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中华
- 作品数:35 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南京军区“十一五”计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的动脉内化疗栓塞治疗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1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的患者。在行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吡柔比星动脉灌注化疗后用与吡柔比星、碘油和PVA颗粒(直径300μm)混合物进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治疗。结果癌栓治疗有效患者11例(占68.7%,11/16),其中位生存期为13.5个月(7.5~26个月)。整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范围2.6~26个月)。5例癌栓无反应组(癌栓对治疗无反应)的中生存期为3.3个月(2.6~12.5个月)(P<0.01)。所有患者无严重栓塞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罗中华秦勉张学昕张伟贺洪德孙立军宦怡
- 关键词: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下腔静脉
- PBL在放射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3年
- 以"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育模式目前在西方医学院校中已广泛应用,已成为发达国家医学教育的主要模式。而我国PBL教育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应用尚不够广泛。文章介绍PBL教育模式及基本概念、理论,并分析其在放射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 罗中华印弘
- 关键词:放射诊断学教学方法PBL教学
- 肝细胞生长因子体外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人肝癌细胞株HepG2加入不同浓度HGF(0,1,10,50μg/L)培养2,4,6d,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百分率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HGF抑制HepG2细胞增殖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并诱导其凋亡[50μg/LHGF,培养时间为4,6d,其抑制率:(30.7±10.2)%,(49.8±11.1)%vs1μg/LHGF:(10.7±11.2)%,(4.2±9.4)%;P<0.05,P<0.01].随着HGF浓度增大S期细胞明显减少[试验组10,50μg/LHGF:(7.5±4.4)%,(7.8±1.6)%vs对照组0μg/LHGF:(16.6±2.8)%;P<0.05,P<0.01],同时可见G0/G1期细胞累积现象[试验组10,50μg/LHGF:(80.5±3.2)%,(73.1±3.9)%vs对照组0μg/LHGF:(59.6±6.2)%;P<0.05,P<0.01].试验组G1峰前出现明显的凋亡峰,凋亡率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且试验组细胞PC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HGF对肝癌细胞HepG2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诱导细胞G0/G1期阻滞为可能机制之一.
- 罗中华孙立军贺洪德李敬邦张学昕刘舰
-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HEPG2细胞细胞凋亡
- 术前门静脉栓塞技术与临床被引量:12
- 2010年
- 对肝大部切除术的患者行手术前门静脉栓塞(PVE),可使未栓塞侧的肝组织增生肥大,增大肝脏体积,从而提高肝癌的切除率,降低术后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故术前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已日渐成为外科肝大部切的重要的术前处理。本文就术前选择性门脉栓塞术的技术及临床相关问题如:相关解剖、入路、栓塞剂的选择、PVE病理生理,适应及禁忌症,联合治疗及门静脉栓塞后肿瘤的生长等予以探讨。
- 罗中华孙立军贺洪德宦怡
- 关键词:门静脉栓塞肝大部切除肝肿瘤
- 肝癌肝内血管系统三维重建及整合的X线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 DCE MSCTA),以及肝内血管系统重建并与肝癌病灶进行整合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6例肝癌患者采用上腹部3D DCE MSCTA扫描技术采集影像资料,经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和表面遮盖(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法重建肝内血管及肝癌病灶,并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 DSA)对照。结果:肝内血管与肿块关系:肝内血管系统主分支未见异常5例,由肝动脉发出供血动脉11例,肝内血管主干受压移位10例,其中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3例。MIP法在显示重建血管级数方面高于SSD法,VR法显示图像的立体感优于MIP法和SSD法,3D DSA显示肝动脉及门静脉优于VR、MIP和SSD。结论:肝脏血管系统和肝癌病灶三维重建与整合技术可以较好的显示血管和病灶的立体解剖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确定能否手术及手术的方式、范围。
- 史跃李玺董生良高从敬罗中华张南征朱丽丽张召辉栾智勇
- 关键词:肝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三维重建X线解剖学
- 血管内介入治疗头颈部创伤性血管损伤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评估血管内介入治疗颈部外伤性血管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或椎动脉损伤16例,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表现,血管内介入治疗(栓塞或支架植入)和预后。结果 16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2例,年龄17~46岁。血管损伤的原因有车祸,摔伤,刀伤和斗殴。2例(12.5%)有多处损伤;12例假性动脉瘤,5例动静脉瘘,2例动脉破裂有活动性出血。共20处病变中,行栓塞治疗14处,支架植入6处。随访一年内,临床改善或稳定14例,1例支架完全闭塞,1例动静瘘复通。结论合理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头颈部创伤性血管损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罗中华秦勉张学昕何华贺洪德孙立军宦怡
-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栓塞治疗
- 三维血管重建技术在移植肾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
- 目的: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 renal artery steno-sis,TRAS)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较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为难治性高血压、尿量减少及突发性移植肾功能不全,如诊治不当常导致移植物丢失,早期...
- 林颖张学昕罗中华
- bFGF缓释微粒在缺血心肌促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心肌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缓释微粒对局部缺血心肌区促血管生成的作用。材料与方法12只健康杂种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bFGF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每组6只。分别结扎所有犬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下0.5cm处;同时,bFGF组中的犬在缺血心肌区5个位点注射包含100μlbFGF缓释微粒的生理盐水1ml,而生理盐水组中的犬按相同方法在相同部位注射包含明胶水凝胶的生理盐水1ml。在处死所有犬之前采用MR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处死后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Western-blotting法分别测定心肌缺血区血管数量和bFGF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14天,bFGF组的LVEF比生理盐水组明显高(bFGF组0.47±0.02,生理盐水组0.43±0.02;P=0.017),bFGF组的微血管密度比生理盐水组明显增高(生理盐水组163±11,bFGF组189±16;P=0.008),bFGF组的蛋白条带比生理盐水组蛋白条带清晰。结论实验表明在缺血心肌应用bFGF缓释微粒体,能够明显提高左心室功能和促进缺血心肌微血管生成。
- 郝跃文刘莹孙立军宦怡赵海涛葛雅丽徐健罗中华高凯
- 关键词:血管生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 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MR结合心肌标记技术在心肌缺血中的应用
-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MR是一个可信赖的早期判断心肌缺血的方法,但是利用电影磁共振扫描(cine-MRI)的评价有很大的主观性,心肌标记技术(myocardial tagging)的应用提供了一个观察局部室壁运动的新方法。...
- 刘莹孙立军宦怡赵海涛徐健罗中华
- 文献传递
- 靶向肿瘤血管生成的体外MR分子成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应用GoldMagTM-CS纳米金磁微粒标记含RGD序列的环形多肽[cyclic arginine-glycine-aspartic-D-phenylalanine-lysine,c(RGDfK))]构建靶向肿瘤新生血管特异性分子探针并探讨其在体内MR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通过GoldMagTM-CS纳米金磁微粒与c(RGDfK)非共价键偶联方法构建特异性分子探针(RGD@GOLDMag)。利用流式细胞术观察RGD@GOLDMag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结合的特异性。建立MR扫描序列,根据孵育HUVECs的探针的不同,分为A阳性组(RGD@GOLDMag孵育)、B阴性对照组(无关抗体和金磁颗粒耦合成的探针孵育)和C竞争抑制对照组[预先加入c(RGDfK)3、0 min后再加入RGD@GOLDMag孵育],另外设立2个空白对照组D及E(试管中只加水或凝胶)。利用临床应用的3.0 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MR成像,观察其对磁共振信号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靶向血管生成的特异性MR分子探针;构建的MR分子探针能与HUVECs特异性地结合;并可显著降低T2*序列信号。竞争抑制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信号无明显改变,信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纳米金磁微粒及c(RGDfK)构建的MR分子探针能在临床应用的3.0 T磁共振扫描仪特异性的靶向肿瘤血管生成,有望应用于活体肿瘤新生血管的特异性显像。
- 田树平贾新段小红杨勇罗中华徐健张学昕常英娟葛雅丽宦怡孙立军
- 关键词:肿瘤血管生成RGD序列整合素ΑV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