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亚峰

作品数:6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恒星
  • 2篇恒星形成
  • 1篇星际
  • 1篇星际介质
  • 1篇原子
  • 1篇原子分子
  • 1篇原子分子物理
  • 1篇射电
  • 1篇射电望远镜
  • 1篇射线
  • 1篇双星
  • 1篇周期
  • 1篇转动谱
  • 1篇子线
  • 1篇望远镜
  • 1篇光变
  • 1篇光电测光
  • 1篇恒星形成区
  • 1篇分子
  • 1篇分子物理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紫...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作者

  • 6篇陈亚峰
  • 2篇郝晋新
  • 2篇黄磷
  • 2篇臧志云
  • 2篇郭子和
  • 2篇杭恒荣
  • 2篇毛瑞青
  • 2篇裴春传
  • 1篇徐之材
  • 1篇曾琴
  • 1篇雷成明
  • 1篇周玉兰
  • 1篇江治波
  • 1篇韩溥
  • 1篇姚永强
  • 1篇杨戟
  • 1篇黄树频
  • 1篇孙成华
  • 1篇王敏

传媒

  • 2篇紫金山天文台...
  • 1篇天文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9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氢分子线发射与年轻星团演化之间的关系
<正>在几个恒星形成区中的年轻星团周围均观测到氢分子线发射,包括激波驱动的星云状氢分子结与弥漫的弧状与纤维状结构。研究结果显示氢分子线发射与年轻星团中的恒星形成过程、演化阶段相关。某些年轻星团可再细分出子星团。对其中两对...
陈亚峰
文献传递
小质量恒星形成的研究
杨戟江治波王敏孙成华黄树频王红池毛瑞青陈亚峰姚永强邓李才陈建生赵冰
在具有高准直喷流的原恒星HH111周围发现了动态下落的直接证据,并确定了动态下落盘的旋转方向。研究了HH111, HH34, HH30, 和HH211等4个低质量原恒星周围的盘和拱星结构;用青海13.7米毫米波望远镜对这...
关键词:
关键词:恒星形成
星际H2分子的直接与间接研究
曾琴裴春传毛瑞青陈亚峰韩溥周玉兰徐之材雷成明陈激Y.MiaoL.E.Snyder缪源
通过CO分子对H_2作了下述研究工作:配合青海毫米波望远镜投入运转,通过对12CO及13CO(J=1-0)线的观测,研究恒星形成区和海尔-波普彗星。使用红外卫星ISO公布的数据,通过理论计算,对此问题作了探讨,进而对毫米...
关键词:
关键词:星际介质恒星形成区原子分子物理
Be/X射线双星UBV光电测光的预备性观测
1992年
为研究Be/X射线双星的光度变化,正利用北京天文台60cm望远镜进行UBV光电测光。本文叙述一年来的观测。并结合观测结果对观测和归算方法作了若干讨论,我们主要采用较差测光附加标准星观测以便转换到标准系统。消光计算时考虑零点漂移和可能与大气质量平方的线性关系:m-m_0=k′X+k″c+k_2X^2+k_tt+q。标准系统与观测系统的星等和色指数采用线性关系转换。
杭恒荣陈亚峰臧志云黄磷郭子和郝晋新
关键词:双星X射线光电测光
EM Cep的快周期光变
1994年
1990年和1992年本文作者用北京天文台兴隆站60厘米反光望远镜对Be星EMCep作了UBV光电测光,取得数据277组。结合历年来文献给出的光变极小时刻数据作了O-C分析,得到了改进的周期为0.806184天或单波周期为0.403092天。分析还表明可能存在周期变快的趋势,且周期变率dP/dt=-8.8514×10-10;光变曲线的形状呈现出极小阶段尖锐而极大阶段较宽。此外U-B色指数随光变周期位相有可察觉的变化。
杭恒荣陈亚峰臧志云黄磷郭子和郝晋新
关键词:BE星
富碳拱星IRC+10216和CIT6的CO J=1-0转动谱的观测
1997年
使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13.7米射电望远镜于1996年12月至1997年1月对富碳拱星IRC+10216和CIT6的CO J=1-0跃迁(115GHz)进行了观测。在观测谱线的基础上得到了IRC+10216的视向速度和膨胀速度分别为一26.1km s^(-1)和14.8km s^(-1),CIT6的视向速度和膨胀速度分别为0.6km s^(-1)和13.8kms^(-1)。并对望远镜的射束及指向精度进行了研究。
裴春传陈亚峰
关键词:转动谱射电望远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