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3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病
  • 2篇心血管病学
  • 2篇心脏
  • 2篇血管病
  • 2篇血管病学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消融
  • 1篇心病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心脏介入
  • 1篇心脏介入术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管腔
  • 1篇血管腔内
  • 1篇异物摘出

机构

  • 4篇云南省玉溪市...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 4篇赵娟
  • 3篇郝应禄
  • 3篇王劲松
  • 2篇梁梅
  • 1篇李润萍
  • 1篇李艳萍
  • 1篇邓志春
  • 1篇施秀英
  • 1篇李晓霞
  • 1篇柏魏
  • 1篇汤文艳
  • 1篇潘云席
  • 1篇钱宝堂
  • 1篇段云凤
  • 1篇陈鸿云
  • 1篇郭涛
  • 1篇任一壁
  • 1篇张雄军
  • 1篇李燕萍
  • 1篇杨明

传媒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当代护士(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心脏介入术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预防
2002年
目的:探讨246例心脏介入术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行介入术的246例患者中前126例(为被动护理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对后120例(主动干预护理组)在术前、术中及术后都采取主动干预措施预防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方法均根据所行心脏介入术不同,分别或同时穿刺锁骨下静脉、股静脉、股动脉,采用动脉和/或静脉血管穿刺导入器材送入导管行心脏介入诊疗.结果:246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8.7%,血管穿刺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为:主动干预护理组(8.3%)比被动护理组(24.6%)低(P<0.001).结论:虽然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发生率可通过干预措施控制在较低水平;被动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比主动干预护理组高,主要与经验不多、技术操作不熟练和护理不当有关.
王劲松段云凤李润萍施秀英赵娟任一壁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并发症介入诊疗
置入三腔心脏复律除颤起搏器一例
2006年
1例冠心病、全心扩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力衰竭(简称心衰)(NYHAⅢ级)患者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QRS波时限130ms)、左右室运动不同步。经慢性心衰标准化治疗疗效不佳,并在服用胺碘酮时出现严重心动过缓,经置入三腔心脏复律除颤起搏器后,随访观察9个月症状明显改善,心腔缩小、射血分数值明显提高,未发作持续性室速及心室颤动。
郝应禄李晓霞潘云席梁梅王劲松赵娟邓志春郭涛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力衰竭冠心病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中SmartTouch压力导管的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分别对比使用SmartTouch压力感应导管与普通冷盐水灌注NaviStar导管进行房颤导管消融。方法共纳入100例房颤患者,分为对照组(NaviStar,n=50)和研究组(SmartTouch,n=50),两组均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下进行双侧肺静脉隔离。采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X光曝光时间,观察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总手术时间、左房建模时间、并发症发生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X线曝光时间较短[(25.4±5.3)min vs(38.7±7.5)min]、肺静脉隔离时间较短[(59±13)min vs(72±16)min],术后3个月(47/50vs 44/50)、术后半年(46/50vs37/50)、术后1年(46/50vs 32/50)窦性心律维持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SmartTouch压力导管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杨明郝应禄梁梅陈鸿云李燕萍张红艳杨玲赵娟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射频电流
心脏血管腔内异物摘出术一例
2005年
郝应禄钱宝堂赵娟王劲松柏魏汤文艳张雄军李艳萍
关键词:异物摘出术血管腔内心脏麻醉过程右股静脉韧带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