18
2011年
以2008年6月9—10日江淮地区的锋面暴雨和2008年6月6—7日华南地区的暖区暴雨为例,采用模式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这2个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暴雨的模式可预报性的差异.控制试验的结果表明,2个地区的暴雨都可以用WRF模式得到较好的模拟再现.通过在控制试验的初始场上对温度场和风场添加高斯随机扰动误差构造敏感性集合成员,结果表明初始场的微小误差在24h内使得华南暴雨与江淮暴雨的模拟结果都发生较大改变,但华南暴雨的误差增长快于江淮暴雨,导致华南暴雨模拟结果发生更大的改变.通过对集合离散度的分析表明,华南暴雨与江淮暴雨的离散度都随积分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大,但华南暴雨的集合离散度增长更快,华南暴雨的集合离散度在模式各层上都远大于江淮暴雨.从误差增长和集合预报的角度讲,华南暴雨的模式可预报性比江淮暴雨的模式可预报性差.
陈茂钦徐海明
关键词:可预报性暴雨
柳州锋前暖区暴雨的分型及统计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根据暴雨发生时850h Pa影响系统的不同,对2010-2015年柳州市暖区暴雨过程按南风型、切变型、低涡型进行分型,并对其影响系统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柳州锋前暖区暴雨峰值出现在6月份;三类型暖区暴雨基本都受南亚高压影响,高层有较强的辐散机制,中层有低值系统活动;暴雨过程中,低空急流甚至超低空急流的出现为暴雨区提供了大量的水汽辐合,使得暴雨区不稳定层结得以建立和维持;边界层以下的中尺度辐合线和较强的风速辐合是暖区暴雨的重要触发机制。
刘蕾陈茂钦张凌云
关键词:暖区暴雨天气学统计特征
140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近海急剧加强的特征及诊断分析
利用NCEP/NCAR提供的全球客观分析资料对140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近海急剧加强的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南海较高的海表温度、中低层丰富的水汽净流入为'威马逊'增强提供了有利的能量条件;维持近22小时对流层深...
刘蕾陈茂钦李煜邢蕊
关键词:超强台风近海
文献传递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柳州地区前汛期南风型暖区暴雨特征被引量:7
2018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站、区域自动气象站及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的1°×1°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2010—2015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柳州地区前汛期南风型暖区暴雨的特征及环流形势。结果表明:72.7%的南风型暖区暴雨出现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后;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两类暖区暴雨发生时500 h Pa均有正涡度的输送,辐合区主要位于925 h Pa附近或以下,超低空急流及边界层较强的南风风速辐合是暖区暴雨重要的触发机制;柳州北部地区的地形在一定程度上触发了暖区暴雨的发生,加大了柳州北部地区暴雨的发生频次;南海夏季风爆发前,暴雨区上空湿层较浅薄,中层干冷空气的侵入增加了暴雨区上空的不稳定度,高层辐散机制主要为副热带西风急流;而南海夏季风爆发后,南亚高压提供高层辐散机制,且高层辐散强于低层辐合,高层强烈的"抽吸"作用使暴雨区上空维持旺盛的上升运动,暴雨区湿层深厚,整层高湿的环境有利于降水效率的提高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产生。
刘蕾张凌云陈茂钦苏小玲袁马强
关键词:前汛期暖区暴雨
中国夏季降水雨型雨带与印度洋海温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根据1979~1998年中国夏季(6~8月)逐月降水资料和同期的印度洋海温资料,分别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和奇异值分解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其与同期印度洋海温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我国夏季逐月降水存在着几种相对典型的空间分布形态;夏季印度洋海温与同期江淮流域降水之间呈正相关,而与我国其他大部地区降水之间呈负相关。
彭模韩雪陈茂钦
关键词:夏季降水印度洋海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