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祥征

作品数:249 被引量:3,789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5篇期刊文章
  • 47篇专利
  • 3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2篇经济管理
  • 5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5篇天文地球
  • 22篇农业科学
  • 13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生物学
  • 7篇水利工程
  • 6篇建筑科学
  • 6篇历史地理
  • 5篇社会学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1篇土地利用
  • 27篇生态
  • 17篇土地利用变化
  • 17篇城市
  • 16篇营养化
  • 16篇富营养化
  • 15篇气候
  • 14篇遥感
  • 14篇生态系统
  • 14篇湖泊
  • 13篇黄淮
  • 13篇黄淮海
  • 13篇耕地
  • 12篇农业
  • 12篇污染
  • 11篇黄淮海平原
  • 10篇
  • 9篇英文
  • 8篇影响因素
  • 8篇生态环境

机构

  • 244篇中国科学院
  • 56篇北京师范大学
  • 45篇中国科学院大...
  • 2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4篇北京林业大学
  • 1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1篇湖北大学
  • 11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山东师范大学
  • 8篇中南大学
  • 7篇南京大学
  • 6篇咸宁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北京大学
  • 5篇山东科技大学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5篇山西财经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河南财经政法...

作者

  • 249篇邓祥征
  • 66篇战金艳
  • 35篇吴锋
  • 23篇姜群鸥
  • 22篇张帆
  • 21篇林英志
  • 18篇李志慧
  • 15篇刘纪远
  • 14篇赵永宏
  • 11篇何连生
  • 11篇柯新利
  • 11篇赵涛
  • 10篇金贵
  • 8篇何书金
  • 8篇庄大方
  • 8篇岳天祥
  • 7篇史文娇
  • 7篇苏红波
  • 7篇孙志刚
  • 7篇史娜娜

传媒

  • 15篇地理研究
  • 14篇地理学报
  • 11篇安徽农业科学
  • 9篇资源科学
  • 8篇南京信息工程...
  • 7篇生态学报
  • 7篇中国人口·资...
  • 7篇地球信息科学
  • 6篇自然资源学报
  • 6篇Agricu...
  • 5篇地理科学进展
  • 4篇长江流域资源...
  • 4篇农村金融研究
  • 4篇地理与地理信...
  • 4篇地球信息科学...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中国科学基金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Journa...
  • 2篇人文地理

年份

  • 1篇2024
  • 13篇2023
  • 28篇2022
  • 17篇2021
  • 9篇2020
  • 9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15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10篇2013
  • 17篇2012
  • 25篇2011
  • 26篇2010
  • 18篇2009
  • 8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2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质信息获取装置、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识别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质信息获取装置、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识别方法及系统。该装置包括:LED灯,均匀分布在滤光片周围,用于发出特定的波长;滤光片,用于截止所述特定的波长以外的光线,以采集光学图像;及CCD感光器,用于将透射到所述...
邓祥征战金艳吴锋何连生席北斗
文献传递
农作物施氮策略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作物施氮策略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其中,方法包括:根据目标作物在目标区域内的平均单产和平均潜在单产,得到目标作物在目标区域内的产量水平信息,产量水平信息包括平均单产占平均潜在单产的比值;根据...
史文娇丁锐王鸣雷邓祥征
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N<Sub>2</Sub>O排放量的测算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N<Sub>2</Sub>O排放量测算方法,包括:获取待测土地的遥感影像;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得到处理后的遥感影像;利用处理后的遥感影像解译出待测土地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获取野外原位观...
邓祥征程伟李志慧
干旱区生态环境保育情景下城镇化发展路径辨析
干旱区城镇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人地关系最敏感的区域。西北干旱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城镇化率及增长速度仍低于全国普遍水平。干旱区突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体现在水资源供给量不足以及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影响了干旱区生态环境...
张亚丽邓祥征
关键词:城镇化生态环境黑河流域干旱区
中国耕地变化及其对生物生产力的影响———兼谈中国的粮食安全被引量:44
2005年
利用覆盖中国国土的Landsat遥感数据,本文监测了1986-2000年间耕地的变化态势,并利用农业生态区划模型,计算了耕地变化导致其生物生产力的变化。研究表明,1986-2000年耕地面积增加了265万公顷(或增加了2%),耕地的平均生物生产力下降了2.2%;研究还发现,耕地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没有造成显著影响。适度的耕地非农化是不可避免的,人为遏制这一转移趋势会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
邓祥征黄季焜Scott Rozelle
关键词:耕地耕地变化生物生产力粮食安全
黄淮海平原气候变化及其对耕地生产潜力的影响被引量:26
2007年
利用1991年和2000年黄淮海平原气象台站的历史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气温、降水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农业生态地带(AEZ)模型估算黄淮海平原各农业生态区的耕地生产潜力。通过分析气温、降水与耕地生产潜力的关系,评价气候变化对耕地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黄淮海平原耕地生产潜力与降水量、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对各农业生态区的回归分析表明,如果气温或降水量提高10%,耕地生产潜力将分别提高3.2%与0.3%。该研究对制订应对气候变化、保护耕地与提高耕地生产潜力方面的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姜群鸥邓祥征战金艳刘兴权唐华秀
关键词:气候变化耕地生产潜力黄淮海平原
黄淮海平原土地系统结构变化的模拟与分析(英文)被引量:6
2007年
The dynamic changes of land system in Huang-Huai-Hai Plain between 1988 and 2000 were researched in this paper.Spatial dominance econometric model was estabilished on 1 km cell to quantificationally analyze the driving-force for the dynamic change mechanism of land system,such as natural,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The future dynamic changes of land system in Huang-Huai-Hai Plain on each 1 km cell during 2000 to 2020 were stimulated by combining the dynamic changes of land system on each 1 km cell with different situations.The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the dynamic changes of land system structure changed mainly from the cultivated areas to building areas and industrial areas,and forest areas increased during this period.Although the revolutions of land system structure were different during 2000 to 2020 with the different referrence standard,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primary dynamic changes of land system structure were that the increase of building land areas with the decline cultivated land areas and the increase of woodlands.
邓祥征战金艳苏红波姜群鸥迟百余
关键词:黄淮海平原
汉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22
2003年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显著表现形式,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三期Landsat TM图像的解译成果,分析了安康市1985-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结构特征及其空间差异格局。研究表明,近15年来,安康市土地利用转移量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之间,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转移趋势不明显。三个时段内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净变化量差异比较明显。1985-1995年。耕地变化以转人为主,其中由草地转入的比重最大,占耕地总转人量的96.02%。1995-2000年,耕地以大量转出为主,共有1 503.21 hm2的耕地转为其它用地,其中转向林地和草地的量占耕地总转移量的比例分别是15.46%和78.77%。在行政区尺度上各种用地类型的净变化量分布比较均衡,而在垂直带空间尺度上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净变化随海拔高度的分异较为明显。大致以1 600 m为界,耕地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林地、草地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增。
邓祥征刘彦随赵涛
关键词:汉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用途转换效应评价模型与方法探讨
2010年
通过遥感反模型、综合估算模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3个模型探讨了土地用途转换效应评价模型与方法。结果表明,遥感反演模型以植被第一生产力模型为代表,能够在较大尺度上监测与土地用途转换密切联系的生态系统生产力变化;综合估算模型以农业生产力估算系统(ESAP)为代表,适用于评价土地用途转换导致的农业生产力变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以CENTURY为代表,一般服务于模拟生态系统内部C、N、P与S营养元素的变化规律;土地用途转换效应评价模型为评价土地用途转换效应,深入分析土地用途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工具,利用土地用途转换效应评价模型测算出的区域尺度土地用途转换效应对于合理制定土地利用管理政策具有指导价值。
邓祥征战金艳史娜娜赵永宏
关键词:土地用途转换生态效应
基于栅格数据的土地利用格局解释模型及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在一定空间分辨率的栅格上用二值型变量表征土地利用格局,是一种常见的土地利用格局表征形式。解释基于这一表征形式的土地利用格局与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多需引入非线性模型。本文基于非线性统计方法构建了基于栅格数据的土地利用格局解释模型,不仅刻画了土地利用格局与影响因子之间的非线性统计关系,解决了分类变量引入统计模型的难题,还消除了土地利用格局解释模型中概率估计值常常超过概率值域的问题。太仆寺旗的应用研究表明,栅格尺度土地利用格局解释模型能准确表达土地利用分布格局与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因素间的定量关系,所得结论为太仆寺旗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提供了决策参考信息。
邓祥征林英志战金艳何书金
关键词:土地利用栅格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