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生

作品数:23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血液
  • 9篇血液透析
  • 9篇血液透析患者
  • 9篇透析患者
  • 9篇维持性
  • 7篇维持性血液
  • 7篇维持性血液透...
  • 7篇维持性血液透...
  • 6篇血清
  • 5篇肾病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4篇血管
  • 4篇肾病患者
  • 4篇内皮
  • 4篇病患
  • 3篇蛋白
  • 3篇血清脂联素
  • 3篇血压
  • 3篇预后

机构

  • 17篇上海市第一人...
  • 7篇宁波市医疗中...
  • 1篇美康生物科技...

作者

  • 23篇陈生
  • 14篇袁伟杰
  • 11篇于青
  • 10篇张政
  • 9篇黄洁波
  • 5篇谷立杰
  • 5篇王玲
  • 4篇郭蓓
  • 4篇尚明花
  • 4篇包瑾芳
  • 3篇朱楠
  • 3篇吴迪英
  • 3篇陈蕾
  • 3篇王莉君
  • 2篇杨金国
  • 1篇刘智辉
  • 1篇王芳
  • 1篇宫丽
  • 1篇张郁苒
  • 1篇裘晓蕙

传媒

  • 6篇中华医学会肾...
  • 3篇2011中华...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2篇中华医学会肾...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 1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维生素D受体ApaⅠ基因多态性和维持性血透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2011年
左心室肥厚(LVH)是维持性血透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危险因素之一,维生素D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可影响血透患者LVH的发生。本研究通过检测维持性血透患者VDRApaⅠ基因型,旨在探讨VDR ApaⅠ基因多态性和血透患者LVH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
王莉君于青陈生黄洁波袁伟杰
关键词:维持性血透患者维生素D受体左心室肥厚基因多态性APA心血管并发症
动静脉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分布及其并发症
宫丽于青黄洁波陈生安淑娴王莉君袁伟杰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和CDl46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2011年
研究发现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内皮功能损害机制,而细胞黏附分子CDl46表达可减轻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f“。因此,我们通过临床对照研究,对2型DN患者血清脂联素和CDl46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进行探讨。
黄洁波于青陈生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脂肪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细胞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危险因素及对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探讨HB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到2009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6月的3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透析时间6~372月,平均血液透析时间(64.13±61.00)月。所有患者每半年复查一次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指标,并分为HBsAg阳性组和HBsAg阴性组。患者血液透析前用第二代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BV感染指标,自动生化仪测定肝功能,血球分析仪测定血常规。结果30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BsAg阳性20例(6.64%),如果包括乙型肝炎感染其他指标(HBVM任何一项)则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率是42.52%,其中5例(25.00%)有输血史,HBsAg阴性患者中6例(2.14%)有输血史。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输血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存在相关性(r=16.597,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加乙型肝炎感染率提高,HBsAg阳性对血液透析患者肝功能影响并不显著,其乙型肝炎相关并发症也少见。定期检测及对HBsAg阳性患者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是预防透析中心乙型肝炎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陈生于青张政尚明花包瑾芳袁伟杰
关键词:血液透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肝功能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血压变异性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3
2013年
目的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异性(BPV)情况,探讨影响MHD过程中BPV增加的相关危险因素,了解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月1日以前开始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常规透析的MHD患者行回顾性分析。记录2009年1月-010年12月期间每季度第1次血液透析过程中所有血压值,求取收缩压、舒张压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以离散系数表示透析中收缩压和舒张压BPV。随访时间未满2年的患者取时间平均分布的6~8个透析过程的血压计算。记录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继续随访至2011年12月31日。结果共纳入280例患者。平均透析中收缩压BPV为0.119±0.029,舒张压BPV为0.118±0.028;其中老年MHD患者(114例)透析中收缩压的BPV显著高于青中年组(166例)(0.126±0.029比0.114±0.028,P=0.012),两组问透析中舒张压的B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17±0.031比0.119±0.025,P=0.498)。将透析中收缩压BPV作为应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透析前收缩压、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及血红蛋白水平是透析中收缩压BPV的独立影响因素。将透析中舒张压BPV作为应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平均脱水量是透析中舒张压BPV的独立影响因素。随访3年,死亡64例(22.9%),生存分析显示透析中收缩压BPV升高与病死率升高显著相关(P〈0.01)。结论高龄、透析前高收缩压、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增加、血红蛋白水平降低为MHD患者透析中收缩压BPV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增加为MHD患者舒张压BPV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透析中收缩压的BPV升高与MHD患者全因死亡率增加有关。
谷立杰张郁苒袁伟杰王玲张政陈蕾王婧陈生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压变异性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CD14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DPN)与CD146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DN)中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健康对照组(HC) 13例,2型糖尿病患者75例,根据24小时尿白蛋白量、血清肌酐(serum cr...
黄洁波于青陈生
EGCG联合ARB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治疗的研究
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害过程中的作用,作为绿茶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联合应用能否有效阻止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本研究以链脲佐菌素(S...
陈生于青黄洁波张政尚明花包瑾芳袁伟杰
氯沙坦联合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大鼠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60mg·kg^-1)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氯沙坦组、EGCG组、氯沙坦+EGCG组。EGCG组和氯沙坦+EGCG组每周给予ECd2G10mg·kg^-1腹腔注射,氯沙坦组和氯沙坦+EGCG组每天给予氯沙坦40rag·kg^-1灌胃。分别测定各组4、8、12周时血肌酐(Cr)、尿素氮(BUN)、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低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白蛋白(Alb)、24h尿蛋白定量(24hPro)。应用RealtimePCR法检测肾皮质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产生的主要通路NADPH氧化酶Nox4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肾皮质蛋白NADPH氧化酶Nox4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相对于正常对照组Cr,BUN,TG,CHOL,HDL,LDL,24hPr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氯沙坦组、EGCG组、氯沙坦+ECa2G组大鼠Cr、24hPro有显著减少(P〈0.05),但GLU,BUN,TG,CHOL,HDL,LDL均无明显减少(P〉0.05)。与氯沙坦组和EGCG组比较,氯沙坦+ECA2G组Cr,GLU,BUN,TG,CHOL,HDL,LDL,ALB,24hPro均有差异但差异不明显(P〉0.05)。在第4和12周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球硬化明显;与糖尿病组比较,氯沙坦组、EGCG组、氯沙坦+EGCG组大鼠肾小球硬化均显著改善;与氯沙坦组比较,EGCG组、氯沙坦+EGCG组大鼠。肾小球硬化缓解更加明显;在电子显微镜观察下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球足细胞明显融合,氯沙坦组少量融合,而EGCG组和氯沙坦+EGCG组足细胞基本完好。糖尿病组Nox4蛋白表达最高;与EGCG组和氯沙坦组比较,氯沙坦+EGCG组Nox4蛋白表达均降低,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更加显著(P〈0.05)。第4、8、12周NADPH氧
陈生于青黄洁波裘晓蕙袁伟杰
关键词: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氯沙坦氧化应激NADPH氧化酶糖尿病肾病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内皮损伤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1,HMGB1)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其与炎症因子、内皮损伤标志物的关系,了解HMGB1对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血管内皮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式,选择MHD患者89例,并以31例健康者作对照,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入选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á(tumor necrosis factor-á,TNF-á)、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HMGB1水平。ELISA法检测MHD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nsion molecule-1,sVCAM-1)和E选择素水平,同时收集其血常规和血生化等指标。结果 MHD患者血清HMGB1、TNF-á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MGB1水平与TNF-á、IL-6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1和0.804,均P<0.01)。HMGB1水平与sVCAM-1、E选择素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4和0.601,均P<0.01),与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60和-0.372,均<0.05),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糖等不相关(P>0.05)。结论 MHD患者血清HMGB1水平升高,与血管内皮损伤密切相关,因此其作为一项评价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新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谷立杰朱楠袁伟杰王玲陈生张政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1微炎症状态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E选择素
血清微小RNA-155、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钙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血清微小RNA-155(miR-155)、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管钙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未透析DN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是否合并血管钙化分为合并血管钙化组(钙化组) 52例和非血管钙化组(非钙化组) 61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利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指标,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miR-155、PDCD4 mRNA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管钙化组患者血清miR-155和PDCD4 mRNA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DN患者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结果钙化组miR-155及血钙水平明显低于非钙化组(P <0.05),PDCD4 mRNA、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水平明显高于非钙化组(P <0.05);与钙化不明显组相比,中度、重度钙化组患者血清miR-155水平依次降低,PDCD4 mRNA水平依次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管钙化组患者血清miR-155、PDCD4 mR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72,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H水平高、miR-155水平低、PDCD4 mRNA水平高均是影响DN患者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DN合并血管钙化患者血清miR-155表达下降,PDCD4表达升高,且与血管钙化的严重程度有关,可能参与DN患者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
陈生蔡莹郭蓓张家乐杨金国徐鹏杰
关键词: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糖尿病肾病血管钙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