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志超

作品数:26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华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文学
  • 9篇语言文字
  • 3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7篇超验主义
  • 6篇英译
  • 5篇翻译
  • 5篇爱默生
  • 4篇梭罗
  • 3篇禅宗
  • 3篇禅宗思想
  • 2篇译本
  • 2篇英译本
  • 2篇儒家
  • 2篇四书
  • 2篇主义
  • 2篇文化差异
  • 2篇小说
  • 2篇陌生化
  • 2篇惠特曼
  • 2篇个人主义
  • 2篇《四书》
  • 1篇道德经
  • 1篇东方文化

机构

  • 23篇东华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23篇谢志超
  • 1篇付焕童
  • 1篇张晓仪
  • 1篇殷耀
  • 1篇唐毅
  • 1篇崔进
  • 1篇王茜
  • 1篇杨娟
  • 1篇王静
  • 1篇文慧静
  • 1篇陈昕

传媒

  • 7篇海外英语
  • 2篇求索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求是学刊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东华大学学报...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喜剧世界(中...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字》含混主题的另一维度解读被引量:1
2009年
霍桑的杰出作品《红字》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成为学界经久不衰的探讨主题。其中,对其作品主题"含混"、"矛盾"的解读是主流观点。文章试图通过对作者所处时代的流行思想——清教主义和超验主义进行解读,揭示造成其作品主题"含混"、"矛盾"的原因——即霍桑朴素的个人主义思想。
唐毅谢志超
关键词:霍桑个人主义清教主义超验主义含混
美国超验主义的自由之路被引量:3
2008年
超验主义在美国的发展经历了不断反驳传统宗教和吸收了欧洲浪漫主义文化因子的过程。它的代表人物爱默生、梭罗为超验主义的发展和最终成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谢志超文慧静
关键词:超验主义爱默生梭罗
超验主义对儒家思想个体价值观的接受被引量:3
2009年
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爱默生和梭罗接受了完全不同于美国文化的中国儒家思想。文章以二人对儒家思想个体价值观的接受为契合点,探索超验主义对儒家有关个体立身修德、养浩然之气等理念的接受,论证儒家思想走向世界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谢志超殷耀
关键词:超验主义儒家思想个体价值观爱默生梭罗
译学之始,译史之学——中国翻译史的十年研究状况与展望被引量:2
2011年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学一直是翻译界的热点问题,作为翻译学研究重要环节的翻译史研究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研究视角的多样化,自我与他者的文化互动等都是翻译史研究的新动态。文章对近十年的有关中国翻译史的研究状况梳理整合,以期对未来中国之翻译史研究提供科学的有价值的参考模式。
谢志超张晓仪
关键词:翻译史研究
新批评理论下《自我之歌》中象征手法的翻译
2016年
新批评理论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本本身,其主要代表人物瑞恰慈提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语义学及语境理论。新批评理论视阈下的翻译遵从客观性的指导原则,把一套语言符号所承载的信息有机地进行转化,在此翻译过程中要涉及文本、译者、目的等诸多因素。立足文本的语义分析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新批评理论所提倡的文学研究方法。所以,以新批评为理论指导,主要分析研究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自我之歌》中象征手法的两个汉译本之异同。在语义以及语境的分析过程中,译者应当学会把握词所指代的准确含义以达到“信”的原则。
乔林莺谢志超
关键词:惠特曼《自我之歌》翻译对比
为政以德:超验主义对儒家哲学政治观的接受被引量:1
2013年
中国儒家哲学对美国超验主义的发展和成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国内外学界均予以关注与研究。文章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探索超验主义思想对儒家哲学有关个人与政府的对话关系、社会公平与公正以及政府为政以德等政治观念的借鉴与接受,论证儒家哲学政治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期有助于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
谢志超
关键词:超验主义政治观儒家哲学为政以德
霍里斯《醉翁亭记》英译本中的隐喻翻译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写得格调清丽,富有诗情画意,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许多中外翻译家将其译成英文。但是,对其译本的研究则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对从隐喻角度将其进行分析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该文以霍里斯的译本为例,从彼得·纽马克对隐喻的划分去分析译文中的隐喻翻译。指出译文的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功能之间的转换,从而才能使目标语读者产生和源语言相近的感受。
杨娟谢志超
关键词:《醉翁亭记》隐喻翻译彼得·纽马克
《道德经》英译本和跨文化研究
2014年
作为道家文化的代表典籍,《道德经》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国内外学者从多角度展开了研究。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的文化交流活动,由于宗教信仰、语言文字以及认知方式等差异,对同一作品的理解和翻译效果往往相距甚远。文章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道德经》四种英文译本的翻译和文化差异的内在关联性,纠正以往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误读误译,廓清对《道德经》认识上的不足,促进中国文化的向外传播。
谢志超王茜
关键词:《道德经》英译本跨文化文化差异
陌生化视角下的《告别辞:莫悲伤》
2019年
约翰·邓恩是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视角独特、意象奇特,充满哲学思辨意味。《告别辞:莫悲伤》作为一首离别爱情诗,老题新用,令人眼前一亮,这首诗尽管在当时受到评论家的批评,但是在后来尤其是在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的兴起后得到盛誉。陌生化理论由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提出,强调通过艺术技巧使文学作品陌生化,以此带给读者全新的感官体验,这与邓恩创作诗歌新奇的特点不谋而合。在陌生化视角下,对诗歌的题材、动词使用、意象、韵律进行分析,邓恩这首诗歌极具艺术特色。
边丽萍谢志超
关键词:玄学派诗歌陌生化爱情意象
影响与创造:新文化运动以来惠特曼《草叶集》在中国的译介被引量:4
2019年
沃尔特·惠特曼的自由体诗歌集《草叶集》的汉译活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不期而遇。一个世纪以来,惠特曼诗歌在中国的翻译从以民主自由等主题的诗歌选译逐渐转向全集翻译,其自由体诗歌精神在一些方面满足了新文化运动者反驳中国旧体诗传统,完成新诗革命的心理需求。本研究在考察《草叶集》在中国的传播与"偏移"基础上,论证惠特曼诗歌选译的变迁、翻译主体视域变化以及国际合作模式下惠特曼诗歌复译的必要性和价值,对于科学系统地认知惠特曼诗学精神,探索文学经典复译新模式,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有深刻意义。
谢志超谢志超
关键词:沃尔特·惠特曼《草叶集》自由体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