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旭东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清
  • 3篇细胞
  • 3篇病毒
  • 3篇病毒感染
  • 2篇胆汁
  • 2篇肾病
  • 2篇免疫
  • 2篇健脾
  • 2篇健脾方
  • 2篇肝硬化
  • 2篇补肾
  • 2篇补肾健脾
  • 2篇补肾健脾方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单个核细胞分...
  • 1篇胆汁酸
  • 1篇胆汁性
  • 1篇胆汁性肝硬化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检测

机构

  • 9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市第八人...

作者

  • 9篇陈旭东
  • 3篇邵华卿
  • 3篇胡晓波
  • 3篇王磊
  • 3篇金炜
  • 2篇王蕾
  • 2篇姚震
  • 2篇陈伟琴
  • 1篇赵凌旭
  • 1篇陆元仲
  • 1篇单亚维
  • 1篇陆波

传媒

  • 3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肝脏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功能的动态变化,为病毒免疫实验提供参考。方法:分离健康人PBMC,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病毒干预组。空白对照组PBMC正常培养,病毒干预组PBMC加入HepG 2.2.15培养上清液中浓缩的HBV共培养。分别在培养4 h、8 h、12 h、24 h、36 h、48 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进行细胞因子(CK)检测。观察细胞因子随时间变化曲线,分析病毒刺激对PBMC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病毒干预后IL-2的含量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其余各因子含量随时间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IL-4、IL-17A、IFN-γ、TNF-ɑ分泌高峰在8 h, IL-6分泌高峰在36 h, IL-10分泌高峰在24 h;空白对照组PBMC中IL-4、IFN-γ各时间点含量高于病毒干预组(P<0.05),IL-6、TNF-ɑ各时间点含量低于病毒干预组(P<0.05);IL-2、IL-10、IL-17A、含量除个别时间点均低于病毒干预组(P<0.05)。结论:病毒刺激后各细胞因子的分泌高峰不同,可根据各自分泌特点选择恰当的研究时间点;HBV感染导致的IFN-γ低表达和IL-6、IL-10高表达可能是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机制之一。
邵华卿张春蕾陈旭东王磊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细胞因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以腰痛为首发症状伴血清胶冻状多发性骨髓瘤1例
2020年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恶性血液疾病,以浆细胞异常增殖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为主要特征[1]。MM患者主要表现为骨痛、肾功能损伤、贫血等。由于缺乏特异性,致使患者常被漏诊、误诊,未能得到及时治疗[2]。因此,准确诊断成为MM患者治疗的关键,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延长其生存期。近期,本研究发现1例首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M患者。
陈佳金炜姚震陆波金敏陈旭东胡晓波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腰椎间盘突出症
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探讨补肾健脾方对不同载量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树突状细胞(DC)亚群抑制状态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SD大鼠制备空白及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采用HepG 2.2.15细胞株制备HBV病毒液。分为低病毒刺激(病毒浓度为1×10^(5)IU/孔)和高病毒刺激(病毒浓度为1×107IU/孔)实验。低病毒刺激实验每组设6个复孔,每孔细胞为1×10^(6),分为正常组一、低病毒组(病毒浓缩液1μl)、空白血清组一(病毒浓缩液1μl+10%空白血清200μl)、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组一(病毒浓缩液1μl+10%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200μl);高病毒刺激实验每组设6个复孔,每孔细胞为1×10^(6),分为正常组二、高病毒组(病毒浓缩液100μl)、空白血清组二(病毒浓缩液100μl+10%空白血清200μl)、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组二(病毒浓缩液100μl+10%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200μl)。两个实验均在干预12、24、36、48 h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DC亚群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含量。结果低病毒刺激实验中,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组一各时间mDC、pDC含量均高于同时间点空白血清组一、低病毒组(P<0.05);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组一mDC含量本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C含量12 h、24 h时较本组36 h、48 h低(P<0.05)。高病毒刺激实验中,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组二各时间mDC、pDC含量均高于同时间点空白血清组二和高病毒组(P<0.05);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组二pDC含量12 h、24 h时较本组36 h、48 h低(P<0.05),mDC含量36 h时较12 h、24 h低,48 h时较12 h低(P<0.05)。不同载量HBV刺激12、24、36、48 h时,高病毒组及低病毒组mDC、pDC含量均随干预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高病毒组各时间mDC含量均低于同时间点低病毒组(P<0.05),pDC含量仅12 h时低于低病毒组(P<0.05)。结论 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可改善HBV对DC亚群的抑制,提高mDC、pDC
刘影张春蕾单亚维陈旭东王磊
关键词:髓样树突状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补肾健脾方
补肾健脾方对乙肝病毒感染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补肾健脾方对HBV感染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将招募的慢性HBV感染者及健康志愿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集各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α干扰素(IFN-α)、白细胞介素-2(IL-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两组的PBMC中自然杀伤细胞(NK)、辅助性T细胞1(Th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数量及胞内IFN-γ、IFN-α、IL-2、IL-12、TNF-α、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T盒子转录因子(T-BET)、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4(STAT4)蛋白表达水平。(2)制备大鼠含药血清,通过WST-1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筛选含药血清干预PBMC的安全剂量;以HBV感染者PBMC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3个组,空白对照组、空白血清组和含药血清组,干预48 h后,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FN-α、IL-2、IL-12、TNF-α含量,FCM检测各组PBMC中CTL、Th1、NK细胞数量及胞内细胞因子水平;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1)与健康志愿者相比,HBV感染者血清中IFN-γ、IL-12含量和PBMC中CTL、Th1、NK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5);HBV感染者PBMC胞内IFN-γ、IL-12、TNF-α、STAT4、T-BET较健康志愿者合成减少(P<0.05)。(2)与空白血清组相比,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组PBMC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12含量明显升高(P<0.05);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组PBMC中CTL、Th1、NK细胞数量以及胞内IFN-γ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血清组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血清组相比,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可明显上调Ifnγ、IL2、Il12、TnfαmRNA表达(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可通过上调CTL、Th1、NK细胞数量,促进IL-12分泌,进而促进IFN-γ的合成与分泌,从而恢复HBV感染者PBMC的免疫功能。
刘影陈旭东邵华卿孙陈岑徐汉辰王磊
关键词:补肾健脾方干扰素Γ免疫T淋巴细胞
suPAR和其他实验室指标在慢性肾病中医证候分型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suPAR及相关实验室指标与IgA肾病、膜性肾病等慢性肾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慢性肾病初诊患者血清及24小时尿液,ELISA法检测血清及尿液中suPAR含量,自动生化仪检测肾功能相关实验室指标,结合慢...
陈伟琴陈旭东钟逸斐胡晓波
血清胆汁酸对不同病因所致肝硬化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分析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血清胆汁酸(TBA)水平与病因及肝功能各指标相关性,探讨血清TBA在不同类型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龙华医院肝病科肝硬化患者一般资料及生化检测指标,以病因分类,比较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TBA与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全部肝硬化患者TBA与肝胆酸(CG)高度相关(r=0.72),与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普通负相关(r=-0.45,-0.48,-0.48),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普通正相关(r=0.48, 0.49)。按病因亚组分类后,各亚组(除酒精性肝硬化)TBA与CG均高度正相关;乙肝肝硬化组TBA与PA中度负相关,与TBil、DBil中度正相关;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TBA与PA、Alb、CHE中度负相关,与ALT、AST、TBil、DBil中度正相关;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TBA与PA、Alb、CHE中度负相关;酒精性肝硬化组TBA与Alb中度负相关,与DBil中度正相关;血吸虫性肝硬化组TBA与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中度正相关,与碱性磷酸酶(ALP)、TBil、DBil高度正相关。结论 TBA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及胆红素代谢状况,尤其是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反映肝脏合成、损伤及代谢等多项功能。
陈旭东陈佳金炜姚震胡晓波
关键词:胆汁酸肝硬化
检测尿Ⅳ型胶原的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的建立及尿Ⅳ型胶原在膜性肾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建立检测尿Ⅳ型胶原(ⅣC)的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并探讨尿ⅣC在膜性肾病(MN)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制备适用于尿ⅣC检测的标准品,建立检测尿ⅣC的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并对该方法的检测性能(检测限、线性范围、正确度、精密度、回收率及分析灵敏度)进行确认。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尿ⅣC对MN的诊断效能。采用该方法检测274例慢性肾病(CKD)患者及83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尿ⅣC水平,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分期的CKD患者尿ⅣC水平的变化。结果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尿ⅣC的标准曲线拟合方程为Y=42.802X^2+10 626X-10 856(r^2=0.999);最低检测限为1.48 ng/m L。低值、中值和高值样本的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4.22%、8.16%和3.46%,低值和中值批间CV分别为18.23%、17.61%,平均回收率为97.0%。ROC曲线分析显示,尿ⅣC诊断MN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95%可信区间(CI)0.837~0.913],最佳临界值为4.15 ng/m L,敏感性为79.0%,特异性为86.7%。MN组、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 PGN)组、非膜性肾病(N-MN)组尿Ⅳ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N组、Ms PGN组尿ⅣC水平均明显高于N-MN组(P<0.01)。将MN患者根据CDK分期分为5期,CKD1期与CKD2、CKD3、CKD4期比较,尿Ⅳ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CKD5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的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操作简便、性能稳定可靠且价格低廉,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尿ⅣC对MN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蕾陈伟琴徐旻一陈旭东
关键词:尿液性能评价膜性肾病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外泌体miRNA在胰腺癌研究中的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外泌体是直径为30~100 nm的囊泡样小体,能通过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融合、胞吞作用等方式将其携带的微小RNA(miRNA)、蛋白质等传递至靶细胞中,介导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并调控细胞的生理功能。近年研究发现,外泌体miRNA在胰腺癌(PC)的发生、发展及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望为P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文章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外泌体miRNA在PC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陈佳王健金炜陈旭东胡晓波
关键词:胰腺癌外泌体微小RNA
自身抗体和免疫球蛋白检测对鉴别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核抗体(ANA)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对鉴别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与肝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免疫印迹法以及散色比浊法分别对12例PBC患者、2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21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33例SLE患者、34例RF患者、26例SS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同时检测抗AMA-M2抗体、ANA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结果 PBC组阳性率与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PBC组阳性率与病毒性肝炎、AIH有显著差异(P<0.01)。体液免疫方面,PBC患者的IgG水平明显高于SLE、RF组(P<0.05,P<0.01),与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无统计学意义;IgA水平与其它各组均无显著差异,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抗AMA-M2抗体对诊断PBC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通过抗AMA-M2抗体、ANA检测对鉴别PBC与病毒性肝炎、AIH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通过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对鉴别PBC与SLE、RF、S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邵华卿赵凌旭陈旭东陆元仲王蕾
关键词:抗线粒体抗体抗核抗体免疫球蛋白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