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兴文

作品数:66 被引量:69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9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2篇青藏
  • 22篇青藏高原
  • 19篇降水
  • 12篇四川盆地
  • 12篇盆地
  • 11篇气候
  • 11篇环流
  • 8篇水汽
  • 8篇夏季
  • 8篇暴雨
  • 7篇水汽输送
  • 6篇逆温
  • 6篇逆温层
  • 6篇气候特征
  • 6篇青藏高原东部
  • 6篇大气环流
  • 5篇低涡
  • 5篇边界层
  • 5篇WRF模式
  • 4篇气温

机构

  • 64篇中国气象局成...
  • 9篇成都信息工程...
  • 7篇四川省气象局
  • 6篇四川省气候中...
  • 4篇兰州大学
  • 4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气象局
  • 2篇中国民用航空...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重庆市气候中...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西藏自治区气...
  • 1篇西藏自治区气...
  • 1篇哥伦比亚大学
  • 1篇广东省气候中...
  • 1篇安徽省公共气...

作者

  • 66篇蒋兴文
  • 31篇李跃清
  • 6篇伍清
  • 6篇董元昌
  • 5篇王鑫
  • 5篇吴遥
  • 4篇何光碧
  • 4篇黄小梅
  • 3篇舒建川
  • 3篇周秋雪
  • 3篇李超
  • 3篇张静
  • 2篇屠妮妮
  • 2篇龙柯吉
  • 2篇胡豪然
  • 2篇卢萍
  • 2篇唐红玉
  • 2篇肖丁木
  • 2篇陈栋
  • 2篇李英

传媒

  • 14篇高原山地气象...
  • 9篇高原气象
  • 4篇大气科学
  • 4篇干旱气象
  • 2篇地理学报
  • 2篇气象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第一届中国大...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气象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气象科技合作...
  • 1篇暴雨灾害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2009年高...

年份

  • 7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REM模式中引入MYJ边界层方案介绍及其试验被引量:2
2010年
业务实践表明,AREM模式对中国暴雨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当前AREM模式中可供选择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比较单一,而不同边界层方案对暴雨的模拟差异较大,所以在AREM中引入一种新的边界层方案是提高其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介绍了在AREM模式中引入Mellor-Yamada-Janjic′(MYJ)边界层方案的关键技术与流程,并对MYJ方案的模拟能力进行了评估。模式对2008年四川暴雨的模拟结果表明,MYJ方案有助于改善模式预报的降雨落区位置。
蒋兴文何光碧李跃清
关键词:AREM模式边界层方案暴雨
基于CMIP5资料的西南地区2020—2050年气温多模式集合预估被引量:12
2018年
利用1961—2005年西南地区2 m气温的观测资料及同期CMIP5的11个全球气候系统模式的历史模拟数据,对比分析模式模拟、统计降尺度方法模拟、多模式集合模拟、统计降尺度和多模式集合相结合方法模拟的西南地区及不同分区气温误差。结果表明统计降尺度方法和多模式集合方法都能有效降低模拟误差,多模式集合的模拟误差相对较小。选取多模式集合方法预估RCP4. 5中等偏低辐射强迫情景下2020—2050年西南地区2 m气温的变化,发现2020—2050年西南地区年平均及四季气温都呈显著上升趋势,冬季气温增幅相对较高,夏季相对较低;气温增幅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102°E以西,较低的区域位于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交界处。
伍清蒋兴文谢洁朱桦
基于NCEP CFSv2的亚洲季风预测
NCEP 第二代气候系统预测模式(CFSv2)是世界上主要的季节气候预测模式之一.本文首先评估了该模式对亚洲季风的季节预测能力,然后分析了部分模拟偏差的可能原因,最后讨论了海气耦合对亚洲季风的可能影响.分析结果表明,CF...
蒋兴文杨崧李跃清
关键词:亚洲季风
近20年四川盆地大暴雨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被引量:29
2008年
利用1981-2000年四川盆地逐日降雨量资料和ECMWF逐日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近20年四川盆地的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暴雨按地域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盆西型、盆东型和全盆移动型,近20年里,盆西型暴雨最多,盆东型暴雨最少;四川盆地各种类暴雨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东亚主要环流系统之间的配置使得四川盆地的水汽源地和水汽辐合中心明显不同,而水汽辐合中心与暴雨中心相对应,这就决定了各类暴雨的发生地点不同;80年代前后东亚气候系统的年代际变化使东亚主要大尺度环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种环流的改变使近20年的环流特征更有利于四川盆地西部暴雨的发生。
蒋兴文王鑫李跃清陈栋
关键词:四川盆地大暴雨大气环流水汽输送年代际变化
1980~2017年四川盆地寒潮及其气温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20年
利用"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V3.0)"1980~2017年的地面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按照四川盆地寒潮业务标准统计分析了38年四川盆地出现的77次区域寒潮特征及其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近38年四川盆地区域寒潮频次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增速为0.18次/10a,而强度呈显著增强趋势,增速为1.14℃/10a;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表现为弱的升高趋势,且冬季比春、秋季升温趋势显著。寒潮天气过程中24h内主要表现为最高气温的下降,最低气温普遍下降不明显且近50%的站点趋于上升;最高气温累计降幅,春、秋季明显大于冬季,而最低气温累计降幅季节差异不大。给出72h气温累计变化趋势,类同24h。
肖红茹龙柯吉伍清蒋兴文
关键词:四川盆地寒潮频次气温变化
南亚高压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24
2006年
简要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亚高压研究工作的若干主要进展,对比分析了不同时期的一些特点,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今后南亚高压研究的重要方向和基本趋势。
苏东玉李跃清蒋兴文
关键词:青藏高原大气环流
青藏高原雨季的客观监测方法及其近60年的变化趋势
2023年
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降水季节演变特征的分析,选取日降水量和降水频率两个特征量来定义青藏高原各站点及全区的雨季,揭示了1961-2019年青藏高原雨季开始时间、结束时间、雨季长度和总雨量等的气候和变化特征.分析发现,青藏高原雨季的开始自东向西推进,而结束西早东晚,雨季持续时间自东向西缩短,雨季雨量东多西少.就青藏高原整体而言,雨季开始的平均日期在5月4日,结束的平均日期在10月15日,雨季平均持续163天,雨季雨量平均为413.2 mm.近60年,青藏高原雨季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开始时间提前、结束时间推迟、雨季延长、雨量增多.青藏高原各站点雨季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差异,主要表现为:高原雨季的开始整体提前,但是,高原东部边缘雨季开始提前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高原雨季的结束时间在南部和北部提前而在中部和东部推后;高原大部地区雨季雨量增多,但南部边缘等部分地区雨季雨量有所减少.
王遵娅蒋兴文柯宗建
关键词:雨季青藏高原监测方法气候特征
两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WRF模拟青藏高原2013年夏季降水的影响被引量:16
2015年
本文利用区域气候模式WRF分析了YSU和MYJ两种边界层方案对青藏高原2013年夏季降水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均能模拟出高原地区夏季降水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但均低估了西藏地区而高估了青海南部的降水。并且,两种方案在高原南部都存在辐散环流偏差,而在青海南部存在辐合偏差。对比得到:YSU方案相对于MYJ方案更接近于观测,前者能更好的模拟出高原中、东部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而造成两种方案模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MYJ方案模拟的位势高度在高原及其南侧地区比YSU方案高,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更为偏西,孟加拉湾及南海进入高原的水汽偏少。
吴遥李跃清蒋兴文黄小梅高笃鸣
关键词:边界层方案青藏高原WRF模式夏季降水
CMIP5模式对西南地区气温的模拟能力评估被引量:20
2017年
利用1961—2005年西南地区(四川、贵州、云南、重庆)115个站点的地表气温观测资料以及国际耦合模式比较第五阶段(CMIP5)的历史模拟试验数据,从气温增暖强度、年代际变化和突变三个角度,评估了40个全球气候系统模式对西南地区地表气温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大部分模式能模拟出近45年来西南地区不同分区年平均气温的显著升高趋势,但仅6个模式能较好的模拟出地表气温增温幅度的海拔依赖性特征。海拔较低的四川盆地、重庆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后期呈降温趋势,80年代末开始升温,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是一个相对较冷的时期,10个模式能模拟出这种降温趋势,其中3个模式模拟降温趋势、年代际偏冷时间与观测结果最为接近,模拟效果较好。所有模式均不能模拟出气温的突变特征。总体来说,对西南地区气温变化模拟相对较好的模式有ACCESS1.0、CESM 1-WACCM、CM CC-CM S、GFDL-CM 2.1、GISS-E2-R-CC、M RI-ESM 1、Nor ESM 1-M E,其中,模拟效果最好的模式为ACCESS1.0。
伍清蒋兴文谢洁
关键词:地表气温
NCEP CFSv2对中国2015年夏季月尺度降水和环流预报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利用美国环境预报中心的第二代气候预报系统(NCEP CFSv2)提供的1982-2010年历史回报资料和2015年6-8月预报产品、NCEP CFSR再分析资料及中国地面观测降水资料,评估了NCEP CFSv2对2015年(厄尔尼诺发展年)中国夏季月降水和环流形势的预报能力,并分析了影响模式预报技巧高低的可能因子。结果表明:1)模式对降水的预报技巧较低且表现出明显的月变化(7月最高,8月次之,6月最低),但总体水平都不高。预报技巧明显依赖于提前时间的长短。2)CFSv2对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500h Pa关键区环流异常空间模态表现出较高的预报技巧。对全东亚区域,模式基本都可提前5-9天(7月9天,6月6天,8月5天)较为准确的预报出未来一个月高度异常空间模态。3)通过对比分析发现,CFSv2环流预报中选取12个集合成员(滑动3天)可以得到较稳定的预报结果。4)在2015年夏季月尺度环流异常模态预报中,东亚全区的环流预报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高纬地区的预报。CFSv2对中高纬环流月预报技巧(6-8月都能从提前4天开始就基本稳定维持在较高水平)比热带地区更高更稳定。
黄小梅蒋兴文肖丁木
关键词:月降水环流异常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