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新甫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基因
  • 3篇二棱大麦
  • 3篇大麦
  • 2篇性状
  • 2篇基因效应
  • 1篇幼苗
  • 1篇生物量
  • 1篇水稻
  • 1篇水稻幼苗
  • 1篇胚乳
  • 1篇品质性状
  • 1篇品种性
  • 1篇品种性状
  • 1篇种子
  • 1篇籽粒
  • 1篇物量
  • 1篇麦芽
  • 1篇互作效应
  • 1篇环境互作
  • 1篇环境互作效应

机构

  • 4篇浙江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国家烟草专卖...

作者

  • 5篇闫新甫
  • 4篇徐绍英
  • 4篇朱军
  • 1篇夏英武
  • 1篇包劲松
  • 1篇徐新宇
  • 1篇许梓荣

传媒

  • 3篇生物数学学报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二棱大麦籽粒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遗传分析被引量:7
1996年
采用包括种子直接加性-显性、母体植株加性-显性和环境互作的三倍体胚乳数量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模型(简称种子模型),分析了7个二棱大麦(HordeumdistichumL.)品种及其半双列杂交F2种子的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两年资料.结果表明,7种氨基酸含量的遗传除了天冬氨酸和丙氨酸外均受种子直接基因效应和母体效应的控制,其中谷、组和精氨酸的遗传以种子直接加性和母体显性效应为主,而甘和酪氨酸以种子直接显性效应为主.天冬和丙氨酸含量主要受控于种子显性效应.此外,精和丙氨酸含量还有较强的直接加性和母体显性与环境互作,而谷、组、甘和酪氨酸有较强的直接显性与环境的互作.谷、组和精氨酸含量的普通遗传率较高,表明在杂交后代对其直接选择是有效的.结果还发现,天冬、谷、组、精和酪氨酸与赖氨酸含量之间有极显著的正向母体加性相关.Ris1508,S-096、紫皮大麦和苏啤1号的这几种氨基酸含量较高。
徐绍英闫新甫许梓荣朱军
关键词:大麦二棱大麦氨基酸种子
二棱大麦熟期性状的遗传研究被引量:11
1998年
以甘木二条等7个二棱大麦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对其亲本、F1和F2的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三个性状以1992和1995年(播种年份)的两年资料,采用加性-显性-上位性(ADAA)模型进行遗传分析.遗传方差分量的比率估算表明,三个性状都存在上位性作用.除灌浆期外,其余二性状还受显性和加性效应的作用,并以加性为主.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与环境的互作均达显著水平,基因效应的预测值表明采用P3(黔浙1号)和P4(浙农大3号)较易获得早熟后代.
徐绍英闫新甫陈庆良李碧秋朱军
关键词:大麦ADAA模型
胚和胚乳基因效应对水稻幼苗生物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本文利用胚和胚乳遗传模型研究了水稻早期胚后生长生物量性状的遗传控制.结果表明:在两个时期水稻幼苗生物量性状中,除了第16天时根鲜重(RFW)主要受到胚乳显性效应控制外,叶鲜重(LFW)、叶干重(LDW)、根干重(RDW)主要受到胚基因显性效应和胚乳基因加性效应的控制.胚加性和胚乳加性效应占总遗传方差的40-54%,说明对生物量性状进行早期选择有效.各个性状都检测到显著的胚狭义遗传率和胚乳狭义遗传率,说明在早期世代即可估计选择进程.对亲本的遗传效应值的预测表明,对根部性状的选择在第8天进行比较合适,并以亲本P1、P3和P6较好,它们既可提高RFW又可提高RDW;而对地上部分性状的选择在第16天时进行比较合适,并以P4、P9和P10为最好.
包劲松闫新甫夏英武
关键词:水稻幼苗生物量基因效应
大麦酿造品质若干性状的胚和胚乳遗传效应分析
1999年
闫新甫朱军徐绍英
关键词:二棱大麦基因型×环境互作环境互作效应加性效应
麦芽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被引量:3
1998年
本文提出分析大麦麦芽品质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模型.根据麦芽性状的特点,该模型将控制麦芽性状的总遗传效应(G)分解为萌动胚(下简称胚)基因效应(Go)和胚乳基因效应(Ge).而Go又可分解为胚加性效应(Ao)和胚显性效应(Do)遗传分量,Ge则可分解为胚乳加性效应(Ae)和胚乳显性效应(De)遗传分量.采用MINQUE(0/1)法估算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和胚基因与胚乳基因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分量,无偏地预测各项遗传效应值.作为分析实例,本文对7个二棱大麦品种及其半双列杂交F_2的麦芽库尔巴哈指数和α-氨基氮含量资料进行了分析,并与两个缩减模型的结果作了比较.
闫新甫徐绍英朱军徐新宇
关键词:麦芽品种性状基因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