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国强

作品数:127 被引量:32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4篇医药卫生
  • 1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6篇细胞
  • 48篇帕金森
  • 47篇帕金森病
  • 36篇蛋白
  • 26篇基因
  • 24篇多巴
  • 17篇淀粉样
  • 17篇神经元
  • 17篇干细胞
  • 14篇多巴胺
  • 13篇多巴胺能
  • 13篇胺能
  • 12篇能神经
  • 11篇多巴胺能神经
  • 11篇神经干
  • 11篇神经干细胞
  • 10篇能神经元
  • 10篇骨髓基质
  • 9篇多巴胺能神经...
  • 9篇多态

机构

  • 9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0篇上海第二医科...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同济大学
  • 2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中医学院

作者

  • 122篇陆国强
  • 105篇陈生弟
  • 32篇刘振国
  • 32篇梁梁
  • 31篇徐洁懿
  • 21篇杨红旗
  • 20篇杜芸兰
  • 16篇巴茂文
  • 15篇李彪
  • 14篇汪锡金
  • 12篇任汝静
  • 12篇刘卫国
  • 11篇戚辰
  • 11篇张宇红
  • 11篇王刚
  • 10篇倪培华
  • 10篇范国华
  • 10篇叶民
  • 10篇王德芬
  • 10篇杨卉

传媒

  • 14篇中华神经科杂...
  • 8篇第九次全国神...
  • 7篇中华老年医学...
  • 5篇上海医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第七届全国老...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国神经科学...
  • 4篇临床神经病学...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中国现代神经...
  • 3篇中国神经科学...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年份

  • 1篇2009
  • 5篇2008
  • 20篇2007
  • 31篇2006
  • 20篇2005
  • 29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6
  • 6篇1994
  • 1篇1993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野生型parki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PC12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克隆人野生型parkin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parkin ,将重组质粒转染PC12细胞获得高表达人野生型parkin基因的PC12细胞克隆。 方法 从胎脑组织中提取总RNA ,用RT PCR方法获得人野生型 parkin基因的全长cDNA ,插入 pCR2 .1 TA克隆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 ,测序正确后将其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CDNA3.1,利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PC12细胞 ,经G4 18筛选获得抗性细胞克隆 ,采用RT PCR和WesternBlot方法鉴定人野生型 parkin基因在PC12细胞中的过表达。 结果  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实目的基因已插入重组质粒 ,RT PCR和WesternBlot证明经G4 18筛选得到的转基因PC12细胞克隆中存在人野生型 parkin基因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野生型 parki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获得了稳定表达人野生型parkin基因的PC12细胞克隆 ,为进一步研究parkin的生物学功能以及parkin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杨卉陈生弟李彪陆国强
关键词:真核表达载体PC12细胞帕金森病基因克隆
白介素-1β引起胶质瘤细胞U251中淀粉样蛋白聚集、活性氧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增高
目的探讨白介素-1β(IL-1β)是否引起淀粉样蛋白的聚集、细胞活性氧(ROS)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以及如何减轻IL-1β导致的这种病理性免疫炎症反应。方法用不同浓度的IL-1β(0、5、10、20、50、100、...
马国诏陈生弟陆国强汪锡金杨卉梁梁徐洁懿
文献传递
Neurturin基因转染C17.2神经干细胞移植保护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Neurturin(NTN)基因转染C17.2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后对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观察神经干细胞介导的基因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构建pcDNA3.1-hygro-NTN质粒,转染入C17.2神经...
刘卫国陈生弟陆国强李彪王宝奇陈琰杜芸兰
文献传递
纹状体神经元GluR1Ser831磷酸化对帕金森病异动症发病机制的影响
2007年
目的 从纹状体神经元谷氨酸受体1的831位丝氨酸(GluRlSer831)磷酸化角度,探讨长期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PD)的异动症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6羟基多巴胺立体定向注射至大鼠前脑内侧束建立PD动物模型,然后左旋多巴甲酯腹腔注射治疗(25mg·kg^-1·d^-1,每天2次)22d,评估左旋多巴处理剂峰旋转行为情况;运用免疫荧光与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和检测纹状体区谷氨酸受体GluR1亚细胞分布及GluR1Ser831磷酸化的表达情况。结果 PD大鼠应用左旋多巴长期处理后出现明显的剂峰旋转行为增强,与PD患者异动症具有相似特征。PD大鼠损伤侧纹状体细胞膜上GluR1和GluR1Ser831磷酸化的数量分别减少至(73.0±4.8)%和(51.4±4.3)%;长期左旋多巴处理又使损伤侧纹状体细胞膜上GluR1和GluR1Ser831磷酸化的数量分别增加至(104.2±5.5)%和(93.7±3.1)%;而损伤侧纹状体总蛋白GluR1的数量未发生明显变化。GluR1和GluR1Ser831磷酸化的这些改变独特发生在纹状体小清蛋白阳性中间神经元上。结论 纹状体小清蛋白阳性中间神经元上GluR1及GluR1Ser831磷酸化的改变,可能与PD异动症的发生有关。
巴茂文刘振国孔敏陈生弟陆国强
关键词:左旋多巴磷酸化帕金森病
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被引量:19
2004年
目的 探讨鱼藤酮 (rotenone)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神经生长因子 (NGF)将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模型 ,经不同浓度的鱼藤酮处理 ,观察细胞形态改变 ,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代谢状态 ,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法(Annexin V)检测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α synuclein、硫磺素T(thioflavinT)染色研究细胞内蛋白聚集情况。结果 经鱼藤酮处理 2 4h后PC12细胞突起样结构消失 ,细胞体积变小、形态变圆 ;随着鱼藤酮浓度或作用时间增加 ,细胞活性进一步下降 ,呈量效和时效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 ,细胞活力在浓度为 10nmol/L鱼藤酮作用 2 4h时即出现明显下降 ,吸光度A570 值为 0 4 15± 0 0 13(P <0 0 5 ) ;可见Annexin V呈阳性的早期凋亡细胞 ;凋亡率在 5nmol/L为 7 35 %± 0 5 2 % (P <0 0 5 ) ,在 10nmol/L为 13 30 %± 1 80 % (P <0 0 1) ;细胞内出现α synuclein和硫磺素T双标染色呈阳性的蛋白聚集。结论 鱼藤酮在体外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毒性作用 ,可诱导出现细胞凋亡并出现类包涵体 ,表明鱼藤酮可能通过影响α synuclein的代谢而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戚辰刘振国范国华陈生弟陆国强
关键词:鱼藤酮多巴胺能神经元神经毒性作用细胞模型帕金森病
多巴胺和乙酰胆碱抑制脂多糖刺激原代胶质细胞iNOS的表达
2005年
目的 观察多巴胺和乙酰胆碱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的原代胶质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的影响。方法 培养原代胶质细胞,多巴胺和乙酰胆碱预处理30min后,加入LPS刺激12h和24h,分别采用RT PCR和细胞免疫组化来观察iNOS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变化, 利用Griess方法测量了上清液中内源性生成的NO。结果 多巴胺能明显抑制iNOS的转录;乙酰胆碱在转录水平上对iNOS无影响,但二者在蛋白水平上都能够抑制iNOS的表达和NO的生成。结论 多巴胺和乙酰胆碱通过不同的方式抑制LPS刺激的原代胶质细胞iNOS的表达。
刘佳福刘振国周海燕陈生弟陆国强梁梁
关键词:INOS乙酰胆碱胶质细胞脂多糖NITRIC翻译水平INOS
肝脂酶基因启动子514C/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上海汉族人群肝脂酶(HL)基因启动子514C/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3例脑梗死患者和75例正常老年人HL基因启动子514C/T多态性...
傅毅倪培华应雅韵陆国强陈生弟
关键词:肝脂酶启动子基因多态性脑梗死
文献传递
Parkin基因过表达拮抗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Parkin基因过表达是否能影响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阐明Parkin基因功能以及Parkin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脂质体法...
杨卉陈生弟李彪马国诏叶民戚辰刘佳福陆国强
关键词:PARKIN基因蛋白酶体抑制剂PC12细胞细胞凋亡
文献传递
帕金森病异动症与黑质损伤程度关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异动症的产生与黑质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6-羟基多巴立体定向注射至大鼠前脑内侧束建立PD模型,左旋多巴甲酯腹腔注射治疗(25 mg·kg^(-1)·d^(-1),每天2次)21 d,评估异常不自主运动的情况;然后取中脑,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程度;异常不自主运动积分与黑质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应用Excel软件的S方程分析进行评价。结果25只大鼠经阿朴吗啡诱导后有10只旋转频率>7次/ min,被认为是成功PD模型;经左旋多巴治疗后,10只PD大鼠中有8只出现了异常不自主运动,包括刻板动作和对侧旋转行为,并且每只大鼠的异常不自主运动均不同;异常不自主运动在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损伤达90%以上的PD大鼠中出现;黑质损伤程度和异常不自主运动的发生及程度呈正相关。结论黑质损伤严重程度在PD患者出现异动症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巴茂文刘振国孔敏马国诏陈生弟陆国强
关键词:帕金森病左旋多巴黑质
含Neurturin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大鼠模型的研究
目的:研究转染Neurturin(NTN)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治疗帕金森大鼠模型,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建模成功的帕金森病模型分为三组,将转染NTN基因的BMSCs、未转染NTN基因含空质粒的BMSC...
叶民陈生弟张宇红汪锡金陆国强梁梁徐洁懿
关键词:NEURTURIN骨髓基质细胞帕金森病
文献传递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