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耐药
  • 6篇单胞菌
  • 6篇铜绿
  • 6篇铜绿假单胞
  • 6篇铜绿假单胞菌
  • 6篇假单胞菌
  • 3篇喹诺酮
  • 3篇喹诺酮类
  • 2篇亚胺培南
  • 2篇亚胺培南耐药
  • 2篇药物
  • 2篇质粒介导
  • 2篇内酰胺酶
  • 2篇菌药
  • 2篇抗菌
  • 2篇抗菌药
  • 2篇抗菌药物
  • 2篇基因
  • 1篇药物敏感
  • 1篇药物敏感性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
  • 3篇暨南大学附属...
  • 2篇韶关学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广州市皮肤病...

作者

  • 8篇蒋岗
  • 6篇曹开源
  • 5篇徐霖
  • 4篇余广超
  • 4篇姜余琴
  • 4篇许沙沙
  • 4篇常彦敏
  • 3篇袁广卿
  • 3篇陈康
  • 3篇张甜
  • 1篇冯发深
  • 1篇王铸
  • 1篇何霞
  • 1篇陈柳勤
  • 1篇罗燕芬
  • 1篇叶惠芬
  • 1篇李珩
  • 1篇汪杨
  • 1篇关琳琳
  • 1篇毕超

传媒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β-内酰胺酶检测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了解金属β-内酰胺酶在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的流行状况及其流行亚型,完善广州地区金属β-内酰胺酶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法和双纸片增效法对164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筛选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阳性的菌株,采用PCR检测5类金属β-内酰胺酶的编码基因(IMP家族、VIM家族、GIM-1、SPM-1和SIM-1),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检测到的金属β-内酰胺酶亚型进行比对分析并制作分子进化树。结果 164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筛选出22株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阳性的菌株,IMP阳性15株(9.1%),其中11株为IMP-9亚型,另外4株携带一个新的亚型,命名为IMP-25,VIM阳性5株(3.0%),均为VIM-2亚型,未检测到GIM-1、SPM-1和SIM-1型金属β-内酰胺酶。结论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已经出现多型化的特征,同时存在IMP型和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流行,本次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金属β-内酰胺酶亚型(IMP-25),为IMP家族金属β-内酰胺酶的多样性及其分子流行病学资料提供了新的信息。
余广超徐霖袁广卿张甜陈康蒋岗姜余琴许沙沙常彦敏曹开源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
铜绿假单胞菌中I类整合子及携带的耐药基因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了解整合子在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分布状况及其主要类型,研究I类整合子的结构特征并探讨其与细菌多重耐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检测3类整合子整合酶的编码基因,并扩增整合子的可变区,运用DNA测序技术分析整合子可变区的耐药基因及其排列顺序,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检测到的可变区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在20株产金属-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中,15株检测到I类整合子,未检测到II类和III类整合子,其中一株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全长序列含有I类整合子整合酶、AacA4氨基糖甙乙酰转移酶、IMP-25金属-内酰胺酶、OXA-30-内酰胺酶和CatB3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的编码基因及其相应的基因重组位点,GenBank登录号为EU588392,其中IMP-25为一个新的金属-内酰胺酶亚型。结论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存在的整合子类型是I类整合子,并且该整合子可变区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盒,其中一个是金属-内酰胺酶新亚型IMP-25,在分子水平上阐述了I类整合子参与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
余广超徐霖袁广卿张甜陈康蒋岗姜余琴许沙沙常彦敏曹开源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
外膜孔蛋白OprD和青霉素结合蛋白在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1年
铜绿假单胞菌是人体的一种条件致病菌,目前在我国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其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逐年上升,这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认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β-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细菌外膜孔蛋白的通透性降低、作用靶位(如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主动外排系统高表达、生物膜的产生等[¨].本实验室前期对广州市收集的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这些菌株进行了OprD和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s,PBPs)这两方面的检测,以全面了解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
姜余琴蒋岗常彦敏许沙沙徐霖冯发深何霞王铸曹开源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产青霉素结合蛋白亚胺培南耐药外膜孔蛋白临床抗感染治疗
对医学免疫学教学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医学免疫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从转变教学模式、密切结合临床、调整实验内容、开展科研训练等方面对医学免疫学的理论、实验教学及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
蒋岗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质粒介导的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等12种抗菌药物耐药性,探讨qnr、qepA、aac-(6′)-Ib-cr质粒基因流行状况以及与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州市两所三甲医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103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PCR技术检测大肠埃希菌中qnr(qnrA、qnrB、qnrS)、aac-(6′)-Ib-cr和qepA质粒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 103株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20株菌检出阳性基因qnrB、qnrS、aac(6′)-Ib-cr的阳性率分别为9.7%、7.8%、10.7%,有8株菌同时携带≥2种质粒基因,这8株菌对喹诺酮类药物全部耐药,同时合并其他类抗菌药物耐药,其中52号菌同时携带3种基因[qnrB、qnrS、aac-(6′)-Ⅰb-cr],对6类抗菌药物全部耐药,12株菌检出单个质粒基因,其中4株对喹诺酮类敏感。结论广州市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居高不下;药敏谱呈多样化,多药耐药株比例高;菌株中存在qnrB、qnrS、aac-(6′)-Ⅰb-cr的流行,并呈现出两种或多种耐药基因共存于同一株细菌的特征;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数量与耐药种类数量呈正相关。
毕超蒋岗余广超叶惠芬陈柳勤李珩曹开源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喹诺酮类耐药机制
PMQR基因及gyrA、parC基因突变与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耐药之间关系的研究
目的:   1.了解广州地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   2.明确广州地区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MQR)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中的流行状况并分析...
蒋岗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喹诺酮类琼脂扩散法药物敏感性
文献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中的流行状况并分析其与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2007年临床分离到的212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通过PCR检测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qnrC、qnrD、aac(6')-Ib-cr和qepA,并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 21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0.8%(23/212)和19.3%(41/212)。qnrB、qnrS和aac(6')-Ib-cr的阳性率分别为0.9%(2/212)、0.5%(1/212)和0.9%(2/212),qnrA、qnrC、qnrD、qepA未检出。4株PMQR基因阳性菌株中,仅1株对左氧氟沙星表现为耐药,其余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表现为敏感。结论 2005-2007年间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该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已携带有PMQR基因,且敏感菌株中也有该类基因存在。
蒋岗徐霖关琳琳汪杨罗燕芬庹九玲钟慧玲曹开源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喹诺酮类耐药质粒
广州地区2003-2007年499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收集广州市7家三甲医院2003-2007年分离的499株铜绿假单胞菌,利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所有收集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方法,分别采用K-B法和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 5.4软件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99株铜绿假单胞菌其抗生素耐药率依次为庆大霉素(42.0%)、阿米卡星(36.6%)、亚胺培南(32.8%)、头孢吡肟(28.3%)、头孢他啶(27.1%)、美罗培南(21.4%)、氨曲南(20.5%)、哌拉西林(8.8%)、哌拉西林/三唑巴坦(8.3%)、左旋氧氟沙星(8.1%)和环丙沙星(7.6%);2003-2007年5年期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是27.7%、25.0%、31.6%、35.2%和34.3%,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是22.2%、21.0%、21.2%、19.7%和24.5%。结论 2003-2007年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整体耐药现象严重,对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高度耐药,仅对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较为敏感。因而加强其耐药性监测不仅可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而且还能为临床提供最新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性变迁资料。
余广超徐霖袁广卿张甜陈康蒋岗姜余琴许沙沙常彦敏曹开源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抗菌药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