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学忠

作品数:524 被引量:5,802H指数:3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4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 17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8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0篇急诊
  • 44篇心肺
  • 42篇休克
  • 42篇急诊科
  • 42篇急诊医学
  • 41篇心肺复苏
  • 34篇重症
  • 33篇衰竭
  • 31篇通气
  • 30篇血性
  • 28篇中毒
  • 24篇心脏
  • 24篇综合征
  • 20篇血管
  • 20篇细胞
  • 19篇急性
  • 18篇血流
  • 18篇诊治
  • 17篇血流动力学
  • 17篇超声

机构

  • 471篇北京协和医院
  • 51篇中国人民解放...
  • 36篇中国医师协会
  • 25篇海南医学院
  • 22篇北京医院
  • 21篇中华医学会
  • 18篇中国人民解放...
  • 17篇中国医学科学...
  • 16篇中日友好医院
  • 1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4篇北京协和医学...
  • 10篇河北大学
  • 10篇温州医科大学
  • 9篇清华大学
  • 9篇山东大学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7篇北京大学
  • 7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523篇于学忠
  • 191篇朱华栋
  • 172篇徐军
  • 76篇王仲
  • 49篇李毅
  • 44篇徐腾达
  • 41篇马遂
  • 38篇郭树彬
  • 35篇刘业成
  • 31篇赵晓东
  • 31篇付阳阳
  • 25篇王厚力
  • 25篇吕传柱
  • 24篇徐胜勇
  • 22篇郑亮亮
  • 21篇梁璐
  • 20篇李晨
  • 19篇刘继海
  • 17篇齐志伟
  • 17篇邵孝鉷

传媒

  • 130篇中国急救医学
  • 91篇中华急诊医学...
  • 35篇临床急诊杂志
  • 22篇中华危重病急...
  • 14篇协和医学杂志
  • 11篇世界急危重病...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9篇中华医学会急...
  • 8篇急诊医学
  • 7篇北京医学
  • 7篇基础医学与临...
  • 6篇临床误诊误治
  • 6篇中国临床医生...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5篇中华内科杂志
  • 5篇军医进修学院...
  • 5篇中国全科医学
  • 4篇中国乡村医药
  • 4篇中华医院管理...
  • 4篇2009北京...

年份

  • 2篇2024
  • 11篇2023
  • 12篇2022
  • 16篇2021
  • 53篇2020
  • 42篇2019
  • 32篇2018
  • 17篇2017
  • 22篇2016
  • 22篇2015
  • 34篇2014
  • 40篇2013
  • 13篇2012
  • 16篇2011
  • 19篇2010
  • 17篇2009
  • 15篇2008
  • 25篇2007
  • 21篇2006
  • 5篇2005
5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诊病人与急诊资源配置研究
2000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急诊就诊病人的基本资料,总结病人的就修规律,合理配置急诊人力及物力资源。方法:对2000年1~6月所有急诊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就诊高峰时间为上午10时至晚9时左右,周末及节假日病人明显多于工作日,且大部分病人属于内外科。急诊病人虽然危重症较多,但住院率偏低。结论:根据病人分布规律,应调整急诊专科设置,取消分科,没时段灵活配置人力资源。
于学忠周文华
关键词:急诊人力资源物力资源
小容量溶液与传统晶、胶体对失血性休克复苏血流动力学与血管外肺水影响的对照研究
自1980年Felippel报道使用7.5%高渗Nacl溶液能有效纠正严重失血性休克,小容量高渗盐以及小容量高身高张溶液复苏目前已成为休克复苏的热点问题。小容量复苏概念——即采用4.6ml/kg高渗溶液进行容量复苏。国内...
徐军王仲梁璐齐志伟朱华栋李毅于学忠马遂
文献传递
重症感染的诊疗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重症感染一直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而且近年来发病率仍在上升,为了降低危重感染患者的病死率,许多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就近年来在重症感染的诊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于学忠朱华栋
关键词:重症感染诊疗发病率病死率
基于认知任务分析的急诊分诊系统设计与实施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本实验拟采用认知任务分析的方法总结和分析急诊分诊任务完成中的关键环节,指导急诊分诊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法通过调查确定急诊分诊现状并确定分诊中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采用认知任务分析的方法确定各关键环节的任务分析报告,通过与东华软件股份公司的合作完成急诊分诊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在开始应用新系统进行分诊后,总结分诊信息,评价其临床实用性。结果急诊分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认知任务分析绘制分诊过程的思维图解,并确定相应的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通过软件工程师的努力将分诊作为急诊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来设计和实施,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急诊分诊系统,并应用于临床。新系统的检验效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5%和95.8%,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结论本研究首次将认知任务分析的方法应用于急诊分诊系统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使得急诊信息系统的建设更加合理并具备良好的工作实用性。
刘继海于学忠郭树彬徐腾达周文华朱华栋赵连军刘学锋
关键词:认知任务分析急诊医学分诊
急诊成人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急诊成人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总结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急诊2008年4月-2009年3月期间120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在年龄,性别,热程,白细胞计数,病因分布规律...
韩红于学忠
关键词:急诊医学临床诊疗病因分布
文献传递
北京地区急性酒精中毒发病规律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急性酒精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及与工作状态、季节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08—01—2009—07—31期间北京急救中心记录的急性酒精中毒病例数据,分析急性酒精中毒的月份和季节性发病差异,并用ANOVA方法分析工作状态对急性酒精中毒事件的影响。结果709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男性占84.1%;20~29岁年龄段的发病例数和校正发病率在各年龄段中均是最高值,20~29岁年龄段的校正发病率分别为30~39岁、40~49岁及50~59岁年龄段的1.13、1.28和2.09倍。急性酒精中毒发病高峰在冬季,峰值在1月份,7月份是急性酒精中毒发病的第2个高峰。与正常工作日相比,休息日前一天和休息日急性酒精中毒的病例数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北京地区急性酒精中毒在年轻人群中高发,并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冬夏季高发;急性酒精中毒具有明显的“休息日效应”,休息日前一天及休息日发病率显著增加。
何艳徐腾达王厚力李涛吉栩于学忠
关键词:急性酒精中毒流行病学
急诊科主任管理杂谈
于学忠
文献传递
氧储备指数对危重症患者高氧血症的监测价值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通过探讨危重症患者氧储备指数(oxygen reserve index,ORI)与动脉血氧分压(PaO_(2))之间的关系,评估ORI作为高氧血症监测指标的有效性和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抢救室及EICU遵循《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标准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统计39例患者,记录基本资料、氧疗条件、静脉氧饱和度(Sp O_(2))及机械通气治疗后的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红蛋白(HGB)、氧合指数及其对应的ORI值等。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及线性回归模型分析ORI和PaO_(2)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研究ORI对高氧血症的预测价值及高氧血症对应的ORI临界值。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ORI监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果 PaO_(2)与ORI存在正相关性(r=0.479,P <0.05),ORI对Pa O_(2)≥120 mm Hg、Pa O_(2)≥150 mm Hg预测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8、0.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临界值分别为0.18(敏感度81.0%,特异度61.1%)、0.26(敏感度85.7%,特异度72.0%)。39例患者中有14例在维持Sp O_(2)≥97%时可下调吸入氧浓度(FiO_(2)),下调后的ORI值0.07±0.08,下调△FiO_(2)值17.7%±10.4%;ORI的监测不受年龄、心率、HGB、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的影响,氧疗浓度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危重症患者ORI与PaO_(2)呈正相关关系,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监测ORI来预测PaO_(2),通过调整FiO_(2)来避免不必要的高浓度氧疗。
任开睿戴依利付阳阳戴佳原徐军朱华栋于学忠
关键词:动脉血氧分压
急诊科拥挤对急诊临床实践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急诊科拥挤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危机,严重影响了急诊医疗服务质量。研究表明,拥挤的急诊科救护车转向率和未看医生离开急诊现象发生率较高,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时间敏感性疾病治疗的延迟,导致更差的临床预后,增加临床用药错误的发生率,降低患者对急诊的满意度。另外还有资料显示,急诊科拥挤对急诊医师的培养也会产生不利影响。评估和缓解急诊科拥挤主要集中在入口环节、处置过程和出口环节三个部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评估和缓解策略。
徐胜勇徐腾达张晖吴红军于学忠
关键词:急诊科拥挤
拉撒路综合征(Lazarus Syndrome)
现如今,所有急诊科医生都在探索怎样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率,研究什么样的CPR和药物的应用才能有效的救治患者。而现实中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现象——拉撒路综合征1,2(Lazarus Syndrome),是指在心肺复苏失败之后...
付阳阳徐军于学忠
共5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