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涛

作品数:54 被引量:254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4篇细胞
  • 13篇基因
  • 6篇胰腺
  • 6篇切除
  • 6篇肝癌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树突
  • 5篇切除术
  • 5篇肿瘤
  • 5篇外科
  • 5篇胃癌
  • 5篇肝炎
  • 5篇癌细胞
  • 4篇胆道
  • 4篇蛋白
  • 4篇地平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 4篇神经生长
  • 4篇手术

机构

  • 50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内江市第二人...

作者

  • 54篇袁涛
  • 22篇邓少丽
  • 18篇顾红光
  • 18篇陈平
  • 15篇刘孟刚
  • 15篇刘宏鸣
  • 10篇杨俊涛
  • 9篇唐春
  • 9篇金世龙
  • 9篇谢斌
  • 7篇陈伟
  • 6篇吴刚
  • 4篇黄恒柳
  • 4篇廖维宏
  • 4篇夏季
  • 3篇伍强
  • 2篇郭丽萍
  • 2篇苟元斌
  • 2篇周波
  • 2篇皮儒先

传媒

  • 14篇重庆医学
  • 6篇中国现代医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宁夏医学杂志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华夏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10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1
  • 6篇2000
  • 1篇1999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含量及C基因启动子基因变异的检测(英文)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了解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含量及其与C基因启动子 (BCP)基因变异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荧光实时定量技术检测 114例肝癌患者及 10 0例非肝癌乙肝患者HBVDNA含量。采用PCR -微板核酸分子杂交ELISA技术对肝癌及乙肝患者进行BCP基因变异检测。结果 肝癌患者 4 8%HBVDNA阳性 ,平均拷贝量为 4 .7× 10 6拷贝 /ml。BCP区域 176 2、176 4位突变率为 2 7% ,且BCP变异的患者HBV拷贝量明显大于非变异患者。 10 0例非肝癌乙肝患者HBVDNA阳性率 4 1% ,平均拷贝量 3.8× 10 5拷贝 /ml,BCP基因突变率为 8% ,肝癌患者的BCP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乙肝患者。结论 HBV感染可能是导致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 ,HBVBCP变异可能与病变程度有关。
邓少丽袁涛陈伟
关键词:乙肝C基因基因变异
乙肝患者血清中HBVC基因启动子变异与病毒含量及前S1抗原的关系(英文)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HBVC基因启动子 (BasicCorePromoter,BCP)基因变异与前S1(Pre -S1)抗原的关系以及BCP基因变异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用PCR -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检测 94例HBeAg阳性乙肝患者的BCP中nt 176 2A -T和nt 176 4G -A的基因突变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ELISA)检测Pre -S1抗原 ,PCR荧光定量技术检测HBVDNA。结果 在 94例HBeAg阳性乙肝患者的血清中 ,Pre-S1抗原阳性有 6 5例 ,其中BCP阳性 5 1例 ,BCP变异率为 78.5 % ;Pre -S1抗原阴性有 2 9例 ,其中BCP阳性 2 3例 ,BCP变异率为 79.3%。BCP基因突变血清中HBVDNA拷贝数明显高于非BCP基因突变血清中HBV含量。结论 在e抗原阳性乙肝患者中 ,Pre -S1抗原的存在与BCP的变异无相关性 ,但BCP基因变异与HBVDNA拷贝数明显相关 ,可反映乙肝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其愈后、转归。
袁涛邓少丽陈伟罗阳
关键词:前S1抗原C基因启动子HBV基因突变
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瘤苗对黑色素瘤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致敏的树突状细胞 (DC)瘤苗对黑色素瘤 (B16)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用冻融抗原致敏BALB/C小鼠骨髓来源的DC。以不同的致敏DC浓度免疫小鼠 ,观察小鼠成瘤情况。结果 小鼠进行三次预防性注射免疫致敏DCs后接种 5× 10 5个 /只B16黑色素瘤细胞 ,对照组小鼠一周成瘤率 10 0 %、平均存活时间为 15d ,大剂量致敏DC免疫组、小剂量致敏DC免疫组观察 1个月未见肿瘤的生长 ,再次接种 5× 10 5个 /只B16细胞 ,大剂量致敏DC免疫组仍无肿瘤长出 ,小剂量致敏DC免疫组 7只中有 5只小鼠长出了肿瘤 ,从第二次接种肿瘤开始计算荷瘤小鼠生存时间 ,其平均生存时间延长至 3 5d。结论 肿瘤抗原致敏的DC对荷瘤小鼠有一定免疫保护作用 ,能对抗同种移植瘤的生长。
袁涛顾红光吴刚邓少丽
关键词:小鼠DC免疫保护作用黑色素瘤
谷氨酰胺酶反义基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利用反义核酸技术封闭胃癌细胞的谷氨酰胺酶基因,观察反义GAcDNA能否对胃癌细胞的恶性表型有所逆转,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探索一条新途径,也为后续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将含有GAcDNA片段的反义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GA,通过脂质体介导转入胃癌细胞SGC-7901,经筛选、鉴定,命名为SGC-7901GA,采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观察反义核酸转染后胃癌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pcDNA3.0/GA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PCR证实GAcDNA目的片段已经整合到了SGC-7901细胞基因组,获得的G418抗性细胞命名为SGC-7901GA。检测胃癌细胞的凋亡情况表明重组质粒转染后SGC-7901GA的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实验通过含有GAcDNA片段的反义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GA转染胃癌细胞株,发现胃癌细胞的凋亡指数增加,提示肿瘤细胞恶性程度有所降低,反义核酸技术封闭谷氨酰胺酶基因可能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一条新途径。
刘宏鸣杨俊涛袁涛刘孟刚唐春顾红光
关键词:谷氨酰胺酶谷氨酰胺反义核酸细胞凋亡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郭丽萍唐春袁涛谢斌陈平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调控c-met基因启动子中的作用
目的:明确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对原癌蛋白质(c-met)基因启动子区的调控中所涉及的信号传导通路及其在肝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用Western blot比较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对HB...
谢斌唐春陈平苟元斌袁涛金世龙周渝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启动子信号传导
文献传递
高支链氨基酸减少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肝功能损害的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观察高支链氨基酸对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改善作用,为临床治疗探索一条新途径。方法将接受肝部分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高支链氨基酸,对照组使用普通氨基酸,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了肝功能损害,随着时间延长肝功能均逐渐改善,但治疗组在术后各个时相点肝功能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恢复较快。结论高支链氨基酸的使用可以有效改善肝部分切除患者肝功能的损害,减少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
刘宏鸣唐春袁涛刘孟刚陈平
关键词:支链氨基酸肝切除肝功能衰竭
论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被引量:14
2005年
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阶段。包括实习前制度和法规教育、询问病史和查体、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病情、有创检查或手术前签字、病情突然变化或出现并发症、和出院前后的沟通等几个重要环节。
金世龙顾红光黄和平杨俊涛袁涛
关键词:医患沟通实习医生
胚胎脊髓移植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尼莫地平对成鼠损伤脊髓功能的影响
1999年
目的:研究胚胎脊髓移植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尼莫地平(ND)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72只大鼠半切洞脊髓损伤后,随机分为单纯胚胎脊髓移植组,移植+NGF组,移植+NGF+ND组,并观察了脊髓血流量(SCBF),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行为学变化。结果:NGF与ND可明显增加损伤移植部位的血流量,缩短MEP潜伏期,且显著提高后肢运动功能的Tarlov评分。结论;胚胎脊髓移植与NGF、ND联用,可促进大鼠损损伤脊髓功能恢复。
邓少丽袁涛廖维宏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尼莫地平脊髓损伤胚胎脊髓移植
胆道镜下电凝止血法在术中胆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胆道镜直视下电凝止血技术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治疗肝内胆道活动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运用胆道镜直视下电凝止血技术治疗的12例肝内胆道活动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成功止血,成功率100%,其中因医源性损伤导致胆道出血9例,占75%。随访1~3年,暂无胆道再出血发生,B超检查电凝止血处肝内胆管无结石形成。结论胆道镜直视下电凝法控制肝内胆道活动性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操作简单、直观微创、不良反应小、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皮儒先袁涛陈俊英陈平
关键词:胆道镜胆道出血电凝止血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