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卫红

作品数:144 被引量:464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1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9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9篇手术
  • 23篇脊髓
  • 20篇骨折
  • 19篇脊髓损伤
  • 17篇腰椎
  • 14篇关节
  • 13篇颈椎
  • 12篇细胞
  • 11篇融合术
  • 11篇脊柱
  • 10篇肿瘤
  • 9篇外科
  • 9篇疗效
  • 9篇内固定
  • 9篇急性脊髓损伤
  • 8篇手术治疗
  • 8篇术后
  • 8篇前路
  • 7篇骨折固定
  • 7篇骨折固定术

机构

  • 128篇福建医科大学
  • 12篇福建医学院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南京军区福州...
  • 3篇莆田学院附属...
  • 2篇湖北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福州市第二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福建中医学院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43篇许卫红
  • 59篇林建华
  • 27篇王长昇
  • 25篇朱维钦
  • 24篇叶君健
  • 19篇陈荣生
  • 15篇张立群
  • 15篇许子星
  • 13篇李贵双
  • 9篇吴朝阳
  • 9篇林建华
  • 8篇朱夏
  • 7篇罗鸿斌
  • 6篇陈宣维
  • 6篇郑和平
  • 5篇陈宣煌
  • 5篇陈鹏
  • 5篇林元泽
  • 5篇朱夏
  • 4篇蔡华秀

传媒

  • 16篇福建医科大学...
  • 10篇福建医药杂志
  • 7篇中国临床解剖...
  • 6篇华中医学杂志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中国修复重建...
  • 5篇中华创伤杂志
  • 5篇福建医学院学...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医学综述
  • 4篇骨与关节损伤...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华显微外科...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福建中医药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华解剖与临...
  • 2篇生物骨科材料...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12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11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9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1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计算机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06年
肖松许卫红
关键词:手术模拟前倾角髋关节病变计算机辅助手术计算机技术手术设计
术后伤口引流血回输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矫正融合术中的应用
[背景]:AIS手术创伤大,术中长节段的融合需要对多个椎体的后外侧结构进行去皮质处理,导致术后早期伤口引流量多。术后早期伤口引流血回输作为自体血回输技术的一种在关节置换手术中已日渐成熟。但该技术应用于AIS术后的安全性及...
王长昇林建华许卫红张立群陈荣生李贵双许子星
环孢霉素A对大鼠脊髓损伤早期环氧化酶-2与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环孢霉素A(CsA)对大鼠脊髓损伤(SCI)早期环氧化酶-2(Cox-2)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CsA对大鼠SCI的作用。方法:18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损伤组和损伤后CsA治疗组(治疗组),每组60只。用25g.cm致伤损伤组和治疗组大鼠T8~T11脊髓,对照组不损伤脊髓。治疗组于术后1h予尾静脉注射CsA(2.5mg/kg),之后每隔12h给药1次,对照组和损伤组在相同时间点尾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损伤组和治疗组于术后2h、6h、12h、24h、48h和72h处死动物取损伤段脊髓标本,对照组在相应时间点取相应节段脊髓标本,切片后分别行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TNF-α、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ox-2,并对TNF-α和Cox-2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脊髓无出血、水肿等变化。损伤组和治疗组伤后2h、6h脊髓灰质可见水肿、出血,但无坏死,周围白质无明显改变;12h、24h脊髓灰质出现广泛灶性出血及出血后形成囊腔,神经元肿胀,部分细胞核浓缩,染色增强,白质见少量红细胞渗出,髓鞘轻度肿胀;48h、72h脊髓灰质中出现神经元固缩、坏死、溶解,细胞体积变小,有大量小胶质细胞增生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白质中可见较多红细胞渗出,髓鞘肿胀和大量空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和胶质细胞增生;治疗组各时间点的病理改变均较损伤组轻。对照组大鼠脊髓Cox-2呈可疑阳性表达;损伤组和治疗组伤后2h Cox-2即有表达,6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损伤组在伤后72h Cox-2表达仍较对照组高(P〈0.05),而治疗组到伤后48h即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Cox-2表达均较损伤组低(P〈0.05);对照组大鼠脊髓TNF-α呈可疑阳性或弱阳性表达;损伤组和治疗组伤后2h即有TNF-α表达,12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损伤组在伤后72h TNF-α表达仍较对照组高(
陈勇忠王剑火许卫红
关键词:脊髓损伤环孢霉素A环氧化酶-2肿瘤坏死因子-Α
Th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目的 探讨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25例单节段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龄(32.70±3.59)岁(21~41岁...
王长昇林建华许卫红张立群陈荣生李贵双许子星
关键词: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椎间孔内窥镜
红/绿色荧光蛋白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支架中的示踪及转归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别转染红/绿色荧光蛋白(RFP/GFP),作为种子细胞在消旋聚乳酸(PDLLA)支架上贴附、增殖、代谢和分化的不同。方法以最佳感染复数(MOI)的Lentivirus-GFP/RFP转染BMSCs,成骨诱导培养后接种于PDLLA骨支架,分为GFP-BMSCs(G组)、RFP.BMSCs(R组)、未经转染的BMSCs作为对照(Control,C组)。检测并比较各组种子细胞的代谢活性、贴附、增殖、荧光示踪与成骨分化。结果G组BMSCs代谢活性持续增强,培养21d时荧光强度达20458±1364;而R组BMSCs代谢活性在培养14d时达顶峰(12216±742),培养21d急剧下降至7865±1031。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G组与R组BMSCs均能在PDLLA支架上贴附与增殖,G组的增殖、贴附及细胞生长状态明显优于R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结果显示: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各组成骨相关基因骨钙素(OCN)、碱性磷酸酶(ALP)和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均上调,G组和C组表达倍数变化近似,各时间点各基因表达均高于R组(P〈0.01)。G组和C组的OCN、ALP和OPN表达均在第21天达到高峰;R组OCN、ALP表达以第14天为高峰(分别为6.00±1.44与2.14±0.58),OPN表达第7天为高峰(5.91±1.20),各基因表达至第21天均明显下调。结论BMSCs转染GFP,在PDLLA支架上贴附、增殖、代谢和成骨分化均优于转染RFP。
许子星许卫红张立群王长昇
关键词:慢病毒转染
颈椎前路手术ORION钢板内固定46例报告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Orion钢板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6例颈椎疾病患者予行颈椎前路手术及Orion钢板内固定 ,其中颈椎骨折脱位 9例 ,颈椎间盘突出及颈椎病 34例 ,颈椎肿瘤 2例 ,颈椎结核 1例。结果  46例中 33例随访 3~ 13个月 ,平均随访 7个月 ,1例钢板下极螺钉松动 ,余 32例钢板螺钉固定位置良好 ,植骨块无移动 ,均已达骨性融合。结论 Ori on钢板有较优的材料和力学性能 ,内固定于颈椎体前有维持术后近期颈椎生理前凸 ,稳定植骨块 ,利其达到骨性融合 。
叶君健蔡华秀朱维钦林建华何善健许卫红张立群谢其扬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ORION钢板内固定
髓内固定治疗8例成骨不全下肢病理性骨折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成骨不全下肢病理性骨折的X线特征及髓内固定的优点。方法对8例下肢骨干反复病理性骨折或骨折后畸形愈合,或钢板固定后再发骨折的成骨不全患者行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加强护理和正确康复运动,并对其X线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成骨不全并骨折应用髓内钉内固定效果良好,不影响愈合,可减少卧床时间和术后再发骨折的几率。结论X线是诊断本病的有效手段,下肢骨皮质薄脆,易骨折及弯曲畸形是本病最大特点,对迟发性成骨不全下肢骨干病理性骨折或骨折后畸形愈合的患者,应用髓内钉内固定术,效果良好,它不仅能很好地固定多段或粉碎性骨折,提供内部支撑,没有“应力遮挡”,再发骨折几率小,而且能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陈春永林建华叶君健许卫红朱维钦
关键词:成骨不全骨折病理性外科治疗
椎间孔脊柱内镜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PRA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9月-2018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2例腰椎PRA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0~47岁[(33.7±6.6)岁].均为单节段病变,损伤节段:L3/47例,L4/514例,L5/S111例.均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治疗.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形臂X线机透视次数及手术并发症,术后24h、3个月、12个月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32例患者均获随访12~30个月,平均15.5个月.手术切口长度7~9.5 mm[(8.0±0.9)mmn];手术时间60~155 min[(80.5±13.2)min];术中出血量5~25 ml[(10.6±5.7)ml];透视次数5~25次[(9.4±3.4)次].患者术后8~12h下地行走,6周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1例患者术后出现感觉异常,经神经营养及理疗1周后恢复.术中无中转开放,无椎间隙感染、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等术后并发症.术后24h、3个月、12个月腰、腿痛VAS[腰痛(3.4±1.5)分、(1.8±1.1)分、(1.7±0.9)分,腿痛(1.8±1.0)分、(1.6±0.8)分、(1.4±0.6)分]和ODI[(26.8±9.7)%、(13.9±4.3)%、(12.8±2.8)%]较术前腰痛VAS(7.3±2.1)分、腿痛VAS(7.9±2.7)分、ODI(56.2±15.6)%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优2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4%.结论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治疗腰椎PRAS疗效满意,具有手术切口小、并发症少、有效缓解疼痛、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王长昇陈荣生朱希田许卫红张立群吴荔军
关键词:腰椎内窥镜
ZPLATE钛钢板在胸腰椎结核手术中的应用
2002年
郑竑叶君健朱维钦林建华许卫红
关键词:钛钢板胸腰椎结核内固定器骨折内固定术
VEGF和p53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03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p53蛋白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参与血管浸润的机制。方法:将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中所取得的椎间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VEGF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56例退变椎间盘组织中见血管浸润现象98例,占62.8%;退变椎间盘组织中VEGF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42%(116/156)和58.97%(92/156),共同表达率53.2%(83/156);有血管浸润的退变椎间盘组织中VEGF、p53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血管浸润的退变椎间盘组织;VEGF与p53蛋白表达密切相关。结论:VEGF和p53基因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存在协同表达,共同参与椎间盘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和浸润,加速椎间盘组织退变。
陈宣维林建华吴包金叶君健许卫红
关键词:椎间盘新血管形成VEGFP53蛋白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