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丽锋

作品数:34 被引量:698H指数:15
供职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经济管理
  • 16篇文化科学
  • 5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7篇就业
  • 8篇教育
  • 7篇实证
  • 7篇就业质量
  • 6篇大学生
  • 6篇大学生就业
  • 6篇学生就业
  • 6篇资本
  • 5篇人力资本
  • 5篇实证分析
  • 5篇民族
  • 4篇少数民族
  • 4篇社会资本
  • 3篇调查数据
  • 3篇问卷
  • 3篇面板数据
  • 3篇教育扩张
  • 3篇高等教育
  • 2篇意愿
  • 2篇人口

机构

  • 27篇对外经济贸易...
  • 1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中国国际贸易...

作者

  • 34篇苏丽锋
  • 9篇孟大虎
  • 7篇陈建伟
  • 5篇李长安
  • 3篇赖德胜
  • 2篇孙志军
  • 1篇柳瑛
  • 1篇施璐璐
  • 1篇谢远涛
  • 1篇李芳
  • 1篇李振宇
  • 1篇李俊杰
  • 1篇李璐

传媒

  • 4篇民族研究
  • 3篇清华大学教育...
  • 2篇人口与经济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中国人口科学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中国人力资源...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经济理论与经...
  • 1篇经济科学
  • 1篇高等工程教育...
  • 1篇教育与经济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经济学家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中国高教研究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中国工运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端人才分布及流动特点研究——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的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在国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高端人才(以下简称"哲社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意义重大。本文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为对象,分析高校哲社高端人才的区域分布、组织集聚以及人才流动特点。研究发现,我国哲社高端人才分布具有典型的"中心-外围"特性,且这种不均在区域层面愈发严重,但在机构层面逐步缓和;高端人才流动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且可划分为起步期、快速上升期和回落平稳期三个阶段;尽管我国人才流动已颇具规模,但高端人才流动仍以经济驱动为主,组织声望的驱动作用减弱。高校哲社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可着力于对易流动群体的关注,在引导人才有序流动的基础上,优化人才布局,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在引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祝维龙苏丽锋
关键词:文化自信
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研究——基于人口变动、经济发展和国际比较的视角被引量:8
2016年
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探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国内人口变动趋势、经济发展以及国际比较的视角,探讨了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所处的背景条件,并对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可能达到的普及水平给出了基本判断。我国各地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差异较大,2010年有8个省份已经普及,9个省份基本普及,而还有14个省份没有普及,如果按照各地发展目标来看,到2015年有18个省份达到普及水平,其余省份处于基本普及和未普及阶段。未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将会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创造有利条件。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大部分省份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处于适中的水平,中部和西部部分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相对落后。从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角度看,与世界各国的普及过程相比,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总体上正由落后转向超前发展。
苏丽锋孙志军
关键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人口预测
中国经济转型期城镇少数民族教育收益率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文章分别使用了OLS方法和分位回归技术,考察了1995—2007年间中国城镇少数民族教育收益率的总体水平及其长期变化趋势,并将之与汉族进行了比较,发现在经济转型期,中国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教育收益率没有显著差异。政策的力量与市场的力量有机结合、相互叠加,是转型时期中国城镇少数民族的地位并没有发生逆转的重要原因。与汉族相同,少数民族的教育收益率随着收入分位点提高而逐渐减小,即收入水平越高,教育收益率越低。
孟大虎苏丽锋赖德胜
关键词:民族政策经济转型分位回归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土地财政逻辑——基于地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21世纪以来主要由地方属高校推动的高等教育快速扩张,部分归因于地方政府提升土地价值、扩大土地财政收入的激励。通过构建地市级面板数据模型的计量分析发现,高等教育规模显著提升了土地出让均价:在校生规模每增加1万人,土地出让平均价格提升15.12~16.54元/平方米;第二类城市(非直辖市、非省会、非计划单列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土地价格提升效应,高于第一类城市(含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表明第二类城市为了扩大土地财政规模而发展高等教育的动机更强烈。回归结果还发现,存在异质性的未观测效应:第一类城市的未观测因素在显著促进高等教育扩张的同时限制了土地出让价格的上涨,而第二类城市未观测因素在促进高等教育扩张的同时提升了土地出让均价。
陈建伟苏丽锋
关键词:高等教育扩张土地出让价格
少数民族职业地位与社会态度研究——基于201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的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研究了少数民族职业地位与社会态度。发现少数民族内部职业地位差异明显,呈现出高端与低端职业分布更加集中的特征,但在总体上与汉族的职业地位差异不大。少数民族的社会态度比汉族更加积极,具体可以从对自身经济地位和未来生活的态度、地域融合态度、城乡交往态度、对政府工作效率的态度和对社会重大问题的态度五个方面得到印证。少数民族在较高职业地位和较低职业地位上聚集程度更高的事实,会强化少数民族人口内部在职业地位提升机会上的比较行为,这在客观上使得少数民族对社会发展持有更加积极的态度,从而证实了我国新时期少数民族内部收益比较曲线向上延伸的特征趋势。
苏丽锋
关键词:少数民族社会态度民族关系
中国教育扩张之谜的供给侧解释:女性就业与行业工资被引量:6
2016年
教育扩张对中国经济奇迹的重要贡献已经得到了较好诠释,但为何在公共教育经费不足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快速教育扩张,仍有待深入研究。文章通过构建单误差成分的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女性就业比例、教育行业相对工资与中等后教育扩张之间的关系。3SLS回归结果发现,教育行业女性就业比例上升显著地降低了教育行业的相对工资;而教育行业相对较低的工资水平,则支撑了快速的中等后教育1扩张。原因在于,虽然教育行业的相对工资比较低,但就业稳定性和就业保障度较高,女性劳动者愿意选择相对更稳定的工作而放弃部分货币收入。在政府性教育经费投入长期不足的背景下,教育行业可以聘用更高比例的女性将相对工资维持在较低水平,控制教育成本,从而实现快速的中等后教育扩张和人力资本积累。由高女性就业比例、低工资水平所支撑的中等后教育扩张,对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影响还有待研究。但是,教育行业的低工资水平可能不利于提升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教育行业,未来应当提高教育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
陈建伟苏丽锋
关键词:女性就业教育扩张
强关系还是弱关系: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资本利用被引量:24
2013年
基于2009年大学毕业生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在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资本利用方面,到底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更为重要的问题,结果发现:第一,在对大学生求职结果的影响方面,与弱关系相比,强关系的力量更强。而且,如果这种强关系是一种非亲戚关系,关系人拥有较高的职位,则会进一步提高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的概率;第二,在对大学生能否就业于国有单位的影响方面,与弱关系相比,强关系的力量也更强,且直接影响了职位的获得;第三,在对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水平的影响方面,不管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都不具有显著作用。这一反差表明,强关系的力量更多地体现在有助于大学生就业机会的获得方面,并不能确保大学生可以获得一份高工资工作。
苏丽锋孟大虎
关键词:社会资本大学生就业强关系弱关系
进口渗透、需求异质性与企业进入被引量:9
2021年
研究进口渗透对市场新企业进入的影响,对于增强市场活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一个含产品市场搜寻摩擦的企业进入理论框架,提出了进口渗透会抑制新企业进入的研究假说,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和城市数据匹配构造分市行业面板数据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1)进口渗透度显著地降低了制造业新企业进入率;(2)主要贸易伙伴国进口渗透度对新企业进入的抑制效应相对更强;(3)产品的最终用途、行业的固定资产门槛、贸易开放进程等因素可以辅助解释进口渗透对新企业进入市场抑制效应的异质性;(4)在位企业与新进入企业相比有更高的需求获取效率,而进口产品渗透市场提升了企业的需求获取成本,这有利于在位企业覆盖市场而不是新进入者开辟需求市场,支持了异质性需求传导进口渗透效应的作用机制。为此,本文提出了减少新企业进入的开办成本、降低市场需求搜寻成本、完善产业损害预警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陈建伟苏丽锋郭思文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配置状况研究被引量:33
2016年
文章在揭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等教育人才的供给及配置特征。结果发现,与产业结构调整相比,中国就业结构偏离度较大;劳动力市场对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才的需求逐渐提高,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高等教育学历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需求拉动特征,但学历结构调整的速度快于市场需求,造成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内部挤压式就业困难;高等教育学科比例调整速度缓慢,专业结构与岗位技能需求还存在一定矛盾,引致结构性就业困难;大专院校、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占比快速上升,但毕业生质量有待提高;各产业大专及以上学历就业人口比重仍然很低,支撑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学历人才更是缺口极大;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地区分布更加分散,但就业身份集中度较高;职业集中度大于行业集中度,且学历越高就业分布的集中度也越高。
苏丽锋陈建伟
关键词:高等教育统计分析
替代还是互补——大学生就业中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合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00
2012年
现有文献多数只关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何者更为重要的问题,很少讨论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二者以怎样的机制发生联合作用,即二者是一种替代关系还是互补关系。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在对衡量指标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利用一手数据研究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何者更为重要,并进一步对其联合作用机制进行计量分析。本文发现:第一,在提高顺利就业概率方面,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都不可或缺,决定大学毕业生起薪水平的因素是人力资本,决定能否进入国有部门工作的因素是社会资本;第二,在获取就业机会和起薪决定方面,二者存在替代关系;在决定能否进入国有部门工作方面,二者具有较强的互补关系。
赖德胜孟大虎苏丽锋
关键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