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亮亮

作品数:33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急诊
  • 5篇心肺
  • 5篇脉搏血氧
  • 4篇心肺复苏
  • 4篇通气
  • 4篇重症
  • 3篇休克
  • 3篇压力释放阀
  • 3篇再灌注
  • 3篇射器
  • 3篇套囊充气
  • 3篇缺血
  • 3篇注射器
  • 3篇危重
  • 3篇危重症
  • 3篇急危重症
  • 3篇急诊医学
  • 3篇灌注
  • 3篇感染性
  • 3篇高渗盐

机构

  • 24篇北京协和医院
  • 10篇北京医院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金华市中心医...
  • 1篇河北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北京市第六医...
  • 1篇青县人民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2篇郑亮亮
  • 22篇于学忠
  • 21篇朱华栋
  • 21篇徐军
  • 13篇李晨
  • 7篇刘业成
  • 4篇郭树彬
  • 4篇李毅
  • 3篇徐腾达
  • 3篇马遂
  • 3篇王仲
  • 3篇姚冬奇
  • 3篇付阳阳
  • 2篇张新超
  • 2篇刘继海
  • 2篇袁莹
  • 1篇于雪
  • 1篇张亚同
  • 1篇张闻多
  • 1篇朱华焕

传媒

  • 6篇中国急救医学
  • 4篇协和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危重病急...
  • 3篇中华医学会急...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保健医苑
  • 1篇2007北京...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11篇2013
  • 1篇2007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脉搏血氧波形实时监测反映有效循环血量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初步探讨脉搏血氧波形相关参数包括波幅(Amp)、曲线下面积(AUC)反映机体前负荷变化的意义.方法 观察22名清醒的健康志愿者在被动抬腿试验(PLR)过程中脉搏血氧相关参数及心率(HR)、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受试者基线状态下HR与PLR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1±11.3)次/min vs (70.1±11.3)次/min,P=0.10);而平均动脉压(MAP)[(86.0±8.4)mm Hg vs (77.3±8.9) mm Hg,P<0.01)、脉搏血氧波形Amp(1043±585 vs2140±1101,P<0.01)、AUC(4931±544 vs 5612±540,P<0.01)在基线与PLR3 min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脉搏血氧波形Amp与AUC在PLR中表现出明显变化,表明脉搏血氧波形波幅与AUC可以反映有效循环血容量变化,脉搏血氧波形(PPG)可能成为便捷、无创、实时的监测循环前负荷工具.
郑亮亮徐军朱华栋李晨张秋彬刘业成于学忠韩飞
血气分析--从基础到临床
血气分析通过血气分析仪和联合血氧计可以得知身体肺泡通气、氧合、酸碱平衡状况。可以判断呼吸困难的原因、类型,指导机械通气,了解急危重症病人的酸碱平衡状态,某些不明原因的疾病的鉴别诊断,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不能替代动脉血气...
郑亮亮
关键词:血气分析肺泡通气氧合状况酸碱平衡
一种气管插管或切开管套囊充气与测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管插管、切开管套囊充气与测压装置,包括注射器、连通转换接头、压力释放阀和气压表,所述连通转换接头包括气体输入口、气压表输出口和套囊输出口;所述气体输入口与所述注射器的出口相连接,所述气压表输出口与所述...
徐军于学忠郑亮亮李晨
文献传递
脉搏血氧波形实时监测反映有效循环血量变化的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脉搏血氧波形相关参数包括波幅(Amplitude,Amp),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反映机体前负荷变化的意义。方法观察22名清醒的健康志愿者在被动抬腿试验过程中的脉搏血氧...
郑亮亮徐军朱华栋李晨张秋彬于学忠
阵发性房颤对经肺热稀释法所监测参数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对经肺热稀释法所监测参数准确性的影响。方法观察12例急诊EICU阵发性房颤患者在房颤前及房颤过程中所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系统血管阻力指数、胸腔内血容量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肺部超声测定的B线数目)的变化。结果患者发生房颤时,心率较基线状态下明显上升[(123.3±20.0)次/min比(98.9±12.3)次/min,P=0.006];平均动脉压[(86.9±10.2)mm Hg(1 mm Hg=0.133 k Pa)比(93.0±12.5)mm Hg,P=0.058]、心脏指数[(2.82±0.62)L/(min·m2)比(3.31±1.02)L/(min·m2),P=0.058]及系统血管阻力指数[(2 254±947)dyn·s·cm-5·m2比(2 302±828)dyn·s·cm-5·m2,P=0.351]无变化;胸腔内血容量指数明显升高[(1 333±90)ml/m2比(937±111)ml/m2,P<0.001];血管外肺水指数明显升高[(16.1±1.1)ml/kg比(6.5±1.9)ml/kg,P<0.001];肺部超声测定的B线数目无变化(10.0±4.2比9.4±4.4,P=0.180)。结论发生房颤后经肺热稀释法会高估胸腔内血容量指数和血管外肺水指数,在临床工作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及其他监测手段如查体、肺超声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及决策。
朱华栋郑亮亮李晨姚冬奇刘继海杜铁宽于学忠徐军
关键词:血管外肺水
高渗盐溶液对肠缺血-再灌注兔肠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高渗盐溶液对肠缺血-再灌注兔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新西兰白兔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每组18只: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IR)、生理盐水治疗组(NS)、4%高渗氯化钠溶液(4%HS)治疗组、7.5%高渗氯化钠溶液(7.5%HS)治疗组。实验组采用完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1h,开放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模型。3个治疗组均在SMA开放前5min输注相应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选择缺血前与再灌注后2、4、6h4个时间点取血测定LPS、D-Lac水平。再灌注6h每组抽取8只动物处死,取其小肠测定组织中的MPO、MDA、SOD浓度,光镜下对病理形态进行观察,TUNEL法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结果(1)各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后肠屏障指标LPS、D-Lac均显著升高;再灌注6h肠MDA、MPO、Chiu氏病理评分及肠黏膜凋亡指数(AI)均显著升高(P〈0.05);而SOD在IIR组与NS组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高渗盐溶液治疗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两组高渗溶液治疗组LPS、D-Lac均低于IIR组与NS组,其中7.5%HS组更为明显(P〈0.05);再灌注6h肠MDA、MPO、Chiu氏病理评分均低于IIR组与NS组,其中7.5%HS组更为明显(P〈0.05);而SOD与AI在高渗盐溶液治疗组均高于IIR组与NS组,其中7.5%HS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对肠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效应增强。
徐军粱璐郑亮亮刘业成徐腾达朱华栋王仲于学忠马遂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高渗盐溶液肠屏障
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脑出血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并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出血机理及治疗。 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自2000年1月~2006年4月间确诊的4例IE并发脑出血病人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结果...
李召郑亮亮
关键词:心内膜炎细菌感染抗生素疗法
文献传递
血管移植物感染被引量:1
2013年
近年来,随着慢性血管疾病如周围血管闭塞、动脉瘤等疾病的诊治研究取得进展,血管移植术得到了很大发展,改善了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随之而来的血管移植物感染(vascular graft infection,VGI)也成为临床上的重要问题。VGI的发病率并不高,国外报道仅为1%~6%,但可能还在逐年增加旧0;国内有回顾性研究报道发病率为1.14%。虽然总体上看VGI发病率并不高,但是其所导致的医疗成本额外增加、病死率以及截肢率相当高,临床上应予以足够重视。本文主要就VGI的病因、病原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作一综述。
郑亮亮朱华栋
关键词:血管移植物
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质量监测被引量:20
2013年
心脏骤停(SCA)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健康问题.心脏骤停发生后,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而在CPR的各项措施中,胸外按压是提高早期救治成功率最重要的措施.由于CPR非常消耗体力,持续的、高质量的CPR难以保证,因此,对CPR的过程进行实时的质量监测和反馈控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目前CPR过程中的有创和无创质量监测措施做简要综述.
郑亮亮朱华栋徐军于学忠
基于脉搏血氧波形识别心肺复苏中自主循环恢复的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通过观察心肺复苏(CPR)时脉搏血氧波形的特征变化,探讨基于脉搏血氧技术的无创、简便、快速的自主循环恢复(ROSC)识别方法。方法描述性研究。建立小型猪心室纤颤(室颤)模型,室颤持续3 min后按照CPR指南进行胸外按压(按压深度为5 cm,频率为105次/min),同时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复苏2 min后给予100 J双向波电除颤,再次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实时记录CPR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脉搏血氧波形,应用时域结合频域波形分析技术评价围CPR期脉搏血氧波形的变化特征。结果除1只动物死于麻醉诱导阶段外,其余6只均诱发室颤成功。①室颤后动物有创血压及脉搏血氧波形消失;胸外按压时PETCO2为(18.83±2.71)mmHg(1 mmHg=0.133 kPa),动脉舒张压为(23.83±5.49)mmHg;除颤后1 min内PETCO2〔(51.83±9.35)mmHg〕和动脉舒张压〔(100.67±10.97)mmHg〕均较按压时明显增高(t1=8.737、t2=25.860,均P=0.000),且出现动脉血压波形,提示ROSC。②成功入组动物均出现脉搏血氧波形特征性改变,其在诱发室颤—胸外按压—ROSC—停止按压各阶段的时域波形表现为:波形消失—规律按压波—波动融合波—稳定脉搏波;频域波形表现为:波形消失—单纯按压峰—双峰或融合峰—单纯脉搏峰。结论通过时域结合频域的方法分析脉搏血氧波形特征性变化,不仅能及时发现心脏停搏,还有助于快速识别CPR过程中的ROSC。
李晨徐军韩飞郑亮亮付阳阳姚冬奇张晓毳朱华栋郭树彬于学忠
关键词:自主循环恢复心肺复苏频域法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