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彬

作品数:72 被引量:202H指数:8
供职机构:南阳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南阳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轻工技术与工...
  • 9篇文化科学
  • 7篇化学工程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0篇发酵
  • 9篇教学
  • 7篇神经网
  • 7篇神经网络
  • 6篇秸秆
  • 6篇抗氧化
  • 5篇乳酸
  • 5篇浓香
  • 5篇浓香型
  • 5篇香型
  • 5篇酒醅
  • 4篇遗传算法
  • 4篇应用型本科
  • 4篇山药
  • 4篇膳食纤维
  • 4篇食品
  • 4篇浓香型白酒
  • 4篇吸附剂
  • 4篇香型白酒
  • 4篇麦糟

机构

  • 66篇南阳理工学院
  • 6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江南大学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南水北调中线...

作者

  • 70篇许彬
  • 48篇李慧星
  • 26篇李斌
  • 13篇郭书贤
  • 12篇肖连冬
  • 9篇李杰
  • 9篇臧晋
  • 8篇罗建成
  • 5篇杜朝军
  • 5篇程爽
  • 4篇王冬梅
  • 4篇王莹
  • 3篇潘丽军
  • 3篇刘凤霞
  • 3篇姜绍通
  • 3篇刘建连
  • 3篇薛刚
  • 2篇罗水忠
  • 2篇周凯
  • 2篇陈旭升

传媒

  • 7篇食品科学
  • 5篇食品研究与开...
  • 4篇中国酿造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 4篇中国食品添加...
  • 4篇现代农业科技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南阳理工学院...
  • 2篇工业微生物
  • 2篇粮食与油脂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2篇农产品加工
  • 2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食用菌
  • 1篇食品工业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8篇2021
  • 1篇2020
  • 7篇2019
  • 1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0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连生物碱提取工艺优化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为优化黄连生物碱提取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析因试验确定对黄连生物碱得率影响显著的因素,对影响显著的因素采用Box-Behnken试验进行考察,采用BP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优化黄连生物碱提取工艺参数,确定黄连生物碱最优的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66%,提取温度81℃,料液比1∶23 g/m L,提取时间120min。在此条件下,黄连生物碱得率可达0.6424mg/g。BP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优化黄连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具有可行性,可为其他植物原料中活性成分的提取提供参考。
李杰李斌许彬郭书贤
关键词:黄连生物碱神经网络遗传算法
以玉米秸秆作赤松茸栽培基料的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研究以玉米秸秆为主料的赤松茸栽培基料的制备条件。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玉米秸秆新鲜程度、破碎程度、栽培基料处理方式以及栽培基料含水量对赤松茸生长的影响。然后采用均匀设计优化栽培基料中主料(玉米秸秆)与辅料(稻壳、木屑、麸皮)的比例。结果表明:新鲜秸秆和干燥秸秆对赤松茸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切断碾压秸秆比粉碎秸秆的生物转化率高,但两者在营养生长时间上差异不显著;堆积发酵和不发酵对赤松茸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基料含水量为65%和70%时,对赤松茸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回归分析得,生物转化率方程:Y=(0.2283+1.6970A+2.0280C-1.1132A2-10.7559C2)×100%,稻壳比例(A)和木屑比例(C)对生物转化率有显著影响,麸皮比例(B)影响不显著。当使用新鲜或干燥的秸秆并做切断处理,主料与辅料按玉米秸秆:稻壳:木屑:麸皮=1:0.762:0.094:0.05配比,调节基料含水量至65%~70%,配料后堆积发酵3天,该条件下生物转化率平均为97.5%,出菇时间平均为48天。该玉米秸秆栽培料配方简单,适用于赤松茸的栽培。
李慧星许彬许彬郭书贤
关键词:玉米秸秆栽培料
生物工程专业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对策被引量:2
2010年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是一门应用广泛的技术课程,主要解决工艺控制、过程优化模拟等工程问题,是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之一,具有实用性强、内容繁复、初学者难于记忆和灵活运用等特点。从课堂教学出发,阐述了该课程在应用型工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中的教学对策。
许彬薛刚李慧星臧晋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教学对策
一种山药菌质粉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山药菌质粉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山药菌质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山药基质:向干燥的山药颗粒中加入水和营养基质,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含水量为50%~65%的山药基质;(2)接种、发酵:将山药基质进行灭菌,灭菌后冷却至室温,...
许彬李慧星李斌郭书贤杜朝军江崇弘许义海尹圣化
文献传递
玉米秸秆培养大球盖菇栽培种配方比较被引量:6
2019年
以玉米秸秆为主料制备大球盖菇栽培种,比较不同配方的栽培种基料对菌丝生长情况、菌丝生长速度、基料失重率的影响;比较最佳栽培种基料培养的栽培种与市售大球盖菇栽培种在栽培料中的营养生长时间和生物转化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7个配方栽培种培养料,配方4(玉米秸秆49%,玉米芯30%,麸皮10%,稻壳5%,木屑5%,硫酸钙粉1%)中大球盖菇菌丝的长势最好,菌丝粗壮、致密、洁白、分布均匀,生长速度最快(1.79 mm/d),基料失重率最高。配方4培养料所得栽培种的营养生长时间最短,生物转化率最高,与市售栽培种在生物转化率上差异显著。该配方培养料所培养的栽培种对玉米秸秆栽培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许彬李慧星李慧星王振泉郭书贤
关键词:大球盖菇栽培种玉米秸秆玉米芯
基于主成分分析优化花生豆奶的稳定剂配方被引量:2
2012年
以蔗糖酯、单甘酯、黄原胶和卡拉胶作为稳定剂,优化花生豆奶的复配稳定剂配方。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案,以主成分分析法对试验指标降维,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稳定剂用量与稳定性综合得分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降维得到的两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2.6%,能反映92.6%的试验数据变异;在试验范围内,蔗糖酯用量0.10%、单甘酯用量0.08%、黄原胶用量0.07%、卡拉胶用量0.02%时,稳定性综合得分较高,花生豆奶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各稳定剂的影响顺序为单甘酯>黄原胶>卡拉胶>蔗糖酯。
许彬李慧星迟永凯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
红小米黄酒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与细菌菌群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为了解南阳红小米黄酒的酿造微生物机制,该研究以南阳特色作物红小米为主要原料进行黄酒酿造,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并利用轮廓关联分析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预测。结果发现,红小米黄酒中共检测到70种挥发性成分,酯类与高级醇类占总含量的90%以上,其中高级醇类15种,主要以异戊醇、异丁醇为主。门水平上丰度最高的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属水平上相对丰度≥1%的优势属共有7个。相关性研究发现,对红小米黄酒风味物质的主要贡献细菌群为Bacillus、Lentilactobacillus、Companilactobacillus和Lacticaseibacillus。
王春艳于海彦乔志航许彬罗建成
关键词:风味物质高级醇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食品营养与卫生》的教学改革被引量:4
2015年
《食品营养与卫生》作为一门食品科学与工程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旨在提高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该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分析了《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指出了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深入生产一线等方面对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为该课程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李斌王冬梅许彬李杰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改革
花生蛋白饮料中复配稳定剂的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优化花生蛋白饮料的复配稳定剂配方,评价添加稳定剂后饮料的感官特性。试验采用均匀设计优化配方,对结果进行回归分析,通过模糊评价法分析饮料的感官特性。结果表明:在试验水平范围内,100mL花生乳中黄原胶用量0.06g、卡拉胶用量0.08g、蔗糖酯用量0.38g时,花生蛋白饮料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蔗糖酯用量对稳定性的影响最大,黄原胶影响最小,添加最优稳定剂配方后的花生蛋白饮料隶属于"喜欢"等级。
许彬李慧星
关键词:复配稳定剂花生蛋白饮料均匀设计
酶解作用对豆浆乳化性能的影响
2016年
利用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处理豆浆,以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为主要指标,考察酶用量、酶解时间、蛋白酶种类对豆浆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处理可增加豆浆中乳化性成分的含量,豆浆的乳化活性和稳定性都随之提高。纤维素酶用量达到0.09%后,酶处理时间达到45 min后,豆浆各指标变化趋于平稳。豆浆蛋白水解度随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用量和酶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酶用量和水解时间下,两种酶处理后的水解度基本相同,但在0.12%的蛋白酶用量下,木瓜蛋白酶处理30 min的豆浆具有更好的乳化活性和稳定性。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和木瓜蛋白酶处理均能提高豆浆乳化性。
许彬李慧星李斌
关键词:纤维素酶蛋白酶豆浆乳化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