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振国

作品数:472 被引量:1,506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0篇期刊文章
  • 61篇会议论文
  • 43篇专利
  • 11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9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 7篇文化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81篇帕金森
  • 272篇帕金森病
  • 82篇多巴
  • 51篇多巴胺
  • 51篇运动并发症
  • 50篇细胞
  • 49篇蛋白
  • 44篇病患
  • 41篇帕金森病患者
  • 37篇基因
  • 35篇震颤
  • 31篇症状
  • 31篇左旋多巴
  • 29篇异动症
  • 25篇震颤性麻痹
  • 25篇疾病
  • 25篇发病
  • 24篇神经系
  • 24篇神经系统
  • 21篇纹状体

机构

  • 327篇上海交通大学...
  • 12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4篇上海第二医科...
  • 12篇中国科学院上...
  • 11篇上海医科大学
  • 9篇上海中医药大...
  • 8篇上海中医药大...
  • 6篇上海第二医科...
  • 5篇复旦大学
  • 5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长治医学院
  • 3篇同济大学
  • 3篇江苏省原子医...
  • 2篇北京医院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石家庄铁路中...
  • 2篇浙江省中医院

作者

  • 467篇刘振国
  • 120篇陈生弟
  • 87篇干静
  • 78篇陈伟
  • 52篇吴娜
  • 48篇万赢
  • 41篇周明珠
  • 40篇袁伟恩
  • 35篇宋璐
  • 32篇陆国强
  • 29篇戚辰
  • 27篇程洁
  • 26篇翁中芳
  • 26篇李琳
  • 25篇陆丽霞
  • 24篇杨新新
  • 23篇魏江磊
  • 23篇浦政
  • 22篇张煜
  • 20篇巴茂文

传媒

  • 53篇中华神经科杂...
  • 36篇中国临床神经...
  • 35篇家庭用药
  • 23篇中华老年医学...
  • 20篇中国神经免疫...
  • 15篇中华医学杂志
  • 13篇上海医学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1篇上海第二医科...
  • 9篇中风与神经疾...
  • 8篇中国现代神经...
  • 7篇第九届全国帕...
  • 6篇中国神经科学...
  • 6篇临床神经病学...
  • 5篇上海中医药大...
  • 5篇脑与神经疾病...
  • 5篇中国神经精神...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国综合临床
  • 4篇中华核医学杂...

年份

  • 4篇2023
  • 5篇2022
  • 10篇2021
  • 14篇2020
  • 11篇2019
  • 6篇2018
  • 20篇2017
  • 12篇2016
  • 30篇2015
  • 39篇2014
  • 30篇2013
  • 30篇2012
  • 19篇2011
  • 18篇2010
  • 24篇2009
  • 35篇2008
  • 15篇2007
  • 16篇2006
  • 17篇2005
  • 25篇2004
4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诱导MES 23.5细胞线粒体功能异常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 1 -甲基 -4 -苯基吡啶离子 (MPP+ )诱导多巴胺 (DA)能神经元死亡的线粒体功能异常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 1 -甲基 -4 -苯基 -1 ,2 ,3 ,6-四氢吡啶 (MPTP)、MPP+ 及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与 MES2 3 .5细胞共同培养 ,采用 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势 (△ Ψ m)和氧自由基 (ROS)的变化。结果 MES2 3 .5细胞活力在 MPP+组显著减低 ,且与浓度呈正相关 ,GSH+MPP+组轻度减低 ,而 MPTP组不降低。此外 ,用 MPP+ 处理后 MES 2 3 .5细胞线粒体 △ Ψ m明显下降和 ROS生成显著增加。结论 线粒体△ Ψ m下降及ROS生成增多可能参与了 MPP+ 诱导黑质
杨秀丽陈生弟刘振国乐卫东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MES23.5细胞帕金森病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一例
2007年
患者男,49岁。因进行性双下肢麻木伴排尿困难4个月余,阳痿1年余,于2006年1月1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4个月余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臀部麻木感,逐渐向下扩展至足尖,双下肢皮肤针刺感,伴排尿不畅、夜尿增多等,外院尿常规示尿白细胞增多,拟诊为尿路感染,经治疗后无好转,遂至泌尿外科就诊。B超示残余尿约3000mL,诊断为尿道膜部狭窄,于2005年12月21日行尿道内切开术,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仍觉双下肢麻木感,伴腰酸、双下肢乏力、走路拖曳,症状逐渐加重,于2006年1月10日至我院骨科就诊,胸、腰椎MRI检查示:L5~S1椎间盘变性,脊髓圆锥肿胀。
王文安李琳刘振国
关键词: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双下肢麻木尿道内切开术白细胞增多双下肢乏力椎间盘变性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多巴胺转运蛋白^(125)I-β-CIT放射自显影研究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探讨1 2 5 I β CIT[甲基 3β (4 碘苯基 )托烷 2 β 羧酸盐 ]多巴胺转运蛋白 (DAT)显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 6 羟基多巴胺 (6 OHDA)建立黑质部分损毁及完全损毁偏侧帕金森病 (PD)大鼠模型。静脉注射1 2 5 I β CIT 40 μCi进行放射自显影。高效液相 电化学法检测纹状体多巴胺 (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免疫组化酪氨酸羟化酶 (TH)染色观察黑质及纹状体TH阳性细胞及纤维。结果 黑质部分损毁及完全损毁偏侧模型损毁侧纹状体1 2 5 I β CIT放射活性分别为 2 .6 7± 0 .2 5和 0 .98± 0 .2 9,较未损毁侧分别降低 18%和 72 % ,DA含量分别降低 39%和 98%。TH染色可见损毁侧黑质及纹状体TH阳性细胞及纤维明显少于对侧。结论 DAT的显像研究可能有助于PD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
刘振国陈生弟孙文善沈鸣华李培勇
关键词:载体蛋白质类帕金森病放射自显影术
PD患者便秘及药物干预情况
目的本研究以上海地区的PD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PD患者便秘情况及药物干预情况,便秘对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5年3月我院帕金森病专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施君杰干静刘振国
文献传递
PBL教学法在不同学历背景住院医生神经病学带教中的实践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索不同学历背景内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学员在神经内科专业PBL带教方法的适应性。方法:内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学员在神经内科轮转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与传统带教方法进行对比,并根据学员不同学历背景分组评估。结果:学员在PBL带教组较传统带教组成绩明显提高,在同样PBL带教法组中,研究生学历组较本科学历组成绩升高更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PBL带教法可帮助学员提高学习神经内科的兴趣,并更适合高学历学员进行神经病学较深层次的临床思维和实践的学习。
程洁陈伟干静刘振国
关键词:PBL教学
帕金森病猴模型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和多巴胺D_(2)受体显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2000年
目的 观察偏侧帕金森病 (PD)猴模型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 (DAT)和多巴胺D2 受体(D2 R)功能变化 ,探讨DAT和D2 R在PD诊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DAT配体99mTc TRODAT 1【2 β N ,N 双 (2 硫乙基 )乙撑二胺基 ,3β (4氯苯基 )托烷】和D2 R配体1 31 I IBZM、1 31 I AIBZM【4 氨基 N (1 乙基 2 四氢吡咯基 )甲基 5 碘 2 甲氧基苯甲酰胺】、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SPECT)显像观察MPTP制备的偏侧PD猴模型纹状体的DAT和D2 R功能变化 ,并进行1 31 I IBZM【左旋 2 羟基 6 甲氧基 N (1 乙基 2 吡咯烷 )甲基苯酰胺】放射自显影观察。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法检测离体尾、壳核及黑质多巴胺 (DA)及其代谢产物浓度。HE染色光镜观察黑质纹状体的病理改变。结果 DATSPECT显像可见偏侧PD猴模型MPTP损毁侧纹状体的99mTc TRODAT 1放射性浓集缺失 ,D2 RSPECT显像则发现MPTP损毁侧与未损毁侧纹状体的1 31 I IBZM和1 31 I AIBZM放射性浓集无明显差别。放射自显影进一步证实了D2 RSPECT显像结果。生化和病理改变证实模型猴制备成功 ,且与DATSPECT显像结果相一致。结论 偏侧PD猴模型纹状体的DAT变化早于D2 R ,DATSPECT显像有助于对PD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陈生弟刘振国翁中芳孙文善沈鸣华方平陈先文祖恒兵李培勇
关键词:帕金森病载体蛋白质类
针刺结合中药对帕金森病血清抗氧化酶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2
1996年
针刺结合中药对28例帕金森病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显示,治疗能使帕金森病患者血中低下的T-SOD、Cu-Zn-SOD活性升至正常,GSH-PX的活力明显增高,血中MDA含量明显下降,针药治疗后CAT活性明显升高。上述结果表明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帕金森病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张莉奚桂芳余慧贞王增刘振国
关键词:针刺疗法帕金森病抗氧化酶
腺病毒介导的GDNF基因转移体外表达及生物学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为利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基因转移治疗帕金森病 (PD)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RT-PCR及 ELISA定量分析观察人 GDNF腺病毒 (Ad-GDNF)在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 PC1 2细胞的表达 ,通过观察病毒直接感染及病毒感染的 PC1 2细胞上清对中脑原代培养细胞中的 TH阳性细胞 (DA能神经元 )生存能力和形态分化的影响来验证其生物学活性。结果  Ad-GDNF在星形胶质细胞、PC1 2细胞及大鼠中脑原代培养细胞均可有效表达 ,其表达产物对中脑 DA能神经元的生存和形态分化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 GDNF基因转移可在体外有效表达 ,且表达产物具有生物学活性 ,提示该手段在
陈先文陈生弟杨国源刘振国汤荟冬
关键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人腺病毒基因转移帕金森病
奥拉西坦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比较奥拉西坦与吡拉西坦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病人随机分入奥拉西坦治疗组(35例)与吡拉西坦对照组(35例)进行治疗,通过MMSE量表、Blessed-Roth量表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奥拉西坦治疗组治疗前后的MMSE、Blessed-Roth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吡拉西坦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MMSE和Blessed-Roth评分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拉西坦治疗组与吡拉西坦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4%,其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拉西坦与吡拉西坦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病人均有效,但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姚革程洁王晓蓉刘振国
关键词:吡拉西坦阿尔茨海默病
天芪平颤方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天芪平颤方化裁结合西药治疗帕金森(PD)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患者随机分为验证组(49例)、对照组(49例),两组均常规服用西药,验证组加裁本方(服药3个月—停药1个月—服药3个月),共随访7个月,评估治疗前后UPDRS(I、II、III)评分、PIMS评分、中医证候等参数变化。结果:7个月随访时验证组UPDRS评分有改善,验证组用药后对运动症状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优(P<0.05);PIM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7个月随访时,2组多巴等效剂量都有增加,但验证组左旋多巴等效剂量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芪平颤方对PD运动症状有协助改善作用;天芪平颤方对PD运动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好改善作用。
陈伟俞郦朱炜魏江磊刘振国
关键词:帕金森病运动症状
共4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