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艺术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学

主题

  • 40篇电影
  • 19篇中国电影
  • 9篇电影理论
  • 8篇文化
  • 7篇电影史
  • 6篇艺术
  • 6篇史学
  • 5篇早期电影
  • 5篇中国电影史
  • 4篇中国早期电影
  • 4篇教育
  • 3篇导演
  • 3篇电影观念
  • 3篇电影艺术
  • 3篇影坛
  • 3篇中国电影理论
  • 2篇电影发展
  • 2篇电影发展史
  • 2篇电影教育
  • 2篇电影美学

机构

  • 44篇北京电影学院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南京艺术学院
  • 3篇中国电影艺术...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国传媒大学
  • 2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北京广播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浙江传媒学院

作者

  • 44篇陈山
  • 3篇李道新
  • 2篇王一川
  • 2篇贾磊磊
  • 1篇杨远婴
  • 1篇吴雄木
  • 1篇张会军
  • 1篇康宁
  • 1篇李迅
  • 1篇胡克
  • 1篇黄会林
  • 1篇孟建
  • 1篇周星
  • 1篇章柏青
  • 1篇陶冶
  • 1篇王敏
  • 1篇盘剑
  • 1篇宋家玲
  • 1篇苗棣
  • 1篇郝建

传媒

  • 17篇当代电影
  • 7篇电影艺术
  • 4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群言
  • 1篇电影评介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电影
  • 1篇艺术评论
  • 1篇浙江传媒学院...
  • 1篇北京教育(德...
  • 1篇艺术学研究(...
  • 1篇新中国电影六...
  • 1篇中国电影评论...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理想的冲突——史学价值观与史学创新被引量:4
2009年
2004年以来,以纪念中国电影100周年为契机,中国电影史研究在"重写"口号下一度出现了颇为繁荣热闹的新局面。与此同时,最近十多年来许多高校也相继开设了影视学院、影视系或影视专业,中国电影史成为这些教学机构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说,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间,中国电影史学研究获得了一个富有生气的发展新契机。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以100周年的电影史写作为代表的中国电影史学研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全国高校的电影史教学与研究也亟待突破瓶颈。如何既要摆脱应景浮躁的心态、安于寂寞做扎扎实实的史学研究,又要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破除因循守旧的体学藩篱,使"重写"成为一种真正的学术精神与追求,进而全面提升中国电影史学研究水平,成为摆在电影史学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本刊邀请目前活跃在电影史学研究领域的一批老中青学者,就中国电影史研究的重构与发展等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希望这些探讨与分析能为当前的电影史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
陈山
关键词:史学创新中国电影史外向型发展文化冲突电影理论学院派
全球化语境与东方现代电影被引量:7
2002年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已影响到第三世界的大部分区域,但世界现代电影却打破了自法国“新浪潮”运动以来的固定模式,朝着不同的方向悄悄地发生变革。九十年代亚洲新导演群体作品的最大特色是东方智慧的电影化,他们将现代的镜头语言融入独特的东方思维方式中,呈现出一种特异的美,真正与西方现代电影分庭抗礼,具有二十一世纪初新的现代电影范式意义。
陈山吴雄木
关键词:电影导演镜头语言全球化语境
“重读”与“重写”——史学意识观照下的《中国电影发展史》被引量:9
2012年
要在学术上具备"重写电影史"的资质,就必须认认真真地从"重读电影史"起步,包括重读《中国电影发展史》。本文从理论体制、史学文体、研究范式三个方面来揭示《中国电影发展史》深层的史学框架,以纪念这部中国电影史学史上的学术丰碑。
陈山
精神旋风:20世纪文化突变中的中国电影史学思维被引量:1
2022年
考察电影史学的方法论,并不能从概念体系出发,形成形而上学的先验的自逻辑体系,以体现所谓的"理论性",而应将史学方法的命题历史化,不但要朴学化地从现代思想史的角度来描述中国电影人长途跋涉的坎坷精神史,而且要通过历史研究的方式从电影文献中直接呈现出中国电影理论的形态、命题和方法,在电影理论的历史展示中本然地揭示其自身嬗变的逻辑进程,以为当代中国电影史学者提供一个扎实的思维空间和思想资源。突变式的现代化进程到底给中国电影史学理论提供了什么样的文化条件和多大的理论空间?中国电影史学理论与美学的学术前提又是什么?中国的电影理论家又是以何种不同的方式来理性地应对这一现代化的文化突变?此为本文着重探讨的这一文化突变所提供的精神史框架和学术空间的历史命题。
陈山
艺术理想的追寻与跋涉--新中国电影创作理论的命题与方法
2014年
新时期以来,尤其近年来,内地一线电影创作人才在高校的专业进修和创作理论的艺术教育已势如春草遍野,但对电影创作理论专业的学术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研究论文的写作,至今仍属草创。"十七年"的职业电影艺术家本着理想主义的价值理念,在当时严厉的政治生态环境中,坎坷跋涉,孜孜不倦,为我们留下了为数可观的从电影创作经验中升华与提炼的电影创作艺术论著,至今仍具有示范意义。为了提高我国一线电影艺术人才的总体水准,在高校的电影艺术教育流程中,应倡扬优秀的电影创作理论文本的精读,以扎扎实实地培育具有自觉创作理念的新一代职业电影艺术家,以新的文化修养和造诣,迎接全球化的电影艺术竞争的挑战。
陈山
关键词:理想主义
理论的发现:中国电影理论思维的萌芽与形成被引量:14
2008年
在现代影像和电影刚刚传入中国并逐渐内化为中国人自身的艺术创作和产业样式的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始终萌发着对于影像的理性思考。中国的电影理论就是在这样漫长的思索过程中逐渐结晶为最初的电影理论意识的。文章通过对于中国人有关现代影像和早期电影的理性思维的研究,以及对新发现的最早的长篇电影论文《影戏之结构谈》与《影戏话》的比较分析,来具体揭示中国电影理论思维的萌芽和形成过程,以及它们所反映的当时中国人面对现代影像的集体心理和社会文化心态。
陈山
关键词:影像影戏
从《电影小丛书》看战时体制下的中国电影理论建设被引量:1
2015年
对于民国时期中国现代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节点,就是全民抗战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的机制与形态。在相对开放而又具有某种举国效应的独特的战时体制下,昔日一些民间组织和艺术家个体无法实施的宏大的雄心勃勃的理论建设的设想,在当时国民政府对于抗战文化总体战略的规划中得到了部分的实现。本文通过对抗战时期出版的《电影小丛书》的具体文本分析,来揭示中国早期电影理论作为当代中国影人重要文化资源的意义。
陈山
关键词:战时体制中国电影文化史研究全民抗战中国文化发展中国早期电影
“第三极文化”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放眼近百年的中国社会与文化史,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实际上经历了两个大的周期:第一个周期从洋务运动至抗战前,这是一个大周期;后来经过从抗战至"文革"的社会大震荡,到了"文革"以后,中国人又重新开始了另一个社会的整体性转型。不...
陈山
文献传递
花样年华:中国早期电影表演理论的初创与勃兴被引量:5
2009年
本文围绕"演技派"(表现派)、"体验派"和"中国民族表演艺术体系"三个理论学派为主脉来全面阐述中国早期电影表演理论的源流与成果,力图展现中国电影人在电影表演艺术领域内的理论智慧。
陈山
关键词:体验派
回望与反思:30年中国电影理论主潮及其变迁
影坛“洋务派”全面走向理论界和“影协”讲习班的举办,是中国电影理论开放的两个转折点;克拉考尔的电影美学理念和尼克·布朗对西方学院派理论的诠释和评估,是影响中国电影理论现代转型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上述理论现象为重心...
陈山
关键词:中国电影教育机构文化产业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