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若蝉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蛋白
  • 4篇HMGB1
  • 3篇迁移
  • 3篇迁移率
  • 3篇肝癌
  • 2篇刀豆
  • 2篇刀豆蛋白A
  • 2篇组蛋白
  • 2篇细胞
  • 2篇抗体
  • 2篇肝损伤
  • 2篇高迁移率族蛋...
  • 1篇单细胞
  • 1篇蛋白A
  • 1篇豆状核
  • 1篇豆状核变性
  • 1篇对刀
  • 1篇信念
  • 1篇炎症
  • 1篇医学研究生

机构

  • 1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11篇陈若蝉
  • 6篇范学工
  • 4篇易盼盼
  • 3篇黄泽炳
  • 3篇黄燕
  • 3篇周蓉蓉
  • 2篇李宁
  • 1篇吴安华
  • 1篇肖满意
  • 1篇朱小艳
  • 1篇陈晨
  • 1篇汪玲
  • 1篇李春辉
  • 1篇李沙陵
  • 1篇李湘平
  • 1篇李洁
  • 1篇刘振国

传媒

  • 3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迁徙率族蛋白B1和糖基化终产物受体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高迁徙率族蛋白B1(hign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ox1,HMGB1)属于高迁移率族蛋白(HMG)家族中的一员,在真核细胞核内表达十分丰富。长期研究认为,HMGB1是典型的非组蛋白染色体蛋白,通过与DNA结合,
陈若蝉黄燕周蓉蓉易盼盼范学工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糖基化终产物受体迁徙肝癌HMGB1DNA结合
HMGB1在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潜在作用
研究背景: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及死亡率很高。肝癌的复发和转移是导致治疗失败、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有66.7%-77.2%肝癌...
陈若蝉
关键词:HMGB1肝癌增殖NF-ΚBSIRNA
文献传递
HMGB1抗体对刀豆蛋白A引起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抗体对刀豆蛋白A(ConA)引起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无污染雄性Balb/c小鼠分成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注射ConA)和实验组(注射ConA+HMGB1抗体),3组小鼠注射药物6 h后摘眼球取血,所获血液离心后取血清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和HMGB1,留取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Tunel、免疫荧光等检测。结果实验组小鼠肝组织病理炎症反应轻于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HMGB1:空白对照组分别为(52.00±8.34)U/L、(7.54±0.53)ng/mL,模型组分别为(5 551.50±1 445.74)U/L、(18.06±1.65)ng/mL,实验组分别为(1 977.40±654.89)U/L、(10.77±0.71)ng/mL;肝组织中HMGB1 mRNA、HMGB1表达量(相对值):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886±0.253、0.086±0.028,模型组分别为4.718±0.341、0.268±0.043,实验组分别为3.005±0.331、0.116±0.008;实验组小鼠血清中ALT、HMGB1,以及肝组织中HMGB1 mRNA、HMGB1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均P<0.001)。肝组织细胞凋亡、肝细胞内HMGB1迁移(标准化):空白对照组均为1±0,模型组分别为4.67±0.33、4.50±0.22,实验组分别为2.67±0.21、2.33±0.21;实验组小鼠肝组织细胞凋亡、肝细胞内HMGB1迁移均低于模型组(均P<0.001)。结论 HMGB1抗体能改善肝组织的病理损伤,可以保护ConA引起的小鼠肝损伤。
黄泽炳黄燕周蓉蓉陈若蝉易盼盼李宁范学工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1刀豆蛋白A肝损伤肝损伤模型
类似卟啉病的肝豆状核变性1例报告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通过病例报告,增强临床医生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认识,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能力。方法综合文献复习分析1例表现类似卟啉病的肝豆状核变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临床表现以及铜蓝蛋白联合基因检测确诊肝豆状核变性。结论基因检测是肝豆状核变性有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段。ATP7B基因上的剪接突变c.51+2T>G是肝豆状核变性的致病基因。
王英灏陈若蝉肖满意汪玲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卟啉病基因检测
高通量单细胞及空间转录组技术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在检测、捕获、清除病原体和外来抗原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本文主要简述高通量单细胞及空间组学技术解析肝脏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随着高通量单细胞技术的发展,现在可以在单细胞水平上破译复杂器官和疑难疾病的异质性、分化、细胞间通信等,从而认识到过去未知的致病途径和疾病机制,有利于开发新的治疗靶点。并且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单细胞转录组可以和空间转录组学、表观遗传组、蛋白组、代谢组、微生物组以及临床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有益于将患者分层并进行精准治疗。
李洁陈晨邹菊陈若蝉
关键词:肝脏
MiR-340介导高迁移率组蛋白盒1参与肝纤维化发病的机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miR-340/高迁移率组蛋白盒1(HMGB1)轴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基因芯片筛选正常和肝纤维化大鼠差异表达的miRNA后选择其中可靶向HMGB1的miRNA并验证,qPCR检测miRNA表达变化对HMGB1水平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LUC)验证miR-340和HMGB1间的靶向关系;miRNA mimics和HMGB1过表达载体共转染后,噻唑蓝(MTT)法检测肝星状细胞系HSC-T6的增殖活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外基质(ECM)标志物I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的表达。采用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苏木精-伊红及Masson染色结果表明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构建成功;芯片分析和生物信息学预测得到8个可能靶向HMGB1的miRNA,动物模型验证得到miR-340;qPCR检测结果表明miR-340可抑制HMGB1表达,荧光素酶互补实验提示miR-340可靶向结合HMGB1;功能实验结果表明HMGB1过表达可增强细胞增殖活性和I型胶原、α-SMA的表达,而miR-340 mimics不仅可抑制细胞增殖活性和HMGB1、I型胶原、α-SMA的表达,还可部分逆转HMGB1对细胞增殖和ECM合成的促进作用。结论miR-340靶向HMGB1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和ECM沉积,在肝纤维化进程中发挥保护作用。
李沙陵易盼盼陈若蝉黄泽炳胡兴旺范学工
关键词: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沉积
HMGB1抗体对刀豆蛋白A引起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是一种非组蛋白核蛋白,在胞外它还是一个关键性的炎症介质.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HMGB1抗体对刀豆蛋白A引起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方法:健康雄性20克左右的Balb/C小鼠分成三组:空白对...
黄泽炳黄燕周蓉蓉李宁陈若蝉易盼盼范学工
关键词:刀豆蛋白A肝损伤
DAA与HCC--丙肝治疗新时代的挑战被引量:9
2018年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慢性感染已成为备受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HCV的感染率约为2.8%,共1.85亿例,由其导致的死亡病例约35万/年。我国2006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显示,中国大陆约有560万慢性HCV感染者。然而,考虑到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的更多感染者,中国慢性HCV的感染人数预估可能为1 000万例。
陈若蝉刘振国刘振国
关键词:丙型肝炎DAA肝癌复发
美国2011版软式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多学会指南(摘译)被引量:1
2012年
消化内镜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因其所致的医源性感染,在全球也已成为患者、医学界和舆论传媒关注的热点。为预防消化内镜所致的医源性感染,保障消化内镜技术的健康发展,2011年,美国消化内镜学会(p&E)和美国医疗保健流行病学学会(SHEA)发起组织消化内镜工作会议,共同起草了软式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处理指南,并经多个专业学会共同修改和批准.
陈若蝉李春辉吴安华
关键词:内镜消化内镜消毒
医学研究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知、信、行”的调查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了解医学研究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19,COVID-19)疫情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抗击疫情相关实践的参与情况及医学职业的认知,为医学生应对公共危机事件和后续指导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经验。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某临床医院2018—2020级1427名非在职医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在问卷星网站设计电子问卷,由研究生部老师负责在年级微信群发放问卷。结果本研究收回有效问卷1260份,问卷回收率88.30%,其中男生504人(40.00%),女生756人(60.00%)。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研究生在COVID-19的典型临床表现、主要传播途径、治疗方法、预防和控制传播等知识知晓率较高,分别为99.60%、97.22%、98.57%、99.76%以及99.76%。93.70%的医学研究生主动进行疫情防疫知识的学习及获取,71.35%的医学研究生认为疫情更加坚定了从医的决心,62.94%的医学研究生有主动参与一线抗疫意愿。80.48%因疫情原因影响了实验进度/学习计划,14.60%的医学研究生因疫情影响了就业,不同培养层次和学位类别的研究生因疫情延期开题(χ^(2)=11.567,P=0.010)、影响实验进度/学习进度(χ^(2)=29.373,P=0.000)、影响出国/联合培养(χ^(2)=114.152,P=0.000)、毕业延迟(χ^(2)=8.970,P=0.030)及影响就业(χ^(2)=19.80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02%的医学研究生感觉疫情给他们带来了心理压力,身在国外的研究生心理压力高于国内研究生(88.33%vs 56.45%),同时国内研究生面对疫情态度更积极,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66.19%vs 43.33%)。结论疫情暴发期间,医学研究生对COVID-19防控知识的掌握、主动参与疫情的态度以及对自我职业的认同度整体良好,但应注意重点人群,并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教育及认知,以免影响医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规划。
朱小艳陈若蝉李湘平宋爽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知识信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