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
- 作品数:59 被引量:312H指数:10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bFGF缓释微粒在缺血心肌促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心肌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缓释微粒对局部缺血心肌区促血管生成的作用。材料与方法12只健康杂种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bFGF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每组6只。分别结扎所有犬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下0.5cm处;同时,bFGF组中的犬在缺血心肌区5个位点注射包含100μlbFGF缓释微粒的生理盐水1ml,而生理盐水组中的犬按相同方法在相同部位注射包含明胶水凝胶的生理盐水1ml。在处死所有犬之前采用MR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处死后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Western-blotting法分别测定心肌缺血区血管数量和bFGF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14天,bFGF组的LVEF比生理盐水组明显高(bFGF组0.47±0.02,生理盐水组0.43±0.02;P=0.017),bFGF组的微血管密度比生理盐水组明显增高(生理盐水组163±11,bFGF组189±16;P=0.008),bFGF组的蛋白条带比生理盐水组蛋白条带清晰。结论实验表明在缺血心肌应用bFGF缓释微粒体,能够明显提高左心室功能和促进缺血心肌微血管生成。
- 郝跃文刘莹孙立军宦怡赵海涛葛雅丽徐健罗中华高凯
- 关键词:血管生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 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MR结合心肌标记技术在心肌缺血中的应用
-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MR是一个可信赖的早期判断心肌缺血的方法,但是利用电影磁共振扫描(cine-MRI)的评价有很大的主观性,心肌标记技术(myocardial tagging)的应用提供了一个观察局部室壁运动的新方法。...
- 刘莹孙立军宦怡赵海涛徐健罗中华
- 文献传递
- 博士学位论文与SCI投稿被引量:10
- 2006年
- 随着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规定博士学位申请者必须在SCI收录杂志发表至少1篇与自己的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方可获得学位授予资格,医学博士研究生的课题水平和英文写作能力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尤其是对SCI及其收录杂志的全面了解成为每一位博士学位申请者必须掌握的知识。本文在介绍SCI和影响因子的基本知识基础上,结合我校要求博士毕业论文SCI化的背景,探讨了如何正确看待SCI和影响因子,并结合自身经验对SCI投稿知识和医学论文的英文写作等进行了具体介绍。
- 郑敏文宦怡徐健杨勇葛雅丽
- 关键词:博士学位论文SCI
- 壳聚糖止血敷料用于经股动脉穿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压迫止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壳聚糖止血敷料在经股动脉穿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血管穿刺部位止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选择先天性心脏病住院行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末闭介入治疗手术患者100例。按术后是否应用壳聚糖止血敷料分为2组,每组50例,年龄2~51岁。壳聚糖组应用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人工压迫方法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操作及患者制动时间以及排尿、情绪、睡眠等情况。结果壳聚糖组止血成功率100%,对照组止血成功率为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壳聚糖组平均止血操作[(9.5±6.2)min]及制动时间[(10.2±4.6)h]明显少于对照组[(18.4±5.1)min,(24.7±5.8)h](均为P〈0.001),同时,壳聚糖组出现腰背酸痛、排尿困难、烦躁、迷走神经反射及血肿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其中睡眠困难的发生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效果好,明显缩短止虹和患者制动时间,不增加局部血肿等并发症。
- 杨剑杨丽芳杨秀玲左健王少玮徐健易定华
- 关键词:心脏病壳聚糖止血技术
- 覆膜支架在创伤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植入术在治疗创伤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32例创伤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并于1个月及3个月对32例患者进行CT血管成像(CTA)复查。结果:32例病人均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创伤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冯建新何建平高万河蒋俊李俊杰杨勇韩雪徐健
- 关键词:股动脉
- 16层螺旋CT主动脉低剂量扫描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主动脉造影低管电流扫描方案。方法研究分两步。初步研究筛选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送检的可疑主动脉病变或动脉瘤术后随访病例(夹层动脉瘤除外)共58例患者扫描70例次。包括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主动脉壁内血肿、主动脉粥样硬化和腔内隔绝术后随访病例。随机选取10例为常规剂量175mAs扫描,低剂量组按体重分为〈65kg,65-75kg,〉75kg3组,分别采用低管电流为25、50、75mAs,其余扫描参数同常规剂量组。记录单次加权CT剂量指数(CTDI)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对不同低剂量组的主动脉图像满足诊断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第2步筛选西京医院临床送检60例可疑各型夹层动脉瘤,按体重同样分为3组:〈65kg,65-75kg,〉75kg,分别采用低管电流为50、75、100mAs,记录并分析相应CTDI和DLP,评价图像质量及满足诊断率。结果初步研究采用25、50、75mAs的CTDI仅为常规剂量175mAs的11.3%、29.0%和42.7%,各组DLP值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25mAs组的诊断符合率仅为60.0%,50、75mAs低剂量组的图像满足诊断率均为85.0%,未达到100%。第2步研究采用50、75、100mAs的CTDI分别为常规剂量的29.0%、42.7%和57.3%,各低剂量组DLP与常规剂量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各组图像满足诊断率均达到100%。轴位及各种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良好。结论16层螺旋CT主动脉低剂量扫描满足诊断的最低管电流根据不同体重可采用50—100mAs。夹层动脉瘤应采用略高于其他主动脉病变的管电流。100mAs的低管电流则可满足任意体重及任意主动脉病变的成像与诊断。
- 郑敏文赵宏亮徐健葛雅丽石明国彭勇张劲松宦怡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主动脉造影术
- 供血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大咯血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4
- 2010年
- 目的探讨供血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2例大咯血患者行供血动脉造影,并根据造影表现分别选用PVA颗粒及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对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评价。结果46例栓塞后48h内症状消失;13例栓塞后出血明显减少,行内科保守治疗;11例行2~4次栓塞治疗后症状消失;2例行3次栓塞治疗后仍有大量出血,转外科治疗。行多次造影的患者均未见栓塞后血管再通。结论应用PVA颗粒及微弹簧圈栓塞供血动脉是治疗急性大咯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尽可能的栓塞参与供血的动脉是预防大咯血短期内复发的关键。
- 徐健孙立军贺洪德李敬邦张学昕
- 关键词:大咯血供血动脉栓塞
-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电子束CT诊断
- 2007年
- 目的评价电子束CT(EB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方法采用Imatron C-150型EBCT扫描机,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对25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EBCT检查并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结果25例按Stanford分型,A型7例,B型18例。EBCT所见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直接征象: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mm,无内膜破裂形成的双腔主动脉征象。间接征象:钙化内移7例,穿透性溃疡征12例,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改变18例,内膜渗漏5例。并发征象:心包积液5例,胸腔积液14例,主要分支血管受累5例,主动脉夹层3例,主动脉瘤4例。结论EBCT能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且便于治疗后随诊观察。
- 杜渭清张雪林郑敏文魏梦绮徐俊卿徐健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CT血管造影技术在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电子束CT检查,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血管进行显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技术。结果18例主动脉假性动脉瘤CTA诊断均被手术或血管介入治疗证实。轴位图像与多种重建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CTA可显示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特征性征象,在病变的诊断、术式选择及术后随访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 杜渭清张雪林徐俊卿龚雪鹏徐健刘莹
- 关键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 干细胞的磁性标记及肝内活体磁共振示踪研究
- 细胞移植是近年众多领域的研究热点,肝脏干细胞移植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由动物实验向临床过渡。初步结果显示,来自于骨髓的干细胞,在体内与体外均能分化为功能完备的肝细胞,细胞移植在急慢性肝衰竭和遗传代谢性肝病方面具有很好的前...
- 徐健
-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超顺磁性氧化铁
- 文献传递