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明英 作品数:8 被引量:25 H指数:4 供职机构: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1例左氧氟沙星致急性跟腱炎报道 2018年 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治疗肺结核主要药物之一,在我科应用广泛,不良反应较多,其中跟腱炎罕见。但致跟腱病预后较差,可造成严重残疾^([1])。因此,出现跟腱炎后要高度重视,避免使用该类药物。本例患者因病情需要继续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抗结核,现将病例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18岁,因"发现左侧颈部、左侧腹股沟包块半年"于2017年2月16日入院,以"肺结核,淋巴结结核(左侧颈部、左侧腹股沟)"收住院。 梁丽俊 汪菊萍 蒋明英 严晓峰关键词:左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 氟喹诺酮类 跟腱炎 肺结核 抗结核 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69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非结核分支杆菌(NTM)肺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至2010年7月间我院诊治的69例NTM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NTM肺病患者以青壮年(91%)多见,症状轻,肺部病变范围广,耐药率高,治... 蒋明英 陈天刚关键词:非结核分枝杆菌 肺病 耐药 文献传递 重庆市初复治成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临床疗效与转归分析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成人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的化学治疗疗效及其转归情况,探讨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合理制定MDR-PTB患者的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住院分枝杆菌培养阳性且具有完整病历记录的548例成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并分组分析初复治患者的治疗效果与转归情况,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两组等级资料的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复治组对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7.3%、63.0%)均高于初治组(分别为37.4%、7.1%),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61.607、101.947,P值均小于0.05)。初治患者3月末痰菌阴转率为76.1%,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为95.7%;复治患者3月末痰菌阴转率为48.2%,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为60.1%,两组的阴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548、42.719,P值均小于0.05)。548例MDR-PTB患者治疗成功率为58.8%(322/548),治愈率为48.9%(268/548),初治组治愈率74.7%(74/99)远高于复治组43.2%(194/449)。"初治复治分组"和"是否有并发症"对MDR-PTB患者治疗转归有着显著的影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314,P=0.000;χ^(2)=93.324,P=0.000)。结论重庆地区初治MDR-PTB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较好于复治患者,但均有待进一步提升。积极治疗并发疾病,一次性治愈结核病人是提高成人MDR-PTB患者疗效和转归成功的有效手段。 李同心 周刊 李晓旭 周奉 杨伏萍 周刚 马旭玥 蒋明英关键词: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耐多药 统计学 针刺治疗耐药肺结核患者便秘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耐药肺结核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本院结核三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耐药肺结核合并便秘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乳果糖组各30例。针刺组给予针刺足三里、天枢、三阴交、支沟、照海穴治疗,乳果糖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结果:针刺组有效率为96. 67%,乳果糖组有效率为93. 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针刺组治疗后1个月便秘症状评分优于乳果糖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复发率为24. 14%,乳果糖组复发率为57. 14%,针刺组复发率低于乳果糖组(P <0. 05)。结论:针刺治疗耐药肺结核患者便秘的疗效与乳果糖相当,且复发率低。 梁丽俊 蒋明英 汪菊萍关键词:便秘 耐药肺结核 针刺 乳果糖口服溶液 外科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手术时机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耐多药肺结核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和手术联合药物化学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为优化耐多药肺结核外科治疗方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003年7月至2010年6月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患者均经药敏试验确诊,具肺叶切除指征.对照组进行内科化疗;观察组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继续予以药物化疗12 ~ 24个月.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根据病程长短将观察组病例分为不同亚组,统计不同亚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比较病程2年内与2年以上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随访期末,对照组治愈率36.0%(18/50),病情逆转率16.0%(8/50),病死率26.0%(13/50),新出现耐药率6.0%(3/50);观察组治愈率80.0%(40/50),病情逆转率2.0%(1/50),病死率4.0% (2/50),未出现新耐药病例.两组病情逆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程2年内患者的治愈率96.3%、并发症发生率3.7%,病程2年以上患者的治愈率47.8%、并发症发生率43.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支气管胸膜瘘、术后出血、脓胸及肺不张等,常规处理后11例病情稳定,2例死于大咯血窒息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手术联合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优于单纯内科治疗.早期手术治疗效果优于晚期手术,手术并发症可接受. 赵攀 蒋明英 谢渝中 曾小刚关键词:肺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四种实验室检测技术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微孔板法、实时荧光PCR熔解曲线技术(简称“熔解曲线法”)、多色巢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简称“Xpert法”)和罗氏药物敏感性试验(L-J药敏试验,简称“比例法”)用于快速筛查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临床价值。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连续收集2014年7月至2018年3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确诊为结核病,且具有微孔板法、比例法、熔解曲线法、Xpert法检测MTB对利福平、异烟肼耐药性诊断结果的2792例患者资料;其中微孔板法、比例法采用阳性分离菌株检测,熔解曲线法和Xpert法采用患者标本直接检测。纳入同时具有微孔板法和比例法耐药性检测结果的14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41例行微孔板法+比例法+Xpert法检测利福平耐药性,87例行微孔板法+比例法+熔解曲线法检测利福平耐药性,66例行微孔板法+比例法+熔解曲线法检测异烟肼耐药性。以比例法为标准,采用SPSS13.0软件分别计算微孔板法、熔解曲线法、Xpert法检测利福平和(或)异烟肼耐药性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Kappa值等。结果以比例法为标准,微孔板法、Xpert法、熔解曲线法检测利福平耐药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Kappa值分别为97.2%(731/752)、96.9%(713/736)、96.9%(731/754)、97.1%(713/734)、97.0%(1444/1488)、0.94,97.2%(140/144)、94.9%(187/197)、93.3%(140/150)、97.9%(187/191)、95.9%(327/341)、0.92,97.1%(33/34)、84.9%(45/53)、80.5%(33/41)、97.8%(45/46)、89.7%(78/87)、0.79;微孔板法和熔解曲线法检测异烟肼耐药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Kappa值分别为94.8%(751/792)、95.7%(667/697)、96.3%(751/780)、94.2%(667/708)、97.9%(1418/1448)、0.91,97.3%(36/37)、86.2%(25/29)、90.0%(36/40)、96.2%(25/26)、92.4%(61/66)、0.84。结论微孔板法、熔解曲线法、Xpert法检测利福平和(或)� 王鹏森 周刚 蒙昌平 蒋明英 孙强中 叶嗣宽 周刊 黄正谷 廖传玉 张汇征 罗明 杨国强 陈玉 李晓旭 李同心关键词: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52例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多房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对52例结核性多房性胸腔积液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注入生理盐水20ml加尿激酶10万U。24h后抽尽液体,可以重复进行。结果第1次注入尿激酶后抽液量较用药前明显增多,... 蒋明英关键词:结核性胸腔积液 尿激酶 胸腔内注射 文献传递 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体内贝达喹啉血药浓度及其与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前瞻性观察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肺结核(MDR/RR-PTB)患者体内贝达喹啉血药浓度情况, 并探索疗效和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住院, 并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的37例MDR/RR-PTB患者, 其中男23例, 女14例, 年龄15~60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贝达喹啉血药浓度。观察患者体内贝达喹啉血药浓度情况, 并对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贝达喹啉血药浓度最佳截断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分析, 并应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7例患者服药后2 h(C2 h)、6 h(C6 h)、下次服药前(C24 h)的贝达喹啉血药浓度分别为0.01~6.52、0.88~7.60、0.11~4.14 mg/L。C6 h显著高于C2 h和C24 h,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患者中, 30例痰结核菌培养转阴成功、1例转阴失败, 3例因QTcF≥500 ms停药、3例失访, 痰结核菌培养首次转阴时间2~12(6.00±2.79)周, 12周痰结核菌培养转阴率为94.60%。C24 h与痰结核菌培养首次转阴时间、C6 h与病灶改善和其他不良反应(除QT间期)情况呈正相关(P<0.05)。C24 h与影像学改善和不良反应、C6 h与QT间期情况不相关(P>0.05), 但高C24 h组病灶改善(显著吸收+吸收)和空洞改善(闭合+缩小)、不良反应的比例均多于低C24 h组;高C6 h组整体QTcF值高于低C6 h组、发生QT间期延长的患者亦多于低C6 h组。结论应用贝达喹啉治疗西南地区MDR/RR-PTB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较好, 当贝达喹啉C24 h>0.78 mg/L时, 患者首次转阴时间可能更短;贝达喹啉C6 h>2.85 mg/L时, 可能更有利于病灶吸收、但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更高。并且随着血药浓度增加, 患者可能存在治疗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多的趋势。 王乐乐 岳午阳 李同心 杨伏萍 蒋玲 蒋明英 张晓蓉 赵毅 赵星 严晓峰 张欣若 韩梅 杨松关键词:抗多种药物性 利福平 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