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东
- 作品数:17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病理性囊性膨出,其发病原因尚未十分明确。动脉瘤的形成、发展、破裂等问题一直饱受争议,但学者们公认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是其发生、发展机制中十分重要的因素。
- 王露平陈旭东窦永充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发病原因病理性动脉壁
- 普通家犬颈内动脉DSA及栓塞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普通家犬的颈内动脉DSA显示情况、颅内血管沟通情况及颅内动脉栓塞后表现,为犬脑血管病模型的制作、脑血管病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6只家犬分为A、B两组,A组3只,B组3只,分别行颏顶位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颈内动脉(ICA)DSA检查。颈内动脉及远端血管显示清楚后,A组3只犬用明胶海绵颗粒(直径500~710μm)行动脉栓塞,B组3只犬用明胶海绵颗粒(直径1000~1400μm)行动脉栓塞,栓塞后复查造影。结果:造影显示犬颈内动脉形态、远端分支及分布大体与人相似,但部分犬眼动脉起自于同侧大脑前动脉近心端;颈内动脉进颅处有一明显血管袢,微导丝及导管无法通过;犬的颈内动脉造影过程中,在无对比剂反流的情况下,颈外动脉系统经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远端分支显示;A组3只犬均为栓塞侧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阻塞,而B组3只犬均显示栓塞剂直接阻塞颈内动脉。栓塞后A组3只犬缺血性脑卒中表现较B组3只犬明显。结论:普通家犬颅内动脉系统之间及其与同侧颈外动脉系统之间存在广泛沟通。血管内介入方法制作犬急性脑梗死模型过程简单,犬存活率高。
- 王露平陈宏山吴宇旋蔡进中于惠芳窦永充陈旭东
- 关键词: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
- 细针穿刺定位在射频消融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定位技术在CT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脾亢)的作用和经验。方法:22例脾亢患者在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术中先用定位细针穿刺脾脏,然后参照细针位置,再以射频电极穿刺脾脏,确认射频电极位置正确后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复查血常规和增强CT或MR以了解血小板(PLT)的变化和脾脏的消融体积。结果:射频电极穿刺总成功率为100%,其中第1次穿刺成功18例,第2次穿刺成功4例,脾脏消融体积为(40.0±5.6)%,术后1个月PLT(105±11)×109/L,与术前PLT(45.0±9.8)×109/L相比显著增高(P<0.05)。没有因为穿刺失误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细针穿刺定位技术,可以提高脾脏射频消融中穿刺的安全性,减少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 吴宇旋张彦舫蔡进中何凡汪青蓉陈旭东窦永充
- 关键词:射频消融细针穿刺术脾功能亢进
- 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0例,其中Fontain分期Ⅱ期患者11例,Ⅲ期患者7例,Ⅳ期患者12例,观察所有患者术中血管再通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0例患者45支血管行PTA,成功开通42支血管,手术成功率为93.3%。开通血管中行超声斑块消融术血管10支,超声斑块消融+球囊成形术血管20支,超声斑块消融+球囊成形术+支架植入术血管12支。27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其中FontainⅡ期患者11例(11/11),Ⅲ期患者7例(7/7),Ⅳ期患者9例(9/12)。FontainⅡ、Ⅲ期患者术后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期患者术后临床有效率高于Ⅳ期患者(P<0.05)。30例患者中仅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无死亡患者。结论:多种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成功率;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
- 何凡蔡进中王露平窦永充陈旭东
-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球囊成形术
- 颅内动脉瘤用纳米电纺覆膜支架初步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动物实验研究评价新型颅内动脉瘤用纳米电纺覆膜支架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方法 10只健康成年比格犬中共植入20枚纳米电纺覆膜支架,其中10枚0.10 mm丝径支架植入左侧锁骨下动脉(A组),10枚0.15 mm丝径支架植入右侧锁骨下动脉(B组)。支架植入术后即刻和术后2、4、6周分别作血管造影随访。支架段血管作组织学病理检查,评价支架内皮化和内膜增生情况。结果 A组支架植入后即刻造影示7枚支架内漏,随访期间2枚支架内漏消失,5枚仍残留内漏;B组支架植入后即刻造影示1枚支架内漏,随访期间内漏消失,3枚支架发生轻度狭窄(狭窄程度<50%)。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B组术后2周血管壁呈慢性炎性反应,术后4周支架内表面部分血管内皮化,术后6周支架内表面基本实现血管内皮化。结论本实验研究初步证明纳米电纺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但该支架尚处于初始研究阶段,有待进一步远期观察和研究。
- 李启洋何凡曾延华李明钟红珊徐克陈旭东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覆膜支架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
- 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1年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材料包括液态凝胶、可脱性球囊和微弹簧圈等多种形式栓塞材料,且每种形式的材料都在不断地发展与改进。但该类医疗器械绝大多数为外国进口,费用相对昂贵,使国内自主研发安全、有效的栓塞材料提上日程。本文作者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材料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王露平陈旭东窦永充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液体栓塞剂微弹簧圈介入治疗
- 顶端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压力分析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探讨顶端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动脉瘤的生长、破裂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计算瘤体力学(CFD)软件结合顶端动脉瘤的医学影像,对动脉瘤内血液流动行数值模拟。结果流场压力呈周期性变化,压力剧烈变化的时间窗为0~0.62T (T为周期),与速度剧烈变化时间窗一致;动脉瘤内各处压力周期变化与流场的周期变化一致;每一个具体的时刻,流场压力分布不均衡。结论压力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子之一,压力急剧变化的时间窗是0~0.62T,与流场速度急剧变化窗一致,是动脉瘤破裂的的危险窗。每一个时刻动脉瘤流场内压力分布不均衡。CFD数值模拟是一种反映动脉瘤血流动力学较好的方法,能为动脉瘤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帮助。
- 陈旭东胡继良吴耀晨杨新健
-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医学影像学
-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腹腔内种植转移
- 2012年
- 目的探讨^(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腹腔内种植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放射性粒子植入计划系统(TPS系统),通过CT引导对12例患者共47个腹腔种植灶穿刺植入^(125)I粒子,术后2个月复查CT,回顾性分析临床症状及肿瘤大小变化、生活质量(QOL)评分,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7个病灶均成功植入粒子,每个病灶植入10~60粒。术后2个月复查:肿瘤直径(1.5±0.9)较术前(5.1±2.3)em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12例病例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8例,无变化(NC)1例,无进展(PD)病例。总有效率(CR+PR)91.7%。腹痛症状缓解率为83.3%,术后2个月QOL评分分别为(56.3±3.8)分较术前(42.2±5.7)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125)I粒子植入是治疗恶性肿瘤腹腔内种植是一种短期内较为有效、安全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 沈新颖孔健窦永充张彦舫李勇蔡进中何凡陈旭东
- 关键词:恶性肿瘤CT导向
- 血管内介入治疗用栓塞颗粒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2年
- 目前外科手术方式越来越注重微创,放射治疗则选择更加严格、设计作用范围越来越小、避免无关部位损害的方式,内科治疗则从全身治疗转向局部针对性更强、对身体无关部位毒性更低的选择性靶向治疗。1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1血管内栓塞颗粒材料是超选择性靶向治疗的重要部分超选择性靶向治疗一直是人类医疗技术的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 陈旭东窦永充
- 关键词:血管内介入治疗栓塞材料动脉内栓塞
- 联合疗法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
- 2013年
- 目的:观察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对肺癌生存的影响和临床研究。方法:选取69例中晚期原发性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组)与观察组(BAI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组)。治疗后4周开始行CT或DSA随访,通过肿瘤区CT值变化、CT灌注成像、实体瘤治疗评价标准及生存期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生存期分析采用Breslow方法,分别计算中位生存时间并绘制生存期曲线图。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后BF、BV、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氩氦刀冷冻联合BAI治疗直径>3 cm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单纯氩氦刀。CT灌注成像是评估肺癌氩氦刀冷冻治疗疗效的新手段,具有准确、敏感、直观的优点。
- 蔡进中窦永充陈旭东张彦舫孔健吴宇旋
-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氩氦刀冷冻消融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