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燕

作品数:81 被引量:397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23篇细胞
  • 21篇肝炎
  • 17篇慢性
  • 16篇乙型
  • 16篇病毒
  • 15篇乙型肝炎
  • 14篇螺杆菌
  • 13篇肝癌
  • 11篇幽门螺
  • 11篇幽门螺杆菌
  • 11篇慢性乙型
  • 11篇慢性乙型肝炎
  • 9篇蛋白
  • 9篇肝炎患者
  • 8篇乙型肝炎患者
  • 8篇慢性乙型肝炎...
  • 8篇肝炎病毒
  • 7篇外周
  • 7篇外周血
  • 6篇小鼠

机构

  • 81篇中南大学
  • 3篇东南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宁夏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市第三中...
  • 3篇包头医学院第...
  • 3篇常德市第一人...
  • 3篇丹东市中心医...
  • 3篇湖南中医药高...
  • 3篇宁夏回族自治...
  • 3篇太原市第三人...
  • 3篇湘西自治州人...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湖南医科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银川市第一人...

作者

  • 81篇黄燕
  • 44篇范学工
  • 14篇李宁
  • 11篇黄泽炳
  • 10篇田雪飞
  • 9篇易盼盼
  • 6篇朱才
  • 6篇周蓉蓉
  • 5篇张艳
  • 4篇全俊
  • 4篇付春燕
  • 3篇呼圣娟
  • 3篇谭德明
  • 3篇党彤
  • 3篇雷创
  • 3篇向慧玲
  • 3篇杨少奇
  • 3篇邹明祥
  • 3篇陈仁
  • 3篇刘益军

传媒

  • 15篇中国感染控制...
  • 8篇世界华人消化...
  • 7篇中华肝脏病杂...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3篇中国肝脏病杂...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年份

  • 5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周血幽门螺杆菌DNA的检测
2005年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是否可导致菌血症。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2 0例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患者的外周血和胃黏膜组织进行幽门螺杆菌DNA检测,并对胃黏膜组织进行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结果 在2 0个病例中,9例胃黏膜组织分离培养出了幽门螺杆菌,15例胃黏膜组织PCR扩增出幽门螺杆菌DNA ;2 0份外周血标本中有3份PCR扩增出幽门螺杆菌DNA ,其16SrRNA、cagA基因为阳性,该3例患者的胃黏膜组织也扩增出了幽门螺杆菌DNA ,并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结论 幽门螺杆菌不仅存在于胃黏膜组织中,也可存在于血液中,提示幽门螺杆菌可引起菌血症。
唐祖胜范学工刘丽田雪飞陈仁黄燕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菌血症DNA
基因3型慢性丙型肝炎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3型(G3型)是全球第二流行的丙型肝炎基因型, 与其他基因型相比, 疾病进展率和病死率更高。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出现之后, 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但是G3型较其他基因类型疗效欠佳, 被认为是最难治疗的亚型之一。本文就G3型患者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及其持续病毒学应答率进行综述, 以供临床参考。
赵小婷黄泽炳黄燕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持续病毒学应答率
HMGB1抗体对刀豆蛋白A引起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抗体对刀豆蛋白A(ConA)引起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无污染雄性Balb/c小鼠分成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注射ConA)和实验组(注射ConA+HMGB1抗体),3组小鼠注射药物6 h后摘眼球取血,所获血液离心后取血清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和HMGB1,留取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Tunel、免疫荧光等检测。结果实验组小鼠肝组织病理炎症反应轻于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HMGB1:空白对照组分别为(52.00±8.34)U/L、(7.54±0.53)ng/mL,模型组分别为(5 551.50±1 445.74)U/L、(18.06±1.65)ng/mL,实验组分别为(1 977.40±654.89)U/L、(10.77±0.71)ng/mL;肝组织中HMGB1 mRNA、HMGB1表达量(相对值):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886±0.253、0.086±0.028,模型组分别为4.718±0.341、0.268±0.043,实验组分别为3.005±0.331、0.116±0.008;实验组小鼠血清中ALT、HMGB1,以及肝组织中HMGB1 mRNA、HMGB1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均P<0.001)。肝组织细胞凋亡、肝细胞内HMGB1迁移(标准化):空白对照组均为1±0,模型组分别为4.67±0.33、4.50±0.22,实验组分别为2.67±0.21、2.33±0.21;实验组小鼠肝组织细胞凋亡、肝细胞内HMGB1迁移均低于模型组(均P<0.001)。结论 HMGB1抗体能改善肝组织的病理损伤,可以保护ConA引起的小鼠肝损伤。
黄泽炳黄燕周蓉蓉陈若蝉易盼盼李宁范学工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1刀豆蛋白A肝损伤肝损伤模型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器官移植受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高风险人群,为降低该类患者的感染率及重症化率,疫苗接种是有效的防控方法。本文介绍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预后,综合分析该人群接受新冠疫苗后免疫应答相关机制及强化免疫的研究进展,并对该类患者的免疫策略提出建议。
郑宜翔李春辉黄燕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器官移植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2013年
目的了解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方法收集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22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血清。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BMC中RAGE mRNA及NF-κBp65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RAGE的表达。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RAGE表达与NF-κBp65及肝功能指标TBil、PTA的关系。结果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高表达RAGE mRNA、NF-κBp65 mRNA及血清RAGE,且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未恢复患者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恢复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RAGE mRNA与NF-κBp65 mRNA的表达水平互呈正相关,且分别与TBil水平呈正相关,与PTA的水平呈负相关,而血清中RAGE的表达水平与TBil及PTA的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RAGE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及血清中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病情进展相关。
赵晶易盼盼黄燕周蓉蓉陈若婵范学工
关键词:RAGE核因子-ΚB慢性乙型肝炎
肝癌组织中螺杆菌16SrRNA基因的检测被引量:34
2002年
目的:探讨螺杆菌感染是否与人类肝癌的发生相关.方法:选取经病理诊断的肝癌组织38例,肝硬化15例,慢性肝炎12例,肝良性肿瘤15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螺杆菌16SrRNA检测螺杆菌,扩增产物经Southern杂交证实,并对部分标本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及同源比较.阳性者再扩增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特异基因(26Ku蛋白)和相关功能基因(cagA,vacA,glmM,rps4)来验证是否为该菌.结果:52.6%(20/38)的肝癌组织中发现螺杆菌存在,而非肝癌组无一例阳性(P<0.01).所有PCR产物用South-ern杂交得到证实.10例测序及同源比较显示,肝癌组织中的螺杆菌16SrRNA序列与Hpylori的16SrRNA序列有99-100%的同源性.阳性标本中26ku基因大部分亦阳性(14/20),但仅3例扩增出cagA基因,4例扩增出glmM基因,一直未扩增出vacA基因和rps4基因.结论:肝癌组织中存在螺杆菌感染,他与肝癌的发生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黄燕范学工陈永平李宁汤立军
关键词:肝癌螺杆菌RRN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化学合成多肽体外抗HBV复制的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人工设计并化学合成的多肽在体外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模型中对HBV-DNA复制、病毒标志物表达的影响,及其细胞毒性强弱,筛选高HBV抑制且低细胞毒性的多肽,探索多肽作为新型HBV抗病毒药物分子的潜力。方法采用传统的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平台设计并合成的7种多肽(KBDT-1、2、3……7,以疏水性及阳离子电亲和力大小为依据),将7种化学合成多肽(10 mg/mL)、拉米夫定(1 mg/mL,阳性对照)、空白溶剂(阴性对照)作用于HepG 2.2.15细胞系,检测化学合成多肽对HBV的抑制作用,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比较各组药物对细胞毒性的强弱。选取HBV抑制作用最强的多肽,设置10、1、0.1 mg/mL浓度梯度,分别处理HepG 2.2.15细胞3、6、9 d后,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病毒DNA拷贝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HBsAg及HBeAg的变化。结果从7种化学合成多肽中筛选出多肽KBDT-2,RT-PCR结果显示,KBDT-2具有体外抗HBV复制作用,且药物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显示,KBDT-2对HBV生物学标志物HBsAg及HBeAg有抑制作用;结晶紫染色检测结果显示,KBDT-2对HepG 2.2.15无明显毒性作用。结论KBDT-2具有抑制HBV复制作用,且无明显细胞毒性,可以有效降低HBsAg、HBeAg表达,为探索抗HBV新型药物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王晓芳范学工黄泽炳黄燕陈若婵易盼盼李宁胡兴旺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流程的构建及评价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断流程(简称湘雅流程),评估其准确度。方法纳入2020年1月23日至2月3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排查COVID-19的≥12岁人群连续队列,按时间顺序分为试验库和验证库;记录该队列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流行病学史及发热,检测血常规及流感抗体。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评价罹患COVID-19的可能性(第1类和第2类被认为CT-COVID-19阳性,可能为COVID-19),评估肺受累范围。按国家卫健委推荐诊疗方案(简称卫健委方案),采集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在试验库中计算流行病学史、发热、血淋巴细胞降低及CT检出核酸阳性的效能,多指标构建COVID-19诊断的湘雅流程,检验湘雅流程及卫健委方案检出核酸阳性的效能,最后在验证库内验证湘雅流程的效能。结果共纳入382例排查者,其中试验库261例、验证库121例;男192例(50.3%)、女190例(49.7%),中位年龄35岁(范围:15~92岁),有流行病学史183例(47.9%)、发热275例(72.0%)、血淋巴细胞降低212例(55.5%),胸部CT异常114例(29.8%),CT-COVID-19阳性43例(11.3%),咽拭子核酸阳性30例(7.9%)。胸部CT检出核酸阳性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50与0.704,准确度(0.809)均高于流行病学史(0.660)、发热(0.532)及血淋巴细胞降低(0.596)(P=0.001、0.002、0.003)。湘雅流程与卫健委方案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均为1.000),但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后者(0.872比0.765、0.778比0.592,均P<0.001)。湘雅流程需检测核酸的人数少于卫健委方案(31比64例),相差率为51.6%,核酸检测阳性率为64.5%(20/31)。在验证库中,湘雅流程筛选疑似病例的准确度为0.967,核酸检测阳性率为76.9%(10/13)。结论湘雅流程能预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结果,在流行期内可作为湖北省外地区≥12岁人群筛选COVID-19疑似病例的参考,但还需扩大样本进一步�
熊曾傅蕾周晖刘进康王爱民黄燕黄勋易斌吴静李春辉全俊李敏冷月爽罗维军胡成平廖伟华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研究的若干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乙型肝炎仍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的肝硬化、肝衰竭和原发性肝癌。近年来,随着HBV标志物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界认识到HBV标志物在乙型肝炎患者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某些HBV标志物的病理作用被进一步认识。本文对此领域的若干进展作一综述。
付沙黄燕范学工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原发性肝癌HBXLHBS
正常人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观察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 (PCR ELISA)法测定正常人淋巴细胞经植物血凝素 (PHA)刺激前后端粒酶的活性水平及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2 (rhIL 12 )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正常人外周血静息淋巴细胞有低水平的端粒酶活性表达 ,但经PHA刺激后活性明显升高 ,没有发现rhIL 12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论 :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可表达端粒酶活性 。
黄燕范学工唐发清易红
关键词:端粒酶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12PCR-ELISA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