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书证的原件
- 2008年
- 最佳证据规则是证据法中的一项重要的规则,但是通常人们只注意到原件不能提供或者原件和复制件矛盾时如何处理的问题,但是当原件自身有瑕疵时,对于原件不能一概认定其没有效力,而应该分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
- 胡佳周景宇
- 关键词:书证最佳证据规则
- 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鉴定和检验的现实困境与对策被引量:2
- 2019年
- 2016年第29号司法解释第14条规定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中可借助于鉴定意见或检验报告认定环境污染专门性问题,基本确立我国环境污染犯罪鉴定和检验制度。鉴定检验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统一化。然而,司法实践中出现司法鉴定主体混乱、鉴定意见采纳难、检验报告法律地位不明和跨学科知识人才储备不足问题。法律与部门规章的割裂,落后的评估技术、尚待完善的配套制度、模糊的鉴定事项和因果关系鉴定作用不明,以及鉴定制度发展的历史因素是导致现实困境的根源。应从统一立法规范、完善机构目录和鉴定事项内容、明确检验报告的鉴定意见、法律地位,着手完善环境污染犯罪鉴定和检验制度,为正确办理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统一环境污染执法司法尺度提供技术保障。
- 陈嘉一胡佳
- 关键词:司法鉴定
-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明知”认定被引量:1
- 2024年
- 对他人实施信息网络犯罪的“明知”,是帮信罪成立的主观要件,也是司法认定的难点。帮信罪“明知”具有间接性、单向性和预见性的突出特点。根据相关法解释,帮信罪的“明知”应理解为“概括明知”,其可能性认识程度应达到“高度盖然性”。当前司法实践中对“明知”的证明具有简单化及认定标准过低等倾向。为保证证明质量,“明知”宜主要采取推论的证明方法,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慎用推定方法。具体判定可以采取特征行为判定法、综合认定法和反证排除法。判断标准上,应将“常人”标准与个别性标准相结合。可区别违法犯罪的严重性,在“明知”认定问题上亦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 龙宗智胡佳
- 关键词:高度盖然性刑事推定
- 《刑事诉讼法解释》第101条事故调查报告的理解与反思被引量:5
- 2021年
- 事故调查报告是行政执法过程中形成的证据,具有行政性、集体性、确定性特点。事故调查报告属于主观性证据,无法适用行刑证据转化规定,但因其内容的可靠性和报告形成的不可替代性,《刑事诉讼法解释》第101条赋予事故调查报告中专门性意见的证据资格。这虽然有利于解决诉讼中专门性问题的认定难题,但可能导致审查形式化,忽略鉴定检验的必要性,混淆专业意见与事实认定。中国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性问题认定本就存在较大的结构风险,如公检法三机关主导、当事人权利缺位、意见的外部质量控制机制缺乏等,调查报告的引入可能进一步放大风险,对此应当警惕,并建立配套机制加以完善。
- 胡佳
- 关键词:刑事证据证据效力
- 人工智能辅助刑事审判的限度被引量:2
- 2022年
- 人工智能只能辅助法官审判,而不是替代法官决策。实务中人工智能的运用已经几乎覆盖刑事诉讼全流程,涉及证据审查、量刑预测等实质性事项。在利用“技术红利”提高审判质效的同时,人工智能运用也确确实实压缩了法官的审判空间。有必要在理论上划定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的“能”与“不能”,为其确立边界。在辅助逻辑上,人工智能是检查校对法官的裁判而不是生成裁判结果本身。在辅助的基本规则上,人工智能是参考性辅助而非规范性辅助。在辅助的具体内容上,人工智能辅助审判主要针对情节简单、标准客观或主观裁量较少的案件,主要适用于庭下环节而非庭审环节。
- 胡佳
- 关键词:人工智能
- 刑事司法解释中“参考材料”的证据法分析——兼论“参考”一词的反思被引量:1
- 2021年
- 刑事司法解释中“参考”一词的笼统含混致使“参考材料”运用混乱,也导致诸多认识分歧。厘清“参考材料”之法律效力,应在对“参考”一词的理解基础上,将其放置于“两力”证据规则中进行讨论。“参考”是证明力大小强弱的限制,而非证据能力的否定。若无其他违法情形,“参考材料”具有证据能力且对定罪量刑发挥“参考”作用。但是,实务中难以精确把握“参考”作用的边界。为确保立法语言的规范性,实现司法解释对实践的指引功能,应考虑修改或删除司法解释中“参考”的立法表述。
- 胡佳
- 关键词:证明力
- 刑事案件分案审理问题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刑事案件的合并与分离,是审判实践中较为常见的现象。相较于合并审理,实务界和学术界对分案问题关注不多,乃是因对分案审理的制度价值认识不足所致。分案审理是不利合并的救济方式,有利于避免被告人利害相反情形、降低无辜定罪或不当重刑风险,在特定情况下还有助于保证审判效率。立法缺陷导致我国分案实践十分混乱,如标准不一、程序随意等。对此,应从健全分案立法、规范分案审查和决定程序、畅通分案救济渠道和完善配套机制四方面予以完善。
- 胡佳
- 关键词:合并审理程序正义审判权
- 浅析物权法对政府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问题
- 2008年
- 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众多地方都大兴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这种行为必然会涉及到公共利益问题。但纵观我国立法,没有一部法律准确而清晰的界定了公共利益的具体含义和范围。本文试图通过《物权法》这部刚刚颁布的法律为逻辑起点.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公共利益的学说和立法的一些归纳总结,阐述对公共利益含义的界定时我国社会及法律的重要作用和必要性。
- 周景宇胡佳
- 关键词:公共利益征收征用物权法
- 简论医疗侵权的因果关系及其证明负担分配
- 医疗行为具有经验性、专业性、风险性和伦理性等特点,在对医疗行为与损害之间因果关系的判断上应当结合其特点对事实因果关系与法律因果关系分别判断。在因果关系的证明负担分配上除了考虑证据学原理外,更要考虑社会的制度现实,我国现阶...
- 陈界融胡佳
- 关键词:侵权责任因果关系
- 我国司法拍卖无效认定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司法拍卖是执行程序中财产变现的最普遍方式。但无效司法拍卖认定一直是理论上争议颇多,实践中各行其是的问题。《网拍规定》第31条、《执行异议复议规定》第21条与《拍卖法》第65条对此语焉不详。这不仅带来了执行实务难题,也限制了强制拍卖制度立法宗旨的实现。通过检索司法判决发现,司法实务中无效司法拍卖认定标准不一、认定程序缺乏独立性,与可撤销拍卖存在混同。为统一立法体例、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及保障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应从维护司法拍卖的程序安定性角度出发,严格限定司法拍卖无效认定事由,从无效认定的启动方式、认定主体、时间期限和适用程序等方面完善无效认定程序。
- 胡佳陈嘉一
- 关键词:民事执行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